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城名人之十七】北京桂公府寻觅昔日公爵府邸的遗迹

 顺益兴四合院bj 2017-04-06
同治初年,胜保获罪被清廷赐死,此府遂转赐于慈禧太后之弟承恩公桂祥。“八国联军”侵华时曾被德军占领。《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钦差大臣都统胜保,住东城方家园。籍没后,赐与承恩公桂祥。”《燕都丛考》引《荃詧予斋诗序·清孝定景皇后挽词注》:“后为承恩公桂祥女,即孝钦之侄。一门两世,正位中宫,都人荣之,称大方家园承恩公府为凤凰巢。”由于桂祥的女儿为光绪帝皇后隆裕,一家出了两代皇后,因此承恩公府在民间有“凤凰巢”的绰号。 整个桂公府规模很大,共有五组大院,彼此相连,鼎盛时其屋舍当不下二百间,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路为正院所在,也是此府的礼仪空间所在,但现已遭到较大破坏,仅余最后一座后殿和殿左右各两间耳房。此殿为七间硬山顶建筑,有前廊,屋顶上带有正脊,脊设吻兽和垂兽,采用绿色琉璃剪边,中布灰瓦。左右耳房采用平顶,也带有前廊。后殿殿宇崇高,前出月台,颇有华贵气象。此殿位于后罩房位置,但屋顶使用了绿琉璃剪边,其规格远高于一般公府,说明中路建筑是作为皇后的“潜凤邸”,比照亲王、郡王府邸改建的,后罩房象征寝宫,以备皇后“省亲”时使用。整个中路平时无人居住。
      东路为此府的轩馆休闲空间,也遭到一定破坏,大门和倒座房已失,第一进正房尚存,五间前后廊,硬山卷棚顶,前出三间抱厦。第二进院的正房已被拆改,但东西厢房仍保存完好,两座厢房各有三间,但东厢房带有前廊,比西厢房要高大一些。最后一进院有后照房七间,带前廊,前出三间抱厦。在东路西侧原有一个小花园,现在只剩下一座六角亭。
       西路有三组院落,是此府的主要居住区域。东一组有四进院子,正中大门三间,对面为一字影壁,两侧的倒座房已失。第一进正房五间,前后廊硬山顶建筑,清水屋脊,东侧有耳房三间。第二进院正房五间,前后廊硬山顶建筑,东西厢房各三间;院东带有一个小跨院,有南北房各三间。第三进院正房五间,前后廊硬山顶建筑,东西各设厢房三座,共六间;正房左右分别有耳房三间和一间。最后一进院的后照房已失。
       中间一组也有四进院落。入口大门偏东,左右各有倒座房一间和三间。之北应为二门,现门屋和东侧的两间倒座房尚存。第二进院正房三间,前后廊硬山顶,左右各带两间耳房,院东西各有厢房三间。第三进院的七间南房紧贴二院正房的北墙,并与东西的五间厢房连成“U”字形。正房为七间前后廊硬山顶建筑。第四进为后照院,有后照房七间,西侧另建有一座后门。此院已于近年拆除。
      最西一组现存三进院落。入口大门位于东南角上,西有五间倒座房。第一进院过厅三间,前后廊硬山顶,东有耳房两间,西带耳房一间。第二进院正房三间,前后廊硬山顶,左右分别带有耳房两间和三间,院东西有厢房各三间。最后为倒座院,共有倒座房七间,西侧另开后门。此院也已于近年拆除。
      桂公府虽然仅是一座公爵府,但作为“后邸”所在,规制等级很高,与王府趋同。然而由于府邸是在原来大臣宅院的基础上改建的,院落的尺度受到一定制约,不及一般王府宽敞。从建筑格局判断,西路三组建筑中只有东边一组是原来公府所属,其他两组应为后来扩充的宅院。现在桂公府的中路、西一路与东路分属两家单位使用。
      现在的承恩公府,青砖墙,朱漆门,门上高悬“桂公府”大匾,由爱新觉罗·毓垣所书。门内的照壁、水池,显然都是后来修的。西侧仍有院落两重,面积不小,屋子亦像最近修饰补建的。东侧则新建了现代的房舍。但院内两架长势旺劲的紫藤萝,一株尚在结果的秋海棠,以及闲置在墙边的抱石门墩,废弃在屋角的剥落砖雕,似乎还能让人寻觅到昔日公爵府邸的遗迹。后院两株合抱不交的高大杨树,洒下满地的浓荫,也能使人追寻时光的影子。
    如今的桂公府开发为专营宫廷菜肴的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