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三国的用人之道

 老刘tdrhg 2017-04-06

三国的用人之道各不相同,由此衍生的后果也不尽一样。

曹魏注重以才选人。只要有才,不讲出身。广开门路,招贤纳士。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通过相互举荐发掘人才,从而使曹魏一开始就是人才济济,发展下来也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但是有才之士,学识渊博、想法也多。聪明是其天性,狡猾是其本性。他们在出谋划策始终把自己的利益看作比什么都重要。这种人在强势的领导面前还能够奉公守法,但一旦到了领导不再那么强势的时候,他们最大的本能就是见风使舵、趋吉避凶。善长取中庸之道,即对局势的变化不持立场,跟着大众随波逐浪。有的甚至会心怀二心,喧宾夺主,很容易把别人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当作自己的财产。所以,魏国即使兴旺也难得善终。

蜀汉讲求以德取人。首要追求的就是忠诚,讲人品、讲德行。其次再论才华。朝堂之上,庸人居高位之徒倒是可以安分守己,但别指望他们力挽狂澜。真正的人才却屡遭压制、难得其所。更要命的是处在蜀地,却不思培养蜀地人才。难道蜀中真的无人乎?非也,从刘备入川图蜀可以知道蜀中也是大有人才在的,单单一个张任就让刘备吃了不少苦头。进取汉中莫不是法正功劳?所以,何以说蜀中无人?只是诸葛不想重用蜀人而已,对蜀人,诸葛除了用严法管理外,并没有过多注意到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和选用。反而一味重用的还是荆襄人士,从而使蜀人难以与他同心同德。以致朝堂上安分守己的多,出类拔萃的寡,甚至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到后来荆襄人才凋零,蜀中人才不肯尽力,国家安全还要仅靠从魏国过来的姜维来维持。等到曹魏大军逼近时,首言开门迎降者,蜀人也。看来自始自终蜀人对这个外来的主人并不是怎么忠诚。

孙吴追求以亲用人,孙氏本居江东,但由于孙坚长期在外为官,而孙策又是以客家之兵恢复江东故地,故而自己反倒成了寄居故地的客家之主,根本无多大根基可言,因此自开基立业后,唯恐自身不足,对江左有才之士一直都是深深地提防着,不让他们有长期掌握实权的机会,就连半个亲戚的护国重臣陆逊也难得善终。另一方面,孙吴刻意培养自己的亲族,一有机会就把他们分封到地方去掌握实权,使之成为一方诸侯可以作为朝廷的外援。没想到结果却造成尾大难收。兄弟同室操戈,骨肉刀兵相见,严重地削弱了国家的元气。孙吴之小患,到后来西晋之大患,其实两者的祸根同于一源。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