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享家】当前关于雄安新区的五大认知误区(2)

 你晓得我 2017-04-07

  第三种认知误区,华北水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问题,无法承载类似雄安新区这样的大城市。不容否认,在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确长期面临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中央部署的南水北调巨大国家工程,实质上就是针对该问题的重大国家解决方案。但是,我们需要更为理性的看待,一方面,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基于人口、产业、城市等资源再分配格局思路的重新优化布局,而不是从无到有的建设一个特大城市。因此,其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的是对既有各种生态资源的重新布局和优化配置问题,这就不会对水资源等关键生态资源造成额外的增长式负担,也不会进一步加剧既有的各种生态环境矛盾,何况南水北调工程可能还有进一步优化集约的空间;另一方面,中央对雄安新区赋予的首要发展任务就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三大特色的生态城市。这实际上就是对建设雄安新区新城,施加了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发展的“紧箍咒”,指明了通过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全面融合的新发展道路。同时,这也就必然激发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来谋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新发展道路的巨大潜能和主动创造性。

  第四种认知困局,是对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与自贸区之间关系把握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如何理解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有没有冲突与矛盾,要有点和面、局部和全局的概念。设立雄安新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将之作为破解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和困局的关键突破口,作为在京津冀区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领者,作为将京津冀区域最终打造成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极的重要实施抓手。因此,设立和打造雄安新区,就是现阶段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和突破口。另一方面,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与自贸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功能互补和合作共赢的关系,不能简单将二者关系解读为谁服从谁的主次关系定位,他们将在京津冀区域内形成一个双轮驱动、各有侧重点,互为借鉴的新发展格局,进而将京津冀全面推向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打造多样化、多层次的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第五种认知误区,是对雄安新区的发展资金来源有着疑惑,担忧雄安新区是否还会走依靠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发展的老路。针对前一个问题,中央各部门后续还会制定各项具体的落实细则,必然会对雄安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做出紧密周全的科学安排。而且,既然雄安新区的建设是以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以及对外开放创新作为核心的引导力量,这就会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民间投资动力,从而依靠市场力量来引导和吸引全社会以及国内外各主体的投资资金;针对后一个问题,中央已经摆明了基本态度,房子是用来住的,土地是用来发展的,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县市也相继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雄安新区后续获得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环境。而国家必然会在雄安新区的土地和房地产管理和营运体制方面,将采取完全创新的新模式新思路,从而保证土地和房地产,为雄安新区的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创新技术人才的汇集,创新创业动力的机会,高端高薪产业的发展,提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开发成本优势,防止和控制房地产泡沫对雄安新区实体经济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的挤出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