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伪科学的典型》

 Abp文馆 2017-04-07
从字面上讲,“伪科学”就是假科学。假科学企图以假乱真,当然应当批判。但在实践上,什么是真科学,什么是假科学,人们往往难以界定。如果人们都把自己没见过、不懂得、不赞成的东西,一律看成伪科学,就难免把真科学当作伪科学加以批判,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据《北京青年报》2011年10月8日A2版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耐人寻味的是,谢赫特曼曾因这一发现被斥为‘胡言乱语’、‘伪科学家’。当30年前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体’违背科学界常识。”“谢赫特曼因‘离经叛道’的新发现,因挑战‘权威体系’,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首先是不被同事接受。其次是失去饭碗,由于他坚持观点,他被要求离开他所在的研究小组。再是发表论文受阻,并遭遇‘最权威’专家质疑。”相反,如果人们对自己不懂的新观点采取宽容态度,暂不乱加批判,而由实践去验证,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真科学,但在它被提出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学术界没有人懂,无法界定,但没有人说它是“伪科学”,从而避免了一次令人痛心的失误。再例如化学制品“杀虫剂六六六”,据说是实验了666次才成功,人们不能说,只有第666次实验是科学,前665次实验是“伪科学”。因此,学术界不使用“伪科学”这一名词。进行学术批判,也不简单地宣布对方是“伪科学”,而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