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明朝最英明的皇帝之一,怎么还会残忍的杀死自己的老师呢?

 昵称18990882 2017-04-06

皇帝这个职业,一个小动作都能影响国运,做一个明君其实是个很难的事情,明宣宗朱瞻基,在位九年,他为政以宽,信任能臣,轻徭薄赋,也善于虚心纳谏,放宽言路。可正是这位明君,在他亲手开创的太平盛世里,却露出了性格中的凶残暴虐,这就是戴纶案。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二月,朱瞻基有意在北京昌平一带举行'狩猎',命兵部调动兵马随行。然而,原朱瞻基太子府中太子老师,刚刚被提升为兵部左侍郎的戴纶向朱瞻基上书,说他刚刚登基就只想着游玩,于是皇帝大怒,随后下旨将戴纶贬至越南,戴纶到越南后不久,朱瞻基又下严旨,以'坐怀怨望'(即心怀不满)罪将戴纶逮至京城下狱,其好友,同样做过自己老师的广西郁林知府林长懋也被株连,一并入京问罪,经朱瞻基亲审,做出判决,戴纶被判死刑,家产充公,其兄弟子女发配宫中为奴。林长懋入狱十年,直到朱瞻基死后才得以开释,这就是'仁宣盛世'期间震撼明朝官场的戴纶案。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以'圣君'著称的皇帝忽然'变脸',非要置自己老师于死地而后快。探究原因,则需要从朱瞻基本人说起。

根据《明史》的记载,朱瞻基青少年时,并非如其父一样好学,相反颇似朱棣,喜好玩乐且尤爱习武。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帜却是一个尊儒好学的人,朱瞻基每有类似行为,皆遭朱高帜训斥。起先朱瞻基纳闷,为何每次自己的所作所为,'父皇'和'皇爷爷'都能知晓?直到有一日觐见朱棣,朱棣询问朱瞻基对戴纶的看法,朱瞻基连称戴纶是'贤良'。朱棣却微笑着拿出一堆奏章,皆是戴纶和林长懋二人揭发朱瞻基'荒废学业'的奏章,朱棣此举,显然是想教育朱瞻基怎样提防群臣,但却也带来另一个后果,恰如《明史》说:'由此太孙(朱瞻基)深怨纶(戴纶)。''打小报告'的老师,自然不受朱瞻基欢迎。

戴纶和林长懋被押解到京后,朱瞻基下诏由自己'亲审',没想到戴,林二人毫不畏惧,竟在百官面前,当廷斥责朱瞻基的种种过失,更激得朱瞻基龙颜大怒,立即下令将戴纶处死。本来朱瞻基是想将戴纶全家满门抄斩,是杨士奇等人苦劝,力言此举'恐引士林非议',终让朱瞻基再次'虚心纳谏',杨士奇等人救下无数人命。凡与戴纶家有联系的'十族',家产全被充公,老弱流放边疆,青壮发配宫中位奴婢。戴纶被处死刑,而林长懋也被判入狱,他之所以能拾得一命,原因是他在广西为官清廉,造福一方。

以如此残暴的手段报复自己的恩师,仅仅是为了'学生时代的怨恨?'另一种说法认为朱瞻基此举,是为了'在确立善于纳谏的美名的同时,向群臣展现他作为帝王的权威。戴,陈二人,只是这个方式的棋子而已。'但即使如此,选择两位'恩师'作为目标,也足见朱瞻基对其怨恨之深。

俗话说伴君如虎,是开玩笑的,皇帝一方面要表现自己的仁德,另一方面也要表现自己的铁血警告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很不幸的是他们俩人被皇帝选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