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过孩子,“童星”的成功,是个伪命题

 茂林之家 2017-04-08

“我只愿,送你好风好水,让你好花生长。”

伊姐原创的亲子&婚姻私房话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文 | 伊 姐

1

流量时代,父母们的新梦想

如今各种选秀综艺节目,能把不温不火的明星一夜之间炒火,把已经火了的明星身价炒翻倍,还能够把“普通人家”的孩子捧成万众瞩目的小明星。

去年爆火的小芈月也好,萌翻天的阿拉蕾也好,包括那些明星带娃上阵的亲子档,给了坐在电视机前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造了一个童星梦。

“如果我的孩子能被星探发掘,能有机会接受相关培训,是不是也有可能从路人甲变成热搜榜上的谁谁谁?”

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带着女儿在家附近的商场玩,“偶遇”两个年轻姑娘,自称自己是来自某某演艺公司的星探。一上来就围着她闺女换着花样地夸,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闺女确实比同龄人稍微出众一些,从小到大也逢人就受夸奖,她没太留心就匆忙间留了电话。

没过两天就接到“星探”来电,通知可以带着女儿去公司面试,机会千载难逢,这一批计划推出的小童星仅剩最后几个名额云云。

女儿平常就喜欢唱歌跳舞,有演出机会也会争取,于是她就带着闺女“面试”去了。这家公司地理位置不错,占地不小,一家逼格还可以的公司应该有的面貌看起来都有了。

接待她们的所谓经纪人没有问孩子任何问题,而是眉飞色舞地介绍他们目前的造星项目,今年的宣传计划,随口说出几个压根儿没听过名字的小童星,说是参演过哪部影视作品,里面还有哪个一线大咖。

然后她就被告知,今天就可以签约,接下来一年孩子先接受培训,第二年参加商演,而且培训费和宣传费公司一并承担。

朋友觉得简直人生时来运转。

但紧随其后的就应该是“But”了。 没错,人家总监说了,但是,孩子的个人包装费用要自掏腰包,按年龄划分费用不等,4岁到12岁,少则七八万,多则三四十万。

很多时候钱能看出真情,也能让人看到真相。

后来她托熟人打听这些所谓的童星培训公司,才知道,那些“星探”和“经纪人”都是业务员,他们与孩子家长沟通的一切内容里透露的细节:家长的家庭住址、开的车的品牌、孩子衣服的品牌,在脑海里汇成了一张“家庭经济状况表”,目的就是抓住时下家长甘愿为孩子未来砸钱的心理,最大程度以“童星”这个幌子变现。

事实,童星制造已经成为一个产业,腾讯娱乐针对童星培训机构的一次调查披露了这个市场的乱象:

有的机构诱骗家长“带资”(承担电影制作费用)让孩子拍片,影片按角色收费,主角15万,明码标价;还有的要求家长交上几年签约费,或者干脆小演员成了剧组的免费劳动力,但拍出的影片却粗糙不堪。

而那些允诺的商演,节目,砸钱多的,能让孩子露个脸就谢天谢地了,与真正意义上的童星之间还差了一万个林妙可。

说到底,还是成年世界丛林法则下的一场颜值、金钱和包装游戏。

(00后版《白蛇传》里的小演员)

2

别把自己的梦想和欲望安放在孩子身上

很多家长被问及为什么要带孩子参加童星培训,甚至还有不少家长丢掉自己的工作陪着孩子天南地北赶通告的时候,他们大多会说,不为别的,就是想锻炼孩子。

在欧美,儿童戏剧班,是了解孩子心理,让孩子自我认知、学会合作的重要方式。学习戏剧本身没毛病,戏剧培养其实是国外了解孩子心理、让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方式。学习表演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目的上,造星的目的,无疑是功利的。

有一部分的家长,是把孩子当成赚钱工具,用孩子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换看似来得更加容易的金钱。

还有更多的家长,未必是主观的刻意,但潜意识没有宣泄出来的表现欲望,最终被寄托在孩子可能的万人喝彩,父母却不自知。

所有体面、有着自己追求和人生重心的父母,断然不愿意让孩子连轴赶场,为了一个演出台下冷板凳风餐露宿,浓妆艳抹。

童星其实是一件看似万人瞩目,其实辛苦不已的工作。

大家都看到TFBOY今天的辉煌,不知道当初公司只有他们三个人,每天练舞20个小时,三个男孩彷徨的抱头痛哭的心酸。

当年台湾超级童星“小彬彬”,红遍整个东南亚,但还是没能逃过大多数童星长大后长残、戏路受阻的魔咒,带着发福的身材退出演艺圈。

后来子承父业,他的儿子“小小彬”继承了他的衣钵。小小彬的确俘获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却因为小小年纪却要频繁拍戏赶通告,导致过度劳累被送到医院。小小彬疲惫的状态和打点滴的照片被曝光后,作为爸爸的小彬彬多次被媒体质疑过度消费孩子,忽视儿子的健康成长。

台童星小小彬 发福明显不再萌

演艺圈是个巨大的染色缸,孩子白纸一样的底色,会变成提线木偶,童星其实是一个很残酷的职业,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被挟持,操控,扭曲成成人想要的样子。

只有片场的童年,是没有真实世界里欢笑、感动和眼泪的童年,是不值得一过的。

3

把童年还给孩子,

别把他们过早拖进成人的游戏。

打造童星这条路并不好走,在资源有限的演艺圈,除了星二代们生来自占资源,其余可瓜分的真是少得可怜。童星需要跟时间赛跑,有年龄的限制,相貌的阻碍,别说那些未被捧出来的,就算曾经耳熟能详的童星们,在长大之后有几个逃过了“长残”和“崩坏”的纠缠。

国内,一代功夫童星释小龙发胖变形不再古灵精怪;国外,《哈利波特》主角至今没有走出这部神剧的阴影,男主丹尼尔·雷德克利弗为了扭转形象,在舞台剧《恋马狂》全裸求突破,却被诟病用力过猛。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时间是童星的宿敌,能成功转型跨越“童星”定位的,终究凤毛麟角。

但所有的精力都投资在学习表演,孤注一掷后,这条路走不通,文化素养没有积累好,会进入非常尴尬的状态。

而万众瞩目到泯于众人的失落,也会让他们提前尝到人生的残酷和心酸。

大部分童星的人生,会停留在童年。他们是被揠苗助长催熟的,并没有自己好好成长的机会。

美国著名影星秀兰邓波曾说过“我六岁时就不相信有圣诞老人了,因为妈妈带我去商场的时候,他竟然问我要签名”。

失去成长机会后,他们只能在继续表演父母或是成年人的发声器。想想今年北影落榜、一段采访视频中摇头晃脑被网友狠批的林妙可。

在小时候努力演大人的结果是,该长大的时候,再也无法长大。

宫崎骏: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做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童年时五分钟的经历,胜过大人一整年的经历。

成人最刻骨铭心的所有精神创伤,基本都是在这时期形成。站在这角度想想,父母实在应该多用智慧去帮助孩子生存下去。可是曾几何时,童年竟然成了为了长大所做的一种投资。

其实想一下,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会表演、在成人世界掩饰真实自我的过程,就像薛之谦唱的《演员》。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让他们在童话里呆久一点?

孩子,你的天真,我想珍惜。

老天给我们的任何一件礼物,背面早就标好了价格。那么,我不愿用你还可以任性天真的童年,去换那张童星梦工场的门票。

我只愿,送你好风好水,让你好花生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