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于湿,首如裹”之我见

 健行zhz 2017-04-07
 “因于湿,首如裹”之我见
《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萎。本节经文中的“因于湿,首如裹”,唐*杨上善曾释为:用水湿头而以物裹人。王冰亦谓:反湿其首,若湿物裹之。从二家的注释来看,显然他们都是以“因于湿首“为句。至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辨》始定为”因于湿,首如裹,各三字为句“。朱氏并解释说:首为诸阳之会.......浊气熏蒸,清道不通,沉重而不爽利,似乎有物蒙冒之。
自此而后,代无异辞,几成定论,包括今天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在内,都以“形容头部沉重,如被物裹一样“来解释。
上述诸说,管见认为与内经的原意是不符的。湿分内外,内湿之因,多由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奏理间湿气盛,因而可现头重,身重等证。但根据本节经文前面有“因于寒”、“因于暑”的论述来看,此处所说的湿也应与寒、暑一样,当指的外湿,而不是内湿。
湿气伤人,多从人体的下部侵入,《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谓: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灵枢*小针解》所谓:“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是也。《生气通天论》所说的“因于湿”,正是指感受了清冷潮湿之气而言,所以它表现的征候是“湿流关节”之类的病变,从经文所指出的: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萎。的病候与病机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只著痹失治,久而湿郁化热所表现的一些征候。另外根据《甲乙经*卷三*第三十一》曲泉穴部位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中的记载,我们还可以知道大筋、小筋是在膝关节部位,它相当于现代解剖学的半膜肌、半腱肌。所以我们不仅知道“因于湿”发病是在下肢,而且还可据以确定它的病候主要在膝关节。
既然“因于湿,首如裹”所论述的是著痹之类,病位主要是在下肢,那么它的症状当然就不会有“头部沉重”了。因此把“首如裹”的“首”作头解,显然是不符实际的。首字还有始、初的含义。首如裹,即始病之初,受邪关节有如被物包裹般的拘紧重著、酸楚而不灵便之感。首如裹与湿热不攘是著痹类病程中的新久阶段。因此把“首如裹”说成是“形容头部沉重”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