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文化:茶与名人--茶好喝味难品

 街心舞苑 2017-04-06

论茶的优劣,该从它的色、香、味、形去体验,其中,味是主要的。可恰恰是味,最难道个明白。最难道个明白。以“龙井”为例,它甘鲜清口,含新鲜橄榄之回味。可是有的名茶也有相似的特色。为说出“龙井”的不同凡响,结果只得求助有哲理的玄妙之语;说它有太和之气,有一种无味之味,这乃是一种至味。
  马一浮是近代精于品茶者,旧时他每年清明都要到龙井去品明前茶,那儿的茶农总要取出“碑阴十八株”上采下制成的茶请他喝。抗战期间他去了四川嘉定复性书院,喝不到“龙井”,但该处尔维台侧有古茶一株,当地推为上品。他品后嫌其轻浮,远不及“十八株”.“轻浮”是一种味的感觉,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苏州的周瘦鹃是集好几个“家”于一身的人,他不但是小说家、盆景专家,还是位美食家,据陆文夫自述,他所以能写《美食家》,还得益与听周老闲谈自己吃过的佳肴美点。所以,周瘦鹃的味觉是出色的,他说“碧螺春”“初泡时茶味未出,到第二次泡呷上一口,就觉得清风自向舌端生了”。这是一种清凉的感觉,喝好的绿茶多有此感(这与绿茶性凉有关)。我喝过西藏的高山绿茶,那凉意更浓。
  唐云爱收藏紫砂茶壶,也精于品茶,有人送他宁海名茶 “望府银毫”。他将茶撮入紫砂壶内,冲泡三五分钟,将少许茶汤倒入一个蓝花白底瓷碗内,先是闻香,继而饮。他的评价:“不错,茶叶鲜爽,香醇回甘,只是味道稍嫌谈些” “鲜爽”也可说成 “鲜快”,那么“爽”是如何体味出来的?真是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这使我想起何满子在《袁中郎与马一浮品茶》中所说的话:“味觉的娇贵如安徒生童话中的豌豆公主一样,隔着二三十层被子也能觉出一枚小豌豆之人,属于刁钻古怪了。”
   鲁迅说过,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首先要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特别的茶感。”这“茶感”主要是味的感觉,要具有,得练,言之有理。

**********************************

查阅与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