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到旷视科技,我是如何在大公司和创业公司做研究的? | CCF

 仰望天空5 2017-04-08

他被美国权威技术期刊 Technology Review 评选为 “2010 全球 35 岁以下杰出青年创新者”;

他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数超过 100 篇,被 Google Scholar 引用超过两万次,两次获得 CVPR Best Paper Award (2009, 2016);

他带领的团队曾获得图像识别国际大赛五项冠军(ImageNet 分类,检测和定位,MS COCO 检测和分割);

他曾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 (Microsoft Research Asia),任至首席研究员;

他主导的研发成果被广泛应用在微软 Windows, Office, Bing,Azure, Surface, Xbox 等多条产品线上;

目前,他已经加入创业公司旷视科技 (Face++),任首席科学家和研究负责人;

没错,他就是孙剑博士

见识过大公司的宽广平台,也深知创业公司的步履维艰。

在科研机构和创业公司做研究究竟有哪些不同?

大公司就一定资源充足?小公司就必定被产品和市场导向,搞不成真正的研究?

对于这些学术界,工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孙剑博士将会在即将开始的 CCF-ADL 讲习班的活动现场给出详细介绍。

CCF-ADL,中国计算机学会学科前沿讲习班(简称 ADL),系由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主办的一项高端学术及技术系列性品牌活动,每年举办 10 期,每期 2-3 天。每期围绕一个领域的专题展开,邀请该学科方向资深或在前沿工作的专家授课并组织讨论。

2017 年,CCF-ADL 的 10 期课程讲涵盖深度学习、区块链、类脑计算、社交网络数据挖掘等诸多社会热点,同时兼顾计算机理论、量子计算、普适计算等各项基础理论。具体安排如下:

2017 年度系列学科前沿讲习班首期分享活动将于 4 月 7-9 日在北京开班,课程主题为 “深度学习:从算法到应用”。

首期课程中,8 位顶尖学术大牛

旷视科技 (Face++) 首席科学家孙剑、

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郑宇、

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 CEO 余凯、

360 首席科学家颜水成、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李航、

思必驰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俞凯、

KDD China 主席杨强、

中科视拓创始人兼 CTO 山世光

将从深度学习算法和模型,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时空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深度迁移学习,深度学习芯片设计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探讨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学术领域、工业界的佼佼者,孙剑博士又将会有怎样的内容分享?

讲座主题:如何在大公司和创业公司做好 (计算机视觉) 的研究

内容摘要:在大公司的研发部门(例如微软亚洲研究院)会有好的研究平台、业界资源、技术大牛和高自由度。于是就有不少人问我:在创业公司(例如旷视科技 Face++)是否还能继续做研究?能否做好研究?是不是会完全被产品导向了?在讲座中,我会基于自己在两类公司做研究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同时也会分享一些干货,包括我和同事们在大公司和创业公司的代表性成果 (例如,深度残差网络) 和最近研究进展(旷视科技小伙伴们今年 CVPR2017 的五篇论文)。

除了从业心得的详细陈述,还有最前沿的学术论文分享。能够和 8 位大牛直接面对面对话,想必你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报名了吧!不过,由于活动过于受欢迎,目前讲习班的现场门票已全部售罄,但是 AI 慕课学院(http://www.)联合 CCF 共同推出了本次课程的线上视频版。对本次活动感兴趣的同学们除了能够在线观看本次课程之外,还可以反复回放复习大牛的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