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废管理精细化需信息化先行(1)

 3gzylon 2017-04-06

危废管理精细化需信息化先行

2017-04-06 09: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7-04-06 09:30:1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责任编辑:赵伟露

  作者:湖北省武汉市辐危中心 熊玉

  “十二五”以来,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良好效果。但在实践中,各地危废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业务功能分散、前后关联性不够、数据价值被忽略等问题,对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精细化、“一张网”管理的技术支持还不够。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十三五”危险废物信息化建设提出3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是危险废物信息化建设要突出智能性。

  目前,许多地方环保部门将信息化、智能化的内容单纯理解为数字化。以危险废物申报登记为例,各地至今解决的还是从纸质数据到电子数据的问题,系统建设思路始终停留在“数据收集”的数字化阶段,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利用尚欠考虑。

  笔者认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系统设计理念,对同一家企业历年情况进行纵向分析、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分析,从大数据中探究各行各业危险废物产生的“秘密”,无论是环保部门对单个企业的环境执法,还是对危险废物产生行业的总体认识,都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和技术支撑。这也是当前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技术软肋。

  作为危险废物信息化应用的建设者和主导者,环保部门对系统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尤为重要。如果不能跳出认识误区,不能融合危险废物业务与信息专业知识,系统设计定位不高,所发挥的作用必然有限。

  二是危险废物信息化建设要兼顾企业需求。

  只有企业积极主动“用”系统,环保部门才能获取数据,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反之,没有兼顾企业需求的系统,依靠行政命令方式获得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难以保障。

  从危险废物管理流程分析,企业需求包括厂外的运输环节和厂内的管理环节两部分。目前,电子联单已考虑企业厂外的运输环节应用需求,但厂内管理环节则一直属于信息化管理盲区。从企业危险废物包装物的标签制作,到产生、贮存、转移台账记录等仍旧是传统人工管理,耗时费力,易出错、易做假、风险较大,也成为环保部门精细化管理的瓶颈。

  为此,环保部门可以借鉴快递包裹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管理流程自动化,增强系统对企业用户的黏性,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这样,系统在企业间积极使用便不再是难事,真正为管理部门实现危险废物追根溯源管理创造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赵伟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