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输穴(最详细的五腧穴介绍)

 无名老熊 2017-04-06

 

五输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六阴经     井(木)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肝(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包(相火)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六阳经     井(金)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大肠(金)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膀胱(水)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胆(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小肠(火)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三焦(相火)关冲    液门     中渚     至沟     天井

 

五 输穴表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少商

商阳

厉兑

隐白

少冲

少泽

至阴

涌泉

中冲

关冲

窍阴

大敦

鱼际

二间

内庭

大都

少府

前谷

通谷

然谷

劳宫

液门

侠溪

行间

太渊

三间

陷谷

太白

神门

后溪

束骨

太溪

大陵

中渚

足临泣

太冲

经渠

阳溪

解溪

商丘

灵道

阳谷

昆仑

复溜

间使

支沟

阳辅

中封

尺泽

曲池

足三里

阴陵泉

少海

小海

委中

阴谷

曲泽

天井

阳陵泉

 

     有朋友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究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有不少人反对该学说,或言之为封建糟粕,故弄玄虚;或说其牵强附会,不符科学。对我而言,五行学说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思维工具,用来学习中医,方便顺手,就像我们吃面条用筷子好使,何必非要换成叉子呢?

    按照五行学说,肺、大肠属金,心、小肠属火,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肾、膀胱属水,心包、三焦也属火。某条经络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属于这条经络的属性,如肺经的穴都有肺经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条经还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俞、经、合),叫“五输穴”。输就是“传导”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井”就是水的源头,“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荥”(xing)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上,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
“俞”(shu)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白穴。“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的经渠穴和脾经的商丘穴。“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的尺泽和脾经的阴陵泉。“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少商穴和隐白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上,如鱼际穴和的大都穴。俞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太渊穴和太白穴;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经渠穴和商丘穴;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尺泽和阴陵泉。

    五输穴以“井、荥、俞、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注于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主的经络叫“阴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所主的经络叫“阳经”。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其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完全不同。阴经“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而阳经“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对于这些属性,其实大家可以不必强记。“五输穴”在一条经络中的功能,就像是一个公司里不同部门主管的作用,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主“心下满”,是指胃脘部痞满,郁闷之症。五脏六腑皆有可能成为“心下满”的原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隐白”,胃的井穴“厉兑”。若因肝气郁结引起,可刺激肝经的井穴“大敦”。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肠经的井穴“商阳”。

荥主“身热”,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荥穴“内庭”。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府”。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的荥穴“液门”。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功能效果更佳。

俞主“体重节痛”,“体重节痛”是指浑身酸懒,身体倦怠,关节疼痛。如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的,可选肝经俞穴“太冲”,胆经俞穴“足临泣”,上肢关节痛,可选肺经俞穴“太渊”,心包经俞穴“大陵”。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俞穴“太白”,肾经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胃经的俞穴“陷谷”。俞穴具有健脾去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经主“咳喘寒热”,“咳喘寒热”是说经穴善治咳喘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以及阴虚、发热的咳喘,都可选择经穴治疗。《内经》上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外感咳嗽,可选肺经的经穴“经渠”和膀胱经的经穴“昆仑”;肾虚的咳喘,可选肾经的经穴“复溜”;肝火旺引起的咳嗽可选三焦经的经穴“支沟”;肺气不足的咳喘,可选脾经的经穴“商丘”。经穴有清肺化痰,理气镇咳之效,平日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的要穴。

合主“逆气而泄”,若胃气上逆则呕吐,可选胃经合穴“足三里”;胆汁上逆则嘴苦,可选胆经合穴“阳陵泉”;肺气上逆则咳喘,可选肺经合穴“尺泽”;脾虚便溏腹泄,可选脾经合穴“阴陵泉”;肾虚遗尿,遗精,可选肾经合穴“阴谷”。《灵枢·四时气》中说:“邪在腑取之合”;《内经·咳论》说:“治腑者治其合”,都是在强调合穴善治脏腑之病。

    五输穴的效用非常广泛,这里只是简单地略述其皮毛,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印象。知道了穴位的五行,就可以试着用在日常保健上了。如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有人总说买不到参苓白术丸,而这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学会了五输穴的用法,您可以灵活地搭配出许多免费的中成药来。而且是最正宗且无毒副作用的良药。不要着急,穴位很多,但不用一下子都掌握,学中医,一定要一点一点渗透进去。中医的精髓,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人性化的科学,需要灵感,需要领悟,需要身心交融,更需要宽大的胸怀。

 

-----------------------------------

 

一、总括

1.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2.《灵枢》: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

3. 《灵枢》: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饮食不节病者,取之于合。

 

 

二、分述

1.井主心下满,病在脏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形无知者,为病在脏,尤其是在中风昏厥时,常有神志改变之病症。急症常见心下满闷不通,邪实壅闭心窍。井穴能醒脑开窍、宁神泄热及泻实祛邪,故能治急症。(井为圆形,为窍,上空、下水为寒、静,故能开窍,泻实,泄热 去寒,宁神)

其他脏病也常用,例如脾井隐白,配胃井厉兑,能安神治梦靥不宁;肝井大敦能治阳痿;隐白(脾统血)配肝井大敦(肝藏血)能治崩漏急症;脾井隐白配胃俞、天枢治腹胀效果很好。

井穴治病最急,而且肌肉较浅,以刺血为多,一般不留针。

心下满,即中脘痞满。所谓满 , 有几说 :

一说满为肺气不顺。  阳经井穴属金,应肺主气,与清肃沉降相应,取阳经之井穴,针之能肃降下气消满;

一说满为肝气不疏。  阴经井穴属木,应肝主血。与升发疏散相应。 取阴经之井穴, 针之能疏肝理气除满。

又一说心下满,多系土胜之实病。  阳经井穴属金,金为土之子 , 点刺出微血 , 能达实则泻其子的作用而除满;阴经井穴属木,木能克土,针之能制土去满。

2.荥主身热,荥俞治外经,病变于色者取之荥。这里的外经指经络所过的身体部位,与外邪也有关。外感症或为风「寒」、或为风「热」,荥穴或属水或属火,因此善于治疗外感症。针一般也不留久。(荥者,水也,故能治身热;荥,缠绕也,故能治外经病变;荥同荣,荣光焕发,与色有光也,故能治病变于色者)

身热病 , 有二解 :

一说系虚火之热,阴经之荥穴属火 , 针刺可补火不足。 取肺鱼际、脾大都、心少府、肾然谷、心包劳宫、肝行间等阴经之荥穴,能补火治虚火 ,

一说火有余。阳经之荥穴属水,针刺可清火;取胃内庭、胆侠溪、大肠二间、小肠前谷、膀荥通谷、三焦液门,以清热治实火。

虽皆治身热病,但也有一说,即阳荥主外热,阴荥主内热。

例如:常用三焦经之液门穴治疗感冒特效,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鱼际,治疗感冒喉痛及气喘 ( 多因外感引起 ) ,临床上治疗肺炎热病喘咳,刺手太阴经之荥穴鱼际,和手阳明经之荥穴二间,有退热镇咳平喘之效。此外胃经热病常取内庭,肝经热病常取行间等也是临床常用。

3.俞主体重节痛,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俞穴治疗阵发性病,这种状况的病变在临床最为常见,疼痛除「伤风」及「癌痛」外,几乎皆为「时间时甚」之痛。荥俞治外经,俞穴主治五官、关节、半表半里(少阳阳明合病或兼病)的病变。(俞同输,运输,运动,故可治身重,时重时累,关节,半表半里;由运动引出眼耳鼻口咽,五官的变化,治五官病)

4.经主喘咳寒热,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穴之五行属性在脏属金,金与发音有关,金与肺相应,与风寒有关。整体来看,经穴主治皆系与发音有关之器官及部位,主要是肺及喉舌口齿。但所治之病仍以慢性居多,如老慢支及慢性气喘等。(经有经过之意,故能治寒热往来,经音金,象肺,故治喘咳,音变,引出肺及喉舌口齿。)

5.合主逆气而泄。每一脏腑皆有其逆气之病,皆可取合穴泄之。临床常用尺泽治气喘;足三里治疗腹胀、呕吐、定喘;阴陵泉治心腹胸胁之满。(合则和,故治气逆;合则全,故五脏六腑之病全能治)

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例如肠胃有关消化之病多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等合穴。

经脉有瘀血,可在合穴刺血。久病多瘀,久病易致瘀,多在合穴刺血,尺泽、委中、足三里等都是刺血要穴。

合治内府。合治腑病,也包括非神志性之脏病。中医认为久病多入肾;久病脾胃功能必然较差。阳经合穴属土;阴经合穴属水。土与脾胃相应为后天之本,水与肾相应为先天之本。因此善治脏腑病。

此外五输穴根据五行取象应用,如穴位属金则与清肃、沉降、相应;穴位属木则与升发、疏散相应。因此井穴虽皆治心下满,但阳井属金则以下气消满为治;阴井属木则以疏肝理气为治。荥穴主身热,但阳荥属水则补水以清热;阴荥属火则泻火以清热。其他木穴主风主筋… ;土穴主脾主气…等。  可以取象而用,使其发挥得更灵活,少针而治多病。

 

三、五行属性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就是说阴经井木,依次为荥火、俞土、经金、合水;

阴经:井荥俞经合,木火土金水。井《易》卦名。巽下坎上。《易·井》:“象曰:木上有水,井。”阴经以井为木。本生火,火生土*******

阳经井金,依次为荥水、俞木、经火、合土。

阳经:井荥俞经合,金水木火土。阳J经,J金,J井

五输穴的五行配置,使五输穴成为一个完整的五行子系统,从而与其他脏腑器官组织等五行子系统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

 

四、五输穴的关系是什么  五输穴可以说就是每经的全息点,与自然节令有其相应关系,与脏腑亦有相应关系。

  1. 相生:例如太渊为金(肺)之土(俞)穴,故能补土生金,治肺气虚症,商丘为土之金穴,也能补气治中气不足之病;这方面的用例很多。

2.相克:例如:二间为大肠经之水穴,治大肠经火热病如牙痛等极效;内庭善治牙痛亦是此里;液门为三焦经水穴,善治三焦火热之病。尺泽为腑经之水(合)穴,所以能治肺经火病,因此为咽喉炎及扁桃腺炎的特效穴。

3.真五行:即指金中真金,土中真土,火中真火… …也就是指各经的本穴而言,足三里为土中真土,调理脾胃作用极强;大敦亦为木(肝)经木穴,治疗阳萎、疝气及血崩均极特效,劳宫亦为火(心包)经火穴,泻火之效极佳,能清心火,尤擅清胸膈之热,导火下行,所以对小儿口疮及心闷疮痍有效。

4.相应:以本经病为主,若有他脏病机参与者,可取本经之五行相应穴。陷谷为土经木穴,常用之于木土不和(肝脾不和)之病,对于泻泄腹痛,偏正头痛,月经疼痛均极有效;阴陵泉为土经水穴,补土制水作用极强,所以能利尿治水湿肿满;后溪穴为太阳经俞木穴,木主筋,因此对于太阳经所行有关「筋」之病变皆能治之,例如颈项强硬、弯腰不便、腿弯难伸等皆有疗效;涌泉亦为水(肾)之木穴,透过补水润木也能治巅顶痛(厥阴头痛也),又木主风,井穴镇定作用极强,所以涌泉亦为治痫症,风症要穴。

5.相通:这是五行中两行交互并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尺泽为金(肺)经水穴,复溜为水(肾)经金穴,合用则能达金水相通之效,治疗肺不肃降,肾不受纳之病,极具疗效。常组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又如少海为火(心)经水穴,然谷为水(肾)经火穴,两穴合用,可治心肾不交,火水未济之病如心烦不寐,多梦遗经,心悸健忘,炫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或潮热盗汗等。

6.通透:可分为通跟与透干。

  (1).通根: 一般来说,两穴穴性相同,合用效果尤强。如在上部先针一针治疗针,然后在下部取穴配穴,此配穴若与先前之治疗针为同一五行,称为通根,表示其气在下部得以生根。这样的针法蕴有同气相求及上下交济的作用。

 (2).透干:若先在下部针一针治疗针,然后在上部配穴,若与先前之治疗针为同一五行,称为透干,表示其气在上部得以透出;这样的针法蕴有同气相求及上下交济的作用。

7.同气:如在上中下三部同一五行属性的穴位同时进针,谓之三部同气,能收到整体调整之作用,效果更强。

8. 通关:紧邻的穴位互相相生,不会有相克问题, 若隔一则可能相克,例如劳宫(属火)、间使(属金)彼此相克, .则必须在中间加一针大陵(属土) ,此中间一针能使三针连成一气相生(火生土生金),这个中间一针即是通关。连系相克两经使成相生的刺法也谓之通关。

9.互合:有时在不同之两经同时刺针,有相克之顾忌,但若在两经选交互同气之穴位并针,不但不相克反而合成同气,例如肝经及胃经并针,有木克土之虑,但若太冲与陷骨同时并用,一为木经土穴,一为土经木穴,则两经非但不相克,反而调和木土之作用更大,由于两者并用此谓之互合。

10.扶调:系调候及扶抑的合称,系针对先天体质五行及后天运气平衡取用的一种方法,例如一人之出生时辰为丁巳年丁未月乙未日壬午时,此造生于夏日午时,火旺成局木火炎燥,体热至极,克伤肺金,少年及青年二十年亦行火运,自小气喘并有异位性皮炎,最喜金水调候,用神在时干壬水,这种情形治肺金不如治膀胱壬水,首取膀胱经穴,在背后及委中刺血取得大效,盖膀胱与肺通,治膀胱亦治肺也。

 

五、从五输穴看出去

五输穴的位置决定了空间性,井穴对应于头(故主治神志);荥穴对应于面(故治五官);俞穴对应于颈或腰(故治颈身);经穴对应于肺心(故治);合穴对应于脾肾(故治)。

凡属木的穴位皆对应于肝胆,本脏或本腑疾病与肝胆相关时即可针刺,凡属火的穴位皆对应于心小肠,本脏或本腑有疾病与心小肠相关时即可针刺,其他各行依此类推。

五输穴的时间性孕育着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穴位的时间应用有急性 ( 如井穴 ) 慢性 ( 如经穴及合穴 ) 时间时甚 ( 如俞穴 ),四季分刺、四时分刺、子午流注、灵归八法等。

春刺荥,夏刺俞,秋刺合,冬刺井。这种方法的应用非常简便,取穴少,效果好,只要根据病发脏腑或经络,再配合季节,选取该发病经络之五输穴针治,即可达到疗效。

     一日亦可比拟四季按时间针刺,即朝刺荥、午刺俞、夕刺合、夜刺井,例如治疗咳嗽,早上前来可针肺经荥穴鱼际 : 中午前来可针肺经俞穴太渊;傍晚前来可针肺经合穴尺泽;深夜前来可针肺经井穴少商,疗效甚好。

此外还有五行的象数观,包括同气相求、交济 … 等用法,前述之木穴治疗肝胆病及筋病;火穴治疗心小肠病及血脉病,可以说就是象数观的应用,例如震颤的病;抽痛的病;如风般一阵突来的病;都可列入风病的范围,就都可用五行属木的穴位来治。这方面的应用空间更大,应用时间更多,才是五输穴应用的最大内容。在这方面下功夫,治病便能更灵活,效用也就更高。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