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似日本家电“甩包袱”但这12个行业是世界前三

 q1338 2017-04-07

看似日本家电“甩包袱”但这12个行业是世界前三

【蓝科技】石海军综编

日本家电业以“甩包袱”的方式将利润逐渐减少的家电业务易主,但并不意味着真正离开家电业,因为他们还拥有高精尖技术。除此以外,日本家电业转型最值得关注,在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等12个行业,有90%已经做到世界前三。

近日的日本家电圈不太平静。继东芝打算卖掉核心存储业务后,3月27日,又传出了松下计划再度启动裁员的消息。据外媒报道,日本松下公司计划对无法盈利的多个业务部门进行裁员,并可能出售液晶面板生产线和半导体业务的股份。

日本家电业以退为进用核心技术寻求高利润

每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消息,日本家电日薄西山之感似乎要从胸中升起,毕竟在我们目光所及之处,这样的新闻触目皆是,在种种关于日企不行了的新闻中,最经典的莫过于“索尼,你今天倒闭了吗”?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日本家电企业已经没落不行了,实际情况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更接近于真相的事实是:因为家电不赚钱了,所以日本人不愿意玩这个竞争最激烈、利润又越来越薄的产业,转而寻求利润更好、竞争不激烈的其它新兴产业了。一如当年IBM把PC制造甩给联想一样。

“甩包袱”是很多企业通行的作法。当一个企业的产品缺少创新性,或者利润大幅减少,投入产出比非常高时,淘汰产品及生产线是很正常的。

对于极度讲究务实主义的日本企业来说,收缩生产规模是维持利润最直接的手段,这也与日本的“注重实际”的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往往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亏损了也要死撑下去,或不惜降低员工工资,或把成本转嫁到别的业务上,以达到让财务数据好看。而日本企业更关注“里子”,如果利润达不到要求,就会调整业务,或裁员、关厂,或转型,集中力量做高利润的业务。

有媒体报道,日本某家电企业高管曾向外界表示,“我们最怕的是,消费者对我们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做家电的时代。”的确也是如此,对于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索尼、三星、LG、日立、飞利浦就是生产电视、冰箱的厂商。这一根深蒂固的印象影响了我们对于他们转型是否成功的判断。事实上,你也许不知道,松下在汽车电池方面积淀深厚,是特斯拉电池供应商;而东芝在医疗设备方面也相当了得。

因此,日本家电企业的转型,与40年前美国企业主动退出家电领域有相似之处。当年,日本从美国人手里接过这一棒,而今天,中国和韩国再从日本人手里接过这一棒。不过,全球数字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国(硅谷)人手里,日本人仍掌握着相当一部分家电技术。

退出制造和销售而非退技术与研发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日本家电退出的是制造和销售,而不是技术与研发。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日系品牌手机虽然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手机摄像头大多产自索尼,风靡全球的iPhone浑身上下有一半的元器件来自日本制造商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眼下,中国家电企业还以价格主导的模式已经让整机利润稀薄如纸,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收缩整机业务并不可惜,仅靠核心零部件就可以坐等中国企业厮杀的惨败后而坐收渔翁之利。

其实日本早就抛弃已经沦为低端制造业的家电之类产业,转变为全力投入BtoB,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高科技硬件、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等新兴领域。

2016年,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40家企业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汤森路透是国家知识产权中心、中国科学院的合作伙伴,可见其权威性。

早在2013年,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罗列了有望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12大新兴颠覆技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次世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能源存储技术、3D打印、次世代材料技术、非常规油气勘采、资源再利用。目前日本就是全力投入上面这十二个行业,而且90%已经做到了世界前三。

想起当年我们也有过类似的欢呼——IBM不行了,被中国制造彻底干趴下了。而事实却如同大耳刮子一样让我们眼冒金星,IBM们依然挺好的,倒是当初的那个胜利者看上去一直陷于多事之秋。

事情就是这么残酷。所以,中国家电企业千万不要因为日本企业的业务收缩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再一边开打价格战,一边粉饰业绩了。在“硬实力”上,中国跟日本还差的很远。那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国人,需要清醒一下了。

(摄影/石海军。本文根据网上综合报道整理。参考资料:《日本家电厂商松下计划将再次启动裁员》《松下中国家电业务惊变 日企转型要放大招?》《日本科技到底强大到什么地步?让人窒息!》《中国制造早已超越日本?》)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蓝科技(www.lankeji.com)文章可见微信公众号(chinalankeji)、新浪微博/博客(@中国蓝科技)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界面、钛媒体、一点资讯、麦媒、北京时间直播号等十多家知名平台。商务合作、投稿邮箱:403546203@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