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再不买保险就晚了

 茶医养生堂 2017-04-08
编辑整理:张松桥~综合金融资产配置规划师


  如何养老,80后不可承受之重

  养老问题对于80后来说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在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的时代背景下,艰难的老年生活也许会来的更早一些。尽早将养老理财问题纳入自身的财富管理考虑范畴,是每一个80后必修的课题。

  1980年,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80后成独苗;1997年,大学开始收费,年龄最大的80后刚17岁,步入大学;2004年房大涨,80后24岁步入结婚买房;2015年,中国实行二胎,80后25至35岁,成为生育主力军;2030年,人口老龄化,80后45左右,将迎来上4老下1孩……


  而工作人数与老人人数之比持续下降,养老金空账、延迟退休,再加上城镇化脚步加快形成的城市生活成本高企,让养老问题成为80后不可承受之重。

  从2013年开始,我国每年进入退休年龄的老人数量不少于1700万,而新增的工作人口却不多于1300万,人口红利首次转变成人口负债,并且这种趋势至少会持续25年,老龄化速度正在递增。

  目前我国工作人口与老人人数之比是5.5,到2025年这一数值将是3.0,即未来十年内会下降近一半。这意味着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个人与企业缴纳的养老金都将翻倍。

  2040年,正好是80后集体退休的年龄,并且其他国家的80后都将面临养老危机,也就是说,未来的养老危机将是全球参与。

  80后养儿防老有指望吗?

  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已集体步入老年期,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4个老人和抚养1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而且,由于人均寿命不断延长,“8421”的家庭也逐步出现,而且将来会越发凸显。“养儿防老”不仅不现实,贴补下一代的现实仍会继续上演。


  80后养老储备越早越好

  虽然我们还有养老金,但是单纯指望养老金养老并不现实。资料显示,世界银行发布的理想退休金替代率(退休金与退休前工资的比率)是70%;国内专家测算,2023年以后人口老龄化将取代城镇化率成为影响养老金覆盖率的核心因素,通俗来说,这意味着我国养老金缴费覆盖人口数量开始逐渐下降,80后的养老恐怕难以单纯指望养老金,因此,养老储备最晚不要超过35岁。

  80后如何规划养老储备

  养老理财规划越早开始越好,最好提前做好整体规划。可预留家庭月支出的3~6倍左右进入传统储蓄账户作为紧急备用金,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人要优先配置或补充重疾,健康和年金养老计划,以防范在任何风险事件出现的情况下都不影响上下两代人的经济安排。


  单身80后应优先考虑意外险

  目前,很多80后已过而立之年,有些已成为社会的中坚,但相比稍微年长的人群,80后还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没有太多积蓄。尤其是有些单身的80后,由于不会理财,更是成为“月光族”。对于这些人群来说,生活并不轻松,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的因素,决定了他们自身抵御经济风险能力较弱。

  如果每月能从收入中节省出10%来参与保险计划,在不会降低原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为未来作更多保障。具体来说,“80后”单身族群应优先考虑意外险类产品,再加上一份两全重大疾病保险则更为周全。一般来说,两全重大疾病保险会有生存金和满期金给付,这类产品的优点在于为自己构筑保障的同时还能做一些财富积累。

  需要提醒单身“80后”人士的是,重大疾病保险作为健康险的一种,越早购买越好,因为其保费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而且年轻人买重疾险一般不会遇到因身体原因而被保险公司要求增加保费或者部分责任免除的情况。

  至于保额方面,一般至少以个人年收入的5倍来定,上限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衡量。因为重疾一般有五年左右的康复期,在这五年内,治疗之外以及工作收入的损失,可以依靠保险来弥补。

  成家80后应健康养老险作双重考虑

  “80后”父母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应先为自己构建周全的保障。首要考虑高保障的产品,通常来说,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定期寿险等保障相对较高,可先作考虑。

  一般来说,很多长期缴费类的保险产品都可附加豁免保费保障。即投保人一旦丧失缴费能力,保险公司会垫缴余下保费,让主险持续有效。可以说豁免保费的这份附加险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只要很少的费用就能为保障再加一层保障,“80后”在投保时千万不要忽视。需要强调的是,购买保险的一大原则是越早买越早受益,而且保费相对较低,负担也轻一些。

  总之,80后养老规划越早开始越好,买重疾险要趁早,养老保险也是如此,趁年轻,赶紧投保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