分享

平剿黄巾军,三大中郎将,首先说卢植——黄巾之乱(三)

 金色年华554 2017-04-06

话说张氏三兄弟率领黄巾军起义,虽然洛阳由于叛徒告密导致计划败露,从而使起义被迫提前,但是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还算充分。起事以后,黄巾军的目标很明确,早已事先都标记好了,于是发动进攻,攻击村庄和市镇的官府衙门,汉朝的地方官吏很少有敢于抵抗的,原因很简单,黄巾军人太多,事先又没有准备,一时来不及组织调动军队来对抗,大多弃职逃跑。不到十天,就“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安平国和甘陵国的人民则更是直接生擒了安平王和甘陵王,来响应黄巾军。很有点席卷天下的意思。

这里我们列举一下黄巾军的重要大将。在南阳,黄巾首领是张曼成。张曼成进攻并杀死南阳太守褚贡,而后又率众围攻宛城,驻军宛城城下一百多天。六月,继任南阳太守秦颉进攻黄巾军,将张曼成斩杀。

平剿黄巾军,三大中郎将,首先说卢植——黄巾之乱(三)

在河北蠡县之南的博陵的是张牛角,后来张牛角战死,死前指定由褚飞燕继任为大帅,褚飞燕而后改名为张燕,并通过逐渐吸收周边各地的小方势力和队伍把自己的这只队伍发展壮大到100万人之众。并在张角兄弟被歼灭后,以此为资本和朝廷谈判招安,直到最后被吕布打得丧胆,被袁绍收编。此外,各地的重要首领有李大目,张丈八,陶平汉,雷公,白雀,波才,以及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浮云、杨凤、于毒、五鹿、白绕、眭固、苦蝤等人,简直举不胜举。

而洛阳朝廷派出平叛的主要是三个中郎将,派遣他们统领军队到冀州、豫州讨伐黄巾军。分别是派“北中郎将”卢植去冀州征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郎将”朱俊(儁)前往豫州征讨在颍川地区活动的黄巾军。

于是,面对全国上下风起云涌的黄巾起义,这三位东汉末年的名将就此拉开平定黄巾军之乱的历史帷幕,而曹操、刘备、董卓、孙坚等人则将在此平定叛乱的战斗中纷纷出场展露头角!

这三个中郎将分别是:卢植、皇甫嵩和朱儁。那么这三个中郎将到底是什么来头,我们先来对他们三个做一下背景了解。

平剿黄巾军,三大中郎将,首先说卢植——黄巾之乱(三)

首先,咱们先说说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品德高尚,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过不喜欢做辞赋(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此人性格爽朗,不磨叽)。他先后师从太尉陈球(也就是陈珪的叔叔,陈登的爷叔)和大儒马融,并且把郑玄也引荐给马融。而郑玄后来也成长成了一代大儒。

卢植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且并不局限于前人界定好的章句。其老师大儒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马融因此对卢植非常敬佩。

卢植学成之后,也成为了东汉末年时期的一代大儒。然而他并没有出仕朝廷,而是选择返回家乡涿县教学。他的门下弟子有两个最为有名,就是刘备和公孙瓒。

这两个人都算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了,当然公孙瓒的能力差些,倒不是因为他早早被袁绍灭掉了,毕竟在当时,刘备被追着打,到处投靠其他势力,公孙瓒怎么说也还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主动向袁绍发难(宣战),并且僵持了很长时间,互有胜负。我向来觉得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毕竟成败里面有不少运气的成分。只是单从他的处事待人的态度和原则来说,公孙瓒说得上是一方豪强,但是称不上是人杰。我会在后面详细的介绍公孙瓒。正因为师从卢植的原因,刘备和公孙瓒也就成为了同学。

平剿黄巾军,三大中郎将,首先说卢植——黄巾之乱(三)

既然卢植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代知名的大儒,所在州郡的官员自然是希望能够让卢植出仕,于是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168年—172年)年间,被汉灵帝征为博士,他才开始步入仕途。

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有蛮族发生叛乱,汉灵帝认为卢植是个文武兼备的人才,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让他去那里组织平叛。卢植到任后,果然很快就将叛乱平定了。之后,卢植因身体健康原因而提出辞职。

同年,由蔡邕、李巡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汉灵帝的批准,并将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历史上称为“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卢植知道后主动上书,毛遂自荐,要参与这项工作。

后来,庐江郡也发生了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在当地声望很高,而且平叛迅速,于是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而卢植也不负所望,再次平定了庐江郡的蛮族叛乱。

一年多后,卢植又被召回朝廷担任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的工作。不过汉灵帝觉得写书不是什么太紧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中、尚书。直到这次黄巾之乱,由于他之前先后平定了九江郡和庐江郡的蛮族叛乱,而且速度快,效率高,所以再次被朝廷起用,希望能依仗他能再次快速平叛。

平剿黄巾军,三大中郎将,首先说卢植——黄巾之乱(三)

那么卢植在对黄巾军的又是战况如何呢?汉灵帝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的基础所在,也就是大本营,张角所部。

要说这北军五校的将士,人数并不多,又加上为了顺利平剿黄巾军而从天下征召来的精兵,卢植统领这哨人马,面对黄巾军的本部由张角亲自统领的基础武力,竟然以少胜多,而且是接连战胜张角,斩首万余人,从而把张角部众围困在了今天河北省威县以东二十九里的汉朝的广宗县县城。

卢值率军将广宗城包围,修筑长墙,挖掘壕沟,制造攻城用的云梯,马上就要攻下广宗城。恰在此时,汉灵帝派个了内侍小黄门(就是小太监)名叫左丰的,到卢植军中视察。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卢植不肯。

于是左丰回到洛阳,对汉灵帝说:“据守广宗的贼寇很容易攻破,然而卢植只是让军队躲在营垒里休息,等待上天诛杀张角。”汉灵帝一听勃然大怒,立刻派人用榄车(囚笼车)将卢植押解回洛阳,判处比死罪轻一等的处分。同时转而派东中郎将、陇西人董卓代替卢植带兵。

平剿黄巾军,三大中郎将,首先说卢植——黄巾之乱(三)

那么董卓接手了以后战况如何呢?那可以说是形势立刻发生了逆转,张角等人在卢植被榄车押解回洛阳后,便在冀州发起了反攻,转而将董卓击败,可见,同样一只队伍,其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士兵的战力,而是主将的能力,正如诸葛亮所说:“所谓统兵,不在于多,而在于将兵之将也。”

然而这次失败不仅仅是因为董卓统兵比较废物,更多的原因,在我看来,就是汉灵帝太崇信宦官,用人不疑也许是个比较高的层次,他做不到,早在他前面几百年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教训他都不能铭记在心,这样的人统治国家,忠良如何能够得到正确的对待呢?

更多更新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知兴替 History_Tal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