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有必要学急救吗?

 夜鹰急救训练营 2021-01-06

儿童年纪尚小,在家有父母老人照看,在校有老师监管。救别人吧,力气和能力有限,救自己吧,好像也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看起来并没必要学习急救。

其实不然。

学习急救,并非只是学习如何心肺复苏,后者是个体力活,也需要更多的社会经验。

适合儿童学习的急救内容,应该更多的偏向于如何预防意外事故,如何求救,如何在大人不在身边时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

1. 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例如不去陌生水域游泳,不在马路上玩滑板,不在吃东西是嬉闹,不在窗台攀爬等。可以在急救课上,采用互动方式,利用案例使得儿童深深认识到常见意外伤害的起源。

2. 学会求救。向大人求救,向急救人员求救。

在生活中,不乏类似案例,有小伙伴溺水,其他的孩子跑回家躲起来,不敢告诉大人,导致溺水孩子失去生还机会。

据英国《莱斯特水星报》报道,英国一2岁孩子,赖利.瓦尔德在其母亲因内出血昏倒在地时,他勇敢地拨打了英国紧急电话999,并且只对接线员说了一句话“妈妈倒在地上”,后来母亲得救,小赖利被授予东米德兰兹救护服务奖。

这真正诠释了现场救护,不分年龄,每一个懂得急救知识的人,都可能拯救他人生命。

3. 儿童天性好动,容易遭受意外伤害,懂得基础急救常识也非常必要,例如鼻出血、头部撞伤、关节扭伤、牙齿撞伤等情况下如何第一时间处理,减轻疼痛,快速复原,也非常重要。

夜鹰曾在多个小学开展急救普及,孩子们学习热情很高,甚至笔记采用思维导图来总结,有些孩子在回家后还能与家长讨论课堂上的急救话题。

在武汉的一次急救课,有位八岁的小朋友跟妈妈一起来参加急救课,课堂学习特别认真。后来据妈妈说,每次出门旅游,这小家伙都会第一时间携带急救包。

中国公众急救常识非常匮乏,错误的急救方法根深蒂固,难以纠正。而如果在儿童阶段就开始学习科学的急救方法,培育正确的急救理念和思维,随着在初中、高中、大学继续深入学习急救,等其真正进入社会,就足以承担家庭和社会活动的中的危急情况下的急救任务,为更多人提供科学救助。

急救,从娃娃抓起,我们一起行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