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从上古盗火,为夏虫语冰

 老刘tdrhg 2017-04-07

【导读:圣贤之路是枯淡的,火种微光但传灯不绝,余世存接续先秦时代的火种,提醒我们每个人,在时代的巨变里把握自己、看清命运,知道自己身处的时代和思考如何自处。】

世存的《先知中国》集珍,读来惊心动魄。十多年前,有一次他因痛风住院,我去探访,他说在治研先秦上古史,惜史料太少。从巫神到礼仁,从洪荒到文字,从三皇五帝到战国春秋,中间有一大块拼图不存。这块拼图,世存渐渐逼近:这是人神共舞之地,想像与史证摩荡之所,也是“太初有道”。

世存笔下的“先知”,是“轴心时代”早期的高士。预言人人可作,先知人人可当。此是“因位的先知”,要到果位,还有漫长的锤钳之路。先哲言“不诚无物”、“至诚如神”即是此意。若私狭偏性,则“道”路不通,也就做不了先知。做先知非得“大公无私”、“大私即公”不可。非得“天下事即吾性份内事”,非得有“万物森森在吾下”的精神。如此方芥子能纳须弥。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朱子言“冲漠无朕”。所谓“养”,我另作“佯”(类同之意)解。如此,吾即吾浩然之气,

也就冲漠无我了。私心杂念一概消融,于是通百骸,通天地,通幽冥。能够做到无我,就拥有了先知的本领,也就把天人之“边际”击穿了,此之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是诚,“天人合一”是敬。先知只是诚敬二端之事。“知行合一”是用,“天人合一”是体。先知也只是体用不二之理。

世存的《先知中国》,大可当“高士传”来读。这本书实乃《先儒高士传》。世存自己的名、相,也因气质变化而有桶底脱落之相,和言悦色,遗世而独存。只是其常怀忧愤之心,华发早生,令友朋“多情应笑他”。

对时下而言,我叹“动念即乖,一说就错”。尤其是近期看微信朋友圈,如对杨绛先生归道山一事,各种局狭逞快,机外生机、辩外生辩。说得行不得,识得做不得,盖世人通病。所以我担心世存的大作是“与夏虫语冰”。有夏必有冰,此乃先知语。但夏虫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当世之人,当时之人,不都体验着这个规律么。世存说这些历史个案要是当世之人知晓了就会避免犯错误了,至少可免杀身之祸。怎知实乃:非人不知,而人不为耶。

夏虫之人生百年,历史之长河千秋。此之一比。历史之长河千秋,宇宙之瀚浩亿年。此之又一比。夏虫、人生、历史、宇宙,这样比一比,人的心就安定了,少些患得患失,多点触类旁通。

“启蒙时代”或“轴心时代”的可悲,是大多数人当了炮灰,因为前仆后继、重蹈覆辙,如夜鸟投火、羚羊跳崖,盲目而盲从,集体无意识。剩下几个读书种子,成了圣贤,了悟大道。以此荫护众生。历史的残酷性正在于此。“陪圣贤读书”才是历史的隐性规律。

所以,自古至今,人生只有一条路可走:超凡入圣。但圣贤之路又是枯淡的,是世人目为“少有人走的路”。故不过是“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氏姐妹、杨绛女士都践行了这样的道路。火种微光,但传灯不绝。

“盗火者”面临的窘况是“识火者少”。最终,盗火者的下集是盗完火后,还得在茫茫人海中等待那个来“借火”的人。这一等,或许就是两千年。

世存接续了先秦时代的火种。


《先知中国》:“中国先知”启示录
 
荆墨
 
“先知,洞见每个时代的天下局;先知,引领每个时代的天下势。”沉淀了15年的遍寻与思考,接续了先秦时代火种,学者余世存推出新作《先知中国》。

这本《先知中国》,记录了那些被称为先知的人。选取先秦时代大禹、伯阳父、季梁、申叔时、蹇叔、单襄公等29位人物的预言予以分析,意在说明一人、一国都有命运轨迹。这些先知,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然而促使他们成为先知的根源,其实就是真正了解生活。他们并不拥有超能力,可能只是恰巧猜到了,也可能是通过自己的论证,或多或少道出了未来将会发生的事。但他们关乎生死大事的预言,对当代人仍有着警示意义:在时代的巨变里把握自己,看清命运。

先知们能够不占而卜,因为他们懂得变易的道理,有对理性的敬畏,牢牢守住天理人情。比如,仪狄造出很好的酒让禹喝,禹喝了觉得甘美、爽神。但他并没有说自己从中看到了天堂,他反而担忧地预言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他不再与仪狄往来,也不再喝那种酒了。传说他是最早禁酒的人。禹的预言是准确的。他的子孙就没有逃脱酒的厄运:夏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挖池蓄酒,酒池内甚至可以行船荡舟,而且每次都有三千人陪着桀,“一鼓而牛饮”。夏桀疏理朝政,最后终于因酒亡国,为商汤所灭。

先知,善终者少之又少。有传说比干被纣王挖心以后,“掩袍不语,面似土色,单骑纵马南行”。行至牧野荒郊,遇上一老妇人叫卖没心菜。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说:“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就会死!”比干听后,长叹一声,口吐鲜血,坠马而死。这个传说似乎暗示老妇人是落井下石的补刀人,最终导致比干死亡的不是器官损伤,而是世人的诅咒或事实澄明。这个老妇人同样扮演先知的角色,她直接揭示并推动了先知比干的死,读来令人心酸。

有人说,先知是说风凉话的人,是个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主儿。他们似乎唯恐天下不乱,见不得人好。他们代表着一种常人看不清的可怕清醒,又是对我们毕生徒劳努力的嘲讽。比如,西周太史伯阳父预言西晋的灭亡,春秋公子季札一口气预测了齐国、郑国、晋国的政局。又如,楚国公族申叔时,预言楚宋之战的结果。申叔时说:“以讨伐罪人伸张正义号召大家,却以贪婪来结束,这怎么可以呢,又有什么值得祝贺呢?”后来的事情,一语成谶。读之,感到他们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先知先行者。

先知们还有大量的预言是关于一国国运的,这样的能力在今天同样值得注意。近代历史也有传说曾国藩幕僚预言清王朝寿命只有五十年左右的故事,但在春秋时代,这样的预言几乎是普遍的,如郭偃预言了晋国十多年的命运,裨灶预言了封国52年后灭国。

先知传统对当代人有什么启示?余世存说:“相比春秋战国的先知们,我们个人和社会拥有的财富、知识和能力要多得多。先知们的故事都很传奇,他们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看清了历史发展的前景。”他们无一例外都抓住了历史赋予他们的机会,同时也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的一些铺垫与举措,也为后世的老子、孔子的学说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今天不应妄自菲薄,每个人如果能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想一想当下的努力是否是人生有效的积累,就能把握住人生的走向。


"先知"让我们照见自己的生存状态

陈川

近日,作家余世存的新作《先知中国》出版,这是一部先秦时代的专题史、人物纪传史,作者选其中29位人物的预言为中心展开。余世存说,最想通过这本书告诉读者,在今天这个剧变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从“先知”身上汲取智慧,认清自己,更好的自处。

一个人拥有智慧和德性是最有意义的

问:你是怎么定义“先知”这个概念的?

余世存:“先知”就是指有预见性,有先见之明。用现在的话说,先知是预测大师。当然,在我的心目中,先知更有贤良的意思,先知是世道风浪中的定海神针,是人性人生社会的安慰和救赎,是生存的榜样。就是说,先知是一种极有意义的人生成就。一个人拥有的权力、资本、知识不是最有意义的,最有意义的乃是拥有了先知那样的智慧和德性。

问:相比较之前的作品,你希望通过这本书传达给读者什么?

余世存:我这本书想跟读者分享的内容较多,最重要的:一是希望读者明白中国有自己的先知传统;二是要读者明白,相比春秋战国来说,我们个人和社会拥有的财富、知识和能力,比起先知们要多得多。但先知们在那样的乱世基本活出了自己,我们今天更不应妄自菲薄,我们应该也可以活出自己来。三是尽管现代社会有了非常多的“文明财”可以享用,但现代社会的异化和危难仍然存在,现代社会的变化甚至更为剧烈,“变现极快”,我希望读者能够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能够善处。

问:围绕“先知”这个主题,有什么要对当代人说的?

余世存:现代人被当下的存在感绑定了,很少有人从长远的角度,如五年十年甚至人生百年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不是教导人们要立足百年来规划,而是希望人们在三五年内的生活中也有时间想一想长远,想一想自己生存的品质,想一想自己当下的努力是否是人生有效的积累。我觉得先知这个主题也是很好的参照系,让我们看见自己的生存状态。

从先知那里读到一种人生的大格局

问:当初是出于什么理念想到写这样一本视角独特的历史读物?在创作中可曾遇到什么难题?

余世存:我在一二十年前,曾跟老一辈知识人有过交往,我从他们对社会的看法态度里体会到先知的存在,比如中国社会转型成功之后的问题,那时的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等等。我觉得他们考虑问题方式跟我的思考方式不一样,我在他们面前很汗颜。后来读史,知道历史上有这样的先知存在,因此就想写一写。当然,先知本来有神奇、有趣的一面,我的写作也希望让读者感觉到好玩有趣,出于这些理由,我后来写了先知。

写先知一书,难题还是在于如何理解先知们神奇的一面。很多人包括孔子对此是不谈论的,还有一类人则直言不讳地否认先知,认为他们的预言是后来的写作者编造的。我从中外先知的故事里知道有些预言并非编造,理性也能寻绎解读,但很多预言是解读不出来的。

问:在写作《先知中国》的过程中,先秦的先知们给了你哪些启示?

余世存:先知给我的启示很多,首先我从先知那里读到了一种人生的大格局,那种人生之大是与天与地构成三才关系,个人活在天地之间;今天的很多人在天地面前是不具备构成三才关系的能力和意志的。其次,先知的思维方式让我明白当代人的理性思维、唯物思维是不够的,他们对世界的观察有目击道存的能力。在我看来,先知给人的启示不比后来的孔子老子们给人的启示少。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内容简介】

著名学者余世存先生的新著《先知中国》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先秦时代的专题史、人物纪传史,余世存撷选了29位人物的预言为中心展开,并对预言本身予以分析,说明一人一国都有命运轨迹。这是作者经过十五年沉淀与遍寻,首次提出中国先知传统这一概念,填补了中国史叙事领域的空白,让读者领略先知预言后世的神奇能力,其关乎生死大事的预言对读者极具警示意义。

我们正在面临的世界的变化既是自古以来枢轴文明屡次变化的一个阶段,也是重新开始新阶段的时机。每一次变化在各个地区出现的挑战和应付的方式都不一样,各个地区都有其自己的转变形态,全世界的变化并不同步进行。

二十世纪晚期开始的重大改变已经横扫全世界,这将是新的世界文明开始。新生事物总会经受各种考验,人在新的世界文明中也应当自己认识。此时重新回到过去,讨论中国早期思想的脉络与流变,便显得格外有意义。

先知言论虽然简约,但都与人物命运乃至国运相关,不仅是汉语起步阶段的重大成果,更是后来汉语世界和中国人自我完善的基础。它们不仅是起点,也全息了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哲学的内涵。

汉语言研究者胡赳赳认为《先知中国》中的“先知”,是“轴心时代”早期的高士。圣贤之路是枯淡的,火种微光但传灯不绝,余世存接续先秦时代的火种,提醒我们每个人,在时代的巨变里把握自己、看清命运,知道自己身处的时代和思考如何自处。

【作者简介】

余世存,诗人、思想家、学者、自由作家。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国家官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居北京。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多次入选年度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

余世存在他的《重建生活》一书的自序中说道:“我更记得鲁迅曾坚定地说,我在生活,我存在着。然而,又有多少人关心生活和存在呢?一百多年了,我们一直在漂流,我们试图寻找到一个结果,一个我们理想的家园;一百多年了,我们都是把个人的命运、价值跟普遍的宏大的名词和叙事捆绑在一起;一百多年了,我们用苦难、不幸偿还我们对革命欠下的债务,共和、现代化、三民主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市场经济、消费主义、后现代话语……”

“等一次又一次的时尚革命为我们发起。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交出个人的一切,甚至牺牲掉我们自己,俾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诸发达民族之林。我们几乎每天怀揣梦想,放弃了理性、良知、公正、人的自由和尊严,依赖于宏大叙事的许诺度日,我们理解终有一日,我们的所有和生活是尽善尽美的黄金世界,是欲望无限即时满足的人间天堂。一百年的努力使我们伤痛累累,一百年的沧海桑田使我们拥有一切,就是没有拥有过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