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五组音乐人如何面对同一首歌

 alayavijnana 2017-04-07

年初GALA经历了MV拍摄风波之后,在初春之际丢出了一张名为《新生》的单曲辑。

但朋友推荐我听《新生》单曲辑时,我看到宫阁和坡上村的名字赫然在列,我又顿时来了兴趣。同一首新歌由不同艺术家翻唱、编曲、演绎的例子在华语乐坛绝对是个新鲜事,更何况这二位我还挺欣赏。

 

GALA的原曲是他们标志性的流行摇滚风格,在冷静的键盘intro后,用跃动节奏与他们标志性的“没心没肺”的人声Hook构建着狂欢氛围,其中加入的电子元素带来的时尚气息可以说是他们新篇章的开端宣言。

 

这一首典型的GALA standard,要怎么改?

如果说《新生》的“新”可以从“青春”与“时尚”等角度解读的话,那坡上村与宫阁就分别着重撷取了其中一边。

 

坡上村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一个乐队,因为他们的音乐有着难得的“少年气”,就是你趴在高中校园课桌上晒着阳光醒来的那股青春气息。

 

他们是如何解构这首歌的呢?青涩如清流的和声,没有技术痕迹只有年轻的校园味的演唱,就像是某个班级的多人合唱,而后于昊流动的吉他把速度逐渐加快,把曲子带向最后像青春颂歌一般的大合唱,如同刺眼的阳光一般,吉他、人声与梦幻般的效果器一同构建了一片青春的乐土。

而宫阁则侧重从更加时尚现代的角度来进行改编。

 

首先他用R&B的方式对旋律进行了拆分,“拉开窗帘,没有任何遮掩,打破所有人造的界限”原本是一句密集不透风的乐句,在他的处理下留出了填充氛围的空间,能够为他之后的drop与future bass桥段作出巧妙的铺陈。

 

在歌词上,他的摘选与拆分也减弱了原曲愣头青一般的“幸运之子,宛若新生”的热血气,而是强调“没有任何遮掩”,而他颓颓的auto-tune人声与R&B唱腔把热能满满的原曲做出了一股截然不同的慵懒风格。换句话说,原曲是燃烧的励志火焰,而宫阁把它化成了“透明地站在太阳里”的另一种如夏日清风般的光晕。这也是我在专辑中最喜欢的一版,回旋的hook与精致的节奏很耐人玩味。

而另外两个版本来自桐子和大桥乐队,都是以EDM为基底。

 

桐子据说是来自日本的二胡达人美女,以二胡演奏的曲子挣脱了歌词的束缚后,有股J-pop融合EDM的味道。大桥乐队则是内陆新派电子组合,他们的版本更接近一个Remix,效果比较碎片化,慵懒的女声、男声与光怪陆离的电子音效相互交织,也不失为另一种尝试。

 

听完这五个版本之后,我也发现了这张单曲辑有趣的地方。它通过不同音乐人对同一段旋律与歌词的不同编辑、整合,出了体现一段旋律本身的潜力以外,还成为了我们理解音乐人意图的指引——创作之外,他们如何用不同的音色与手法构建属于他们的风格美学,这是相当有意思的课题。

个人喜好程度排序:

宫阁 坡上村 GALA 大桥乐队 桐子

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