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泄血疗法的运用

 齐鲁968 2011-09-08

 

【转】 泄血疗法的运用

 

图片    图片 

      泄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泄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泄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了泄血疗法的内容。如《千金方》中所载有:“胃腑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太阴、阳明横络出血。”金元张子和有“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的专论,论述了对泄血作用的认识和临床应用,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广大群众所沿用。

       中医学认为脏腑功能紊乱、经络气血运行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泄血疗法通过“调血理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以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泄血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泄血疗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泄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泄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止痛作用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泄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咽喉痛及偏头痛等,应用泄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解毒作用

     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疮疡痈疽。泄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

三、泻火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泄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四、消肿作用

    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泄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五、止痒作用

    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泄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六、缓解麻木作用

    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

七、镇吐作用

    急性呕吐多属胃热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泄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

八、止泻作用

    泄血治疗泄泻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时疫,造成清浊不分的泄泻等。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

九、急救作用

    所谓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泄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

泄血疗法的种类

一、缓刺:

    适用于静脉泄血。如曲泽、委中、太阳等穴,先用橡皮带在应刺的位上束扎,术者用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或静脉胬起处,徐徐刺入0.5~1分,然后将针缓缓退出,待黑色血出尽变为红赤色,可将橡皮带解开,用消毒棉球揉按针孔片刻。

二、速刺:

    适用于咽痛、目赤肿痛、中暑、中风等病症。咽痛刺少商;中暑刺十宣;中风刺十二井等穴。刺时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应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迅速刺入0。5~1分,立即退针,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之出血。

三、挑刺:

    这种刺法适用于手、胸、背部或头面及肌肉浅薄的穴位。针刺时对准局部红疹点,用左手将红疹点周围肌肉捏起来,右手持三棱针横挑出血。

四、围刺:

    适用于痈肿、痹症、瘟毒等症。围绕红肿处周围用三棱针点刺几针或几十针,然后用两手轻轻挤压或者用火罐吸拔,使恶血出尽,以消肿痛。

五、密刺:

   适用于皮肤病,如顽癣等。刺时用梅花针扣打患处,使局部微微出血。

 

相关临床经验 

 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多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笈,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 坐骨神经痛:

   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等,有无怒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四、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

    天可愈。 

五、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

    少数。 

六、 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

     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慢性肾炎:(1)臑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脐周围刺血。(脐中

    间不能刺) 

八、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  外0.5寸),肝俞。
 

十、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

    其痛即减。 

十一、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

      血海。 

十七、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

      则效差。 

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眼睛翼状胬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癫痫病: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方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方3、

        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二十五、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

      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找那些怒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

泄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泄血前应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最好采取卧位,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面色。

由于三棱针刺后针孔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针锋要锐利,针刺时不要用力过猛,不要刺中动脉。

气血虚弱、妇女产后及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使用此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