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geegang 2017-04-06

199448日,美国西雅图警方根据一位电工的报案线索打开一座绿色小屋的门,他们在屋里发现已失联多日的科特·柯本(Kurt Cobain)的尸体。法医推断柯本大约于三天前饮弹自尽。一个伟大的摇滚乐手在27岁时为自己的全部人生画上了句号。

涅槃(Nirvana)乐队就此解散。

警方在他尸体旁发现了他的“遗书”:

致巴达:

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傻子发出的声音,他其实更愿做个柔弱而孩子气的诉苦人。这张条子应该很容易理解。所有的警告都来自于这些年来的‘朋克摇滚101’,自从我第一次介入那包含着独立性、应当称为道德原则的东西之后,你们团结一致的拥戴已证明是非常真实的。我已经好多年都不能从听音乐,写音乐以及读和写东西中感到激奋了。对于这些事我感到了一种难以形诸文字的负罪感。比如说,当我们来到后台,灯火熄灭,人们狂躁的咆哮响起,这一切对我的影响就远不如对Freddy Mercury(“QUEEN”乐队主唱,1991年因艾滋病辞世)影响那么大,他似乎喜欢而且把玩那些从人群中而来的爱与赞美——那正是我赞赏与嫉妒的一切。

事实上我无法欺骗你们,无法欺骗你们中的任何一人。那对你对我都不公平。我能想起的最大罪恶便是欺骗人们,装模作样,做出一副我100%地快乐的样子。

有时候我似乎应当在出场之前有台打卡机。我尽了我全部的力量去喜欢这一切,我的确也喜欢。但这还不够。我喜欢这一事实,即我和我们乐队感染和款待了不少人。我太敏感了。我必须轻度麻醉才能重获我在孩提时代曾有过的热情。在我们最后的三次巡演中,我对所结识的所有的人和我们音乐的歌迷都有了更多的欣赏,但我还是无法克服我对每个人都抱有的挫折感、负罪感和同情。在我们所有人中都有善意,我就是太爱人们了!爱的太多以至于让我感到真的太他妈忧郁,一个略为忧郁的、敏感的、不领情的、双鱼座的耶稣式的人物!

我有一个女神般的妻子,她为理想和打动人而拼命努力,我还有个女儿,她让我回忆起我的很多过去,她对那些她遇到的人致以全部的爱和快乐的吻,因为每个人都那么好,而且不会对她有任何伤害。这也让我惊恐万分,以至于我只会瞠目结舌。我没法容忍那种想法,就是弗兰西丝将变成象我这样自我毁灭、走向绝路的摇滚歌手。

我快乐的拥有一切,非常快乐。我充满感激。可自打我7岁以来,我总的来说就对人类充满了仇视,仅仅因为人们似乎太过容易地友好相处,而且还会同情,同情!仅仅因为我觉得自己对人们有太多的爱与同情。从我那燃烧而令人欲呕的胃之深处感激你们所有的人,感激你们在过去岁月里所有的来信和关心。我是个太过反常和抑郁的小子!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所以要记住“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和平,爱,同情。

Kurt Cobain

Frances 和 Courtney,

我会伴你们到老

Courtney 请继续前行

为了Frances,为了她的生活

没有我她的生活会快乐许多。

我爱你们!爱你们!!

科特·柯本的死让一个属于Grunge音乐的巅峰时代开始下行,而伴随着无数粉丝伤心欲绝的还有人们对科特·柯本如此悲怆命运的疑惑......

Jesus Don't Want Me For A SunbeamNirvana - Performance (Live 1993)

先说说阴谋论

阴谋论之所以会被广泛传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往往给人感觉非常“有道理”。关于科特·柯本的阴谋论也不例外。

虽然官方早就给出了自杀的结论,但有相当多的柯本粉丝对此并不买账,他们坚持认为这个被他们当作受苦受难的现代耶稣一样的男人是被谋杀的!

而谋杀者正是他的妻子、柯本“遗书”中的女神——科特妮·洛芙(Courtney Love)。

科特妮出身中产家庭,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朋克”。她演电影、组乐队、吸毒、举止乖张、放荡不羁,却让柯本深深为之着迷。两人1992年结婚,随后产下一女弗朗西斯(Frances),但政府觉得这对儿瘾君子父母无法抚养孩子而剥夺了他们的监护权,直到次年女儿才回到他们身边。

许多柯本的粉丝都很讨厌科特妮,不是出于嫉妒,而是因为她时常让自己的偶像痛苦不已。在死之前,柯本一直为科特妮的出轨而苦恼,甚至有人说这就是他选择自杀的原因。

当然,既然是阴谋论,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首先是死亡时科特·柯本体内的毒品含量。据警方称,柯本在自杀前注射了三倍于重度瘾君子吸毒用量的海洛因。这足以让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昏迷,从而无法完成扒掉针管并举枪射击的动作。

其次,柯本使用的猎枪扳机上并没有提取到他的指纹。

最后,他的那封遗书也有许多蹊跷。遗书写着“致巴达”,可是他周围并没有一个叫巴达的人。还有结尾那些“和平,爱,同情”这样的话,实在太不“柯本”了,了解他或者了解他音乐的人都知道,这样肉麻的话怎么可能出自他之口呢?如果说遗书的前半部分是柯本所写,那后面这一小段更像是出自约翰·列侬的手笔。

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Nirvana - Performance (Live 1993)

所有的疑点最终汇聚到了他的妻子科特妮·洛芙身上。据说柯本之前已经戒掉了毒瘾并打算跟科特妮离婚,科特妮害怕失去他的财产(包括歌曲版权)而雇人谋杀了科特·柯本。

所以至今仍然有许多柯本的粉丝对科特妮咬牙切齿,称她为“婊子”和“谋杀犯”。

童年经历与病痛

从大多数资料上看科特·柯本的童年应该是幸福的,并没有经历非常明显的丧失,爸爸妈妈带着他和妹妹定居在小城阿伯丁,柯本回忆自己“是个极其幸福的小孩”。而8岁那年父母的离异以及为此激烈的争吵,让原本开朗、活泼的柯本变得内向、抑郁。他开始叛逆,没有念完高中就辍学到处流浪,这时候也只有音乐能给他些许慰藉。

直到他火。

Something In The WayNirvana - 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

歌曲《something in the way》记录的就是柯本离家出走后,在阿伯丁北桥桥洞下栖息时的情境:

Underneath thebridge 在桥的下边,

The tarp hassprung a leak 遮雨的地方已生出了裂缝。

And the animalsI've trapped 我抓到的小动物们,

Have all become mypets 最后都成了我的宠物。

And I'm leavingoff of grass 我避开了那些草,

And the drippingsfrom the ceiling 还有那些顶上滴落的水。

But it's ok to eatfish 但这并不影响我吃鱼,

Cause they haven'tany feelings 因为它们没有任何感觉。

Something in theway 有些事就是这样,

Ummmmm 呜~~

Something in theway, yeah  有些事就是这样......

除了让科特·柯本无法释怀的童年经历,折磨他的还有常年的胃疼。

没有人能说清让科特·柯本痛不欲生的胃疼是压迫神经造成的,还是心理原因造成的。现在我们都知道,胃病(特别是胃溃疡)是一种身心疾病,生理和心理都会对此产生很大影响,而柯本的胃疼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但是它存在。

对柯本来说真真切切存在的胃疼始终是他无法摆脱的枷锁。他因此无法正常进食、因此染上毒瘾、因此在演出后狂吐不止、因此在巡演时失声。

他因此开始怀疑自己的一切。

即使柯本非常厌恶自己被别人看成摇滚明星(尽管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他还是在日记写道:“我宁愿让人们把我当作摇滚明星一样戏弄,只要上帝可以免除我的胃疼。”

Come As You AreNirvana - Come As You Are EP

痛苦是在柯本8岁以后贯穿他一生的主题,有心灵之痛也有身体之痛。

由于做过太多令人呕吐的胃镜检查,柯本对人体的内部构造产生了兴趣,并在专辑In Utero》(《回到子宫》)使用了人体解剖模型作为封面。

可以说,痛苦是科特·柯本不能承受之重,但也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很多搞心理学的人都对柯本生前的心理状况进行过分析,抑郁也好,躁狂也罢,无论什么样的结论,都可以自圆其说,却也都无法验证了。

而我更愿意相信:“每个人都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当他的使命完成,就离开了。”

Smells Like Teen SpiritNirvana - Nevermind

命中注定就无法改变吗?

作为科特·柯本的铁粉儿,行文至此本可以结束了,但我还想多啰嗦几句。“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最近几年在网络上火得一塌糊涂,仿佛所有人生的不如意都可以推给“童年创伤”、“父母皆祸害”;然后,反过来再来一遍,说“你的原生家庭不背锅”之类的。

其实,原生家庭和童年会给你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任何简单粗暴地贴标签都是不负责任的。

当年被柯本从Scream乐队挖来的鼓手大卫·格鲁(Dave Grohl)也是在6岁时经历父母离异,16岁时退了学,选择与音乐为伴。这与柯本的成长史何其相似!但大卫却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在涅槃乐队的合影里,展露笑脸最多的就是大卫,以至于我年轻叛逆时觉得他好二,一点都不酷。

柯本死后,大卫选择在摇滚之路上继续前行,成立Foo Fighters(喷火战斗机)乐队,自己担任主唱,做得非常成功,拿下许多格莱美音乐奖项。

相似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却造就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就仿佛硬币的两面,即使在一个炉子里铸造出来,也会有着迥异的人生画面。

Heart-Shaped BoxNirvana - In Utero

不过,这也让我更加喜爱科特·柯本,因为他没有虚度自己27年的短暂人生,他没有自私地带着自己的才华离开,他让世人听到了最纯粹的摇滚的声音,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