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禽如何择木而栖(深度好文)

 万鹤齐鸣 2017-04-07

《孟子·尽心》里有这样的话:“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危墙之下。”(大意是说:没有一样不是命运所决定的,顺从天命那就是正常的,因此,懂得天命的人不会站在危墙的下面而白白送死。)



有这样的人吗?把自己置于死地?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夏桀暴虐无道奢侈腐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竹书纪年》)还不知羞耻地夸耀自己是太阳,夏朝的民众知道了桀的这个比喻之后就唱道:“时日易丧,予偕女皆亡。”(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甘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的太史令终古便哭着劝谏他:这样会亡国的。桀辱骂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算是看清楚了一点:桀是听不进去好话的,夏朝就要完了。怎么办?赶快走人,这还呆着等什么?于是终古就投奔了商汤。


也曾有人把伊尹引见给夏桀。伊尹就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桀根本就听不进去。明智的伊尹一看这个架势,也只好离去投奔了商汤,立即被重用建功立业而名垂史册。相反夏桀有一个大臣叫关龙逄,他要当夏桀的忠臣,于是好几次劝谏终被夏桀杀害了。


伊尹、终古审时度势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所以存,关龙逄做出了置于危墙之下的选择,所以亡。


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异母兄长,他一看纣王已经是理智全失没救了,就逃离而去。周灭商之后微子启被封到商丘,还允许他以天子的礼节祭祀商的祖先。这就是“顺受其正”,对自己对家庭对祖先都有莫大的益处,岂不善哉。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说说比干、闻仲这样的人。也许有人会欣赏他们的所谓气节,但是他们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呢?灾难;给自己带来的又是什么呢?还是灾难。《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太公(姜子牙)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伯候。”我们想想如果姜子牙抱着“没有了殷纣王中国怎么办”的成见的话他能有后来的建树吗?能有一个繁荣昌盛的西周吗?正所谓“从善如流,宜哉。”(《左传﹒成公八年》)弃暗投明古之常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