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橘农宁愿砍树也不治树,这是为什么?

 徐声波 2017-04-06

黄龙病是柑橘的毁灭性传染病,是重要检疫性病害,每当橘园内发生黄龙病时,广大橘农只能忍痛砍掉病树。

当有疑似是黄龙病发生时,我们又该怎么分辨呢?

初期黄龙病在树冠中出现一条或数条叶色褪绿和叶脉稍黄的枝梢,称之“插金花”、“鸡黄头”等。随后其下段枝条的叶片和树冠其他部位的枝条叶片相继褪绿黄化。橘农宁愿砍树也不治树,这是为什么?

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整张叶片均匀黄化;二是叶片呈现不规则的黄绿相同的斑驳状黄化,在叶的基部和叶缘较为明显;三是病枝上和病树上再抽出的新梢,叶片缺锌或缺锰状花叶,这就是黄龙病后期的一些症状。橘农宁愿砍树也不治树,这是为什么?

主要表现为树势逐渐衰弱,早抽新梢,弱枝,叶小,早开花,花量大,果小,着色差。一些品种的病果,在果肩周围为橙红色,其他部位为青绿色,无光泽,称为“红鼻子果”或“红肩果”。橙类病果果皮浅绿色,称为“青果”。病树果实的果汁酸,淡,果实中心柱不正,随病情加重,根部腐烂,全株死亡。橘农宁愿砍树也不治树,这是为什么?

那么柑橘发生黄龙病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黄龙病在已知的柑橘品种内都有所发现,春、夏、秋梢均可表现症状。春梢多在转绿后再表现黄化,夏梢和秋梢则在新梢转绿过程中停止转绿,出现无光泽的黄绿色叶,随后叶片黄化或表现斑驳。幼树发病时,每次新梢多为均匀黄化,病树树势转弱,再次抽出的新梢枝条短小,叶片小、叶质硬,黄绿色,或表现相似缺锌的症状。幼树的发病率高,在1~2内可全园毁灭。结果树发病时,多数先在1条或多条小枝的叶片上发生黄化,随后向下部和周围的枝叶扩散,出现大范围叶片黄化或斑驳型黄化。到秋冬季,黄化叶片逐渐脱落,枝条暴露。次年,春芽早发,花多而不实,在抽生的新梢也出现相似缺锌症状。随病情加重,根系逐渐腐烂,一个果园在2~3年可全部毁灭。

黄龙病在两个温度值范围内极易表现症状:一是在22~24°C表现症状,称“感温”型或“热敏”型,为非洲种,在30°C以上病症会减轻;二是27~32°C表现症状,称“耐热”型,属亚洲种和美洲种。

传播途径又有哪些呢?

带病的接穗和苗木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传播为田间病树和柑橘木虱传播。

黄龙病最重要的是防治

  • 检疫 禁止带病的接穗、苗木进入无病区和新开垦的柑橘种植区。

  • 农业措施

  1. 建立无病苗圃;

  2. 实行产业化种植;

  3. 加强树势管理;

  4. 在发病区成片改造;

  • 化学防治 及时防治传病媒介——柑橘木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