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新︱ 这抹千年之蓝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4-08

 

春秋战国,荀子亲眼目睹绿色“蓝草”

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青的过程

发出“青,取之于蓝,而甚于蓝”的感叹


蓝 印 花 布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于秦汉、盛于商业发达的宋朝




丰子恺的故乡,浙江桐乡

小桥流水,青砖黛瓦


在以前,行走在街头的姑娘们都缺不了一件蓝白分明的衣裳,这衣裳就是蓝印花布做的。蓝印花布,纯手工染制,用“蓝草”染成。“蓝草”,即可入药的板蓝根。

 



清末民初

桐乡蓝印花布印坊有十来家

其中就有丰子恺祖父开设的丰同裕


如今,技艺传承人纷纷老去

古老的蓝印花布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而做了150多年蓝印花布的丰同裕

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丰同裕的染坊内景

▲丰同裕做了25年蓝印花布的师傅在刻雕版


有一天,两位年轻人

因为一次旅行

走进了丰同裕的博物馆

他们,被这一抹古老的蓝吸引了



80后设计师邱婷


邱婷、过为

两位有过多年设计经验的80后

被这传承百年的手作技艺吸引住

他们看到了这抹蓝色的美好


可以治疗感冒的板蓝根,是蓝印花布的主要染料


参观丰同裕博物馆,发现这里还保留着古老的工艺,比如扎染、蜡染。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用来印染蓝印花布的材料都很自然。


蓝印花布的染料取材于自然,就是大家感冒时会服用的板蓝根,辅助染色用的是黄豆粉,都是可以入口的东西,自然对人体很安全。


▲用时间一遍一遍筛出的黄豆粉

▲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黄豆粉刮入花纹空隙,染色时起隔离效果

▲板蓝根刚取出来的颜色并不是靛蓝的,而是经空气氧化,从黄绿色变成靛蓝色


印染的老师傅从染缸里用手挑出些染料放进嘴里。他们都惊呆了!师傅忙向他们解释,以前穷苦老百姓感冒有炎症,就用泡沫晒干的粉末来治疗。


▲手工雕刻而成的雕版,刻着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染印好的布料晾干,剥洗去干涸的黄豆粉,蓝白图案显现出来


邱婷和过为经过试验,还发现了蓝印花布技艺的个性:它只亲近纯天然的材质,比如丝绸、棉麻,只有天然的材质才能很好地染色。


这一次旅行,带给他们的是不一样的感受。




回家后,那抹古老而静谧的蓝色还深深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中国真的是有很多好东西,可为什么这些古老技艺制作的好东西会淡出人们的生活呢?


这项美好的中国传统技艺不能就这么消失了!


“那些蓝印花布,图案和整个工艺是手工,但整个感觉不太像手工的,那些图案花纹会让人联想到比较古老的东西,现在的人不太接受这样的审美了。”他们坐下来讨论。



两人回忆起曾经访问过的日本,日本也有很多老的工艺,受过西方教育的设计师和摄影师,用他们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些东西,所以,今天,那些古老的东西依然活得很好。


于是,作为设计师的两人,萌发了心思,希望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将古老的工艺和现代手法结合,将这块古法印染的蓝印花布呈现给大家。



让 它 来 盛 放 可 以 入 口 的 食 物

是 它 比 较 好 的 归 宿


下午茶,用这天然健康的布料充当盘子,会怎么样?


布料本身取自天然,又是可入口的材料染成的,让它盛放食物,像是让它找到了较好的归宿。



随意而简单的笔画,轻松而愉悦

还有小鸟、麋鹿也一起来分享食物

这一抹源于自然的蓝色里

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饮食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和丰同裕蓝印花布的掌门人联手

一起在传统技艺上进行设计创新


古老的蓝印花布

就这样走进了现代家居




它们

散发出既朴素又时尚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