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晋王敦之乱:历史上南京的第一次内战

 铁血老枪 2017-04-07

  王敦之乱,又称王敦之叛,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

  东晋平定王敦之乱,是南京地区有史以来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内战,战争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结束于晋明帝太宁二年(公元324年)。在短短三年内,由两个不同皇帝对同一叛臣打的两场战争,第一仗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挑起战火,最后叛臣大获全胜,晋元帝含恨而死;第二仗晋明帝先发制人,将王敦打得落花流水。王敦亦因战局不利病发身亡,他的主要党羽无一幸免,全被消灭。

  王敦之乱-南京历史上第一次内战

  王敦之乱-南京历史上第一次内战

  公元317年,偏安一隅的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司马睿能够称帝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主管朝政的王导;一个是主管军事的王敦。王氏兄弟军政大权在握,当时人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可见王氏的地位和影响力。但随着元帝地位的巩固,以及建康政权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时,坐稳了龙椅的元帝就不太愿意"王与司马,共天下"了。

  王敦是东晋司徒王导堂弟,娶晋武帝司马炎女襄城公主为妻。司马睿移镇建业,召为军咨祭酒。与王导共同扶植司马氏的江东政权,消灭不从命的江州刺史华轶﹐镇压荆湘流民起义。东晋的经济﹑军事重心在于荆﹑扬二州,王敦进位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他镇守武昌,掌握位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贡赋入己,将相官吏多出其门,专擅朝政,威胁晋室。

  晋元帝司马睿既畏惧又嫌恶,重用刘隗﹑刁协等与之抗衡,并放免扬州地区的僮客组成军队。同时任命刘隗为镇北将军,戴渊为征西将军,各率兵万人,分屯合肥、泗口(今江苏清江西南),名义上北讨石勒,实则防御王敦。

  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武昌(今湖北鄂州),江南大族沈充也起兵响应。元帝急调戴渊、刘隗回师保卫建康。刘隗、刁协趁机劝元帝杀尽王氏,元帝不同意。司空王导得知王敦起兵,慌忙率领堂弟中领军王邃、左卫将军王廙、侍中王侃、王彬及宗族子侄二十余人,每天清晨入朝待罪。因周顗的申救,元帝使人送还王导朝服,并召见了他。王导慨叹地说:"逆臣贼子,哪朝没有。想不到今日出在我们王家!"元帝拉着王导的手,说:"茂弘,我正要让你代为执掌政令,你这是什么话!"当即命王导为前锋大都督。并传下诏令:"王导以大义灭亲,可把我作安东将军时的节拿来给他。"元帝把节交给王导,意味着对他的信赖,但王导未能阻止王敦沿江直下。

  王敦攻破建康城,杀刁协、戴渊及尚书左仆射周顗。刘隗逃奔后赵。王敦早有政治野心,当长安失陷,南北士族纷纷向司马睿劝进之际,就想独揽朝政,但又担心司马睿年长而不好摆布,曾想另立一个皇帝,王导没有听从。及攻破建康,王敦责备说:"不听我的话,几乎灭族。"王导仍然不理睬,王敦没办法。朝廷以敦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还屯武昌。王敦既得志,拥兵不朝,生杀在手。"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元帝又急又气,不久忧愤而死。

  明帝即位,王导受遗诏辅政。王敦为了实现篡权野心,把军镇移到离建康不远的姑孰(今安徽当涂),屯兵于湖。以王导为司徒,自领扬州牧,密谋再次起兵。王导得到消息,立即报告明帝预作准备。正在这时,王敦突然患了重病,王导闻讯,即率兄弟子侄为王敦发丧。众人以为王敦已死,个个精神振奋,斗志倍增。王敦病势越来越重,但仍不死心,遂于太宁二年(324)六月,以兄王含为元帅,命钱凤等人率水陆五万直扑建康,二次举兵作乱。叛军进抵江宁南岸,王导致书王含要求退兵,王含接书,并不作答。

  明帝亲率六军抗拒,斩钱凤、沈充,败王含。王敦病死,叛乱很快被平息。朝廷论功行赏,封王导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又加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礼遇,王导推辞不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