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华寺

 tangaolus 2017-04-08
又称白雀寺。在湖州西北9公里,弁山东麓石斗山。晋王羲之曾登临。南朝齐(479—502)比丘尼道(足旁加责)住持曾在此山诵法华经,昼夜不息,共二十年,圆寂后即葬其处。相传梁大同元年(535)道(同上)灵骨所藏之宝龛忽生青莲,有司录实奏闻,诏建法华寺。道(同上)生前在诵经时,经常有白雀旋绕,若听法状,故又称白雀寺。唐宰相李绅和五代吴越王曾改名惠觉寺。北宋治平(1064—1067)中僧如松重建,仍名法华寺。清康熙年间僧戒清募捐重修,嘉兴末旭曾绘名山十一景于殿壁。 民国初,白雀寺周围约5公里内松柏苍翠,上山石道旁均为高大松林,时称“松径”。进白雀寺为一天井,殿的正中屋脊上,装有一只向南立的白雀,庙的堂厅上悬有黎元洪送的匾额, 四壁有许多名人诗联。山顶有观音殿,殿宽大,可容香客五六十人。抗日战争前,每年春季,香客从四方来,据《申报》载,人数之多,比上海虹庙还多1/3。在后山,当时还有一洗钵池的古迹。其山顶,有一方巨大石岩,约二丈见阔,相传为“望湖亭”,即登山岩,可东望烟波浩渺的太湖。 白雀寺及葱郁松柏,抗日战争为日本侵略军严重破坏。近十多年来正逐步修复寺庙,每年来此的香客和游人络绎不绝,除湖州居民外,还有江苏打苏、锡、常等地的大批佛教信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