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隋禅代 杨坚为什么喜欢招引山东人士

 昵称VChmUhmv 2017-04-06

周隋禅代 杨坚为什么喜欢招引山东人士

周隋禅代之际,隋文帝杨坚对山东人士多有招引,这应当与其在北周灭齐后,曾一度在旧齐之地任官有关。开皇元年,以高熲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李德林为内史令,韦世康为礼部尚书,元晖为都官尚书,元岩为兵部尚书,长孙毗为工部尚书,杨尚希为度支尚书,杨惠为左卫大将军。三省诸尚书长官中,高熲、李德林、元晖、元岩、长孙毗皆为山东人。其中李德林担任内史令至开皇十年,而高熲担任左仆射至开皇十九年。可见杨坚创业之初对山东人也颇为倚重。

《文馆词林》中所载的《隋文帝令山东卅四州刺史举人敕》亦可佐证这一情况。“敕某官某甲:君临天下,所须者材,苟不求材,何以为化?自周平东夏,每遣搜扬,彼州俊人,多未应起。或以东西旧隔,情犹自疎:或以道路悬远,虑有困乏。假为托辞,不肯入朝。···朕受天命,四海为家,关东关西,本无差异,必有材用,来即铨叙。虚心待之,犹饥思食。···”隋文帝诏敕选用未出仕新朝的山东人士,作为太子的杨勇对山东人物也是倾心招纳。

北周大象二年,杨坚在平定尉迟迥叛乱之后,即于“九月,以世子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开皇六年“(闰八月)丁卯,皇太子出镇洛阳”。杨勇两度出镇洛阳,总统旧齐之地,显然便于同山东人士建立联系,对于旧齐之地也颇多护庇。《隋书·房陵王勇传》载“上以山东民多流冗,遣使按检,又欲徙民北实边塞。勇上书谏曰:窃以导俗当渐,非可顿革,恋土怀旧,民之本情,波迸流离,盖不获已。···若假以数岁,沐浴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虽北夷猖獗,尝犯边烽,今城镇峻峙,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臣以庸虚,谬当储贰,寸诚管见,辄以尘闻。”杨坚欲将山东流民迁往北边,杨勇切谏而止,此举或可令山东人士对其倾心。

周隋禅代 杨坚为什么喜欢招引山东人士

上引《隋文帝令山东卅四州刺史举人敕》中也提供了一些信息,诏敕中提到要选用山东人士,令诸州刺史访察“凡所举者,分为三番。具录官历家状户属姓名,送尚书吏部曹,第一番。二月廿五日仰身到洛阳,受河南道行台吏部曹进止,第二番。待装备备辨,令向京师受吏部曹处分,并仰正职主簿将典送之,第三番。”据考,此敕应下于开皇二、三年间,此时东京官虽已废,杨勇不再任洛州总管,但此时担任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是秦王杨俊,而杨俊则正是太子杨勇一党。据此笔者认为,察举山东人物之事务应当操控在杨勇手中。不仅杨勇主动向山东示好,山东人士对杨勇也颇为暧昧,“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也。少以聪敏见称,与信都刘焯闭户读书,十年不出。···后有人讼之,经赦免死,坐除名,归于家,以教授为务。太子勇闻而召之,既至京师,敕令事蜀王秀,迁延不往。”“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然怀抱不旷,又啬于财,不行束修者,未尝有所教诲,时人以此少之。废太子勇闻而召之,未及进谒,诏令事蜀王,非其好也,久之不至。王闻而大怒,遣人枷送于蜀,配之军防。”]刘炫、刘焯二人为当日旧齐之地一代儒宗,久不出仕,但一经杨勇召辟,便欣然愿往,可见杨勇同山东人士间算得上情投意合。

此外,杨勇同朝中的山东人士关系也颇为密切。高熲为其子取杨勇之女,“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熲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熲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李德林子百药历仕太子通事舍人、太子舍人。其府僚中李纲、陆爽、魏澹、唐令则、元淹等也多是山东人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