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西城杂事 2017-04-08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我国重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并在淅川县建立南水北调纪念碑和纪念堂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九重蒙古族的来源

1、王成的身份

王成是元末明初卜居下肃里的一名元皇帝后裔,据考查为元镇殿王、义王和尚。《元史》载“帝出入,常与俱。侍从顺帝左右”,至正“二十八年顺帝北奔,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而以和尚佐之”。有始祖墓碑碑文为证。镇殿始祖

(考王公讳成/妣孙氏恭人)之墓“吾家始祖王公讳成者,本元宦也,而逸于明……”《元史》记载“脱欢有四子……三子宽彻普花,元泰定三年封威顺王镇武昌,其子有四,长子歹帖木儿、次子别帖木儿、三子答帖木儿、四子和尚”由此可见证实王成即和尚,乃铁木真成吉思汗六世孙。淅川九重蒙古族都是王成后裔,

始祖王成墓

里地的北边有一座墓地,人们都叫它北老坟,是王姓蒙古族人始祖王成及后世先祖的坟墓。占地三亩有余,据老碑记载:此墓地护坟地二亩,楸柏树二百余棵,祭田三百余亩,墓碑林立。主碑有三:始祖碑、家乘碑、宗派碑。记载了王姓蒙古族的来历及家族的兴盛。

始祖碑立于大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上刻元镇殿始祖[考王公讳成 妣孙氏恭人] 之墓。碑文记载:“吾家始祖王公讳成者,本元宦也,而逸主动明……年四百所相传。始祖生子三人,分上、东、西三门……”。由此可见这块墓碑记载了王成的出身、来历及后人。此碑立于元灭亡(1368年)后的整整四百年。

宗派碑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派叙记之:“族自如祖成至今五百余岁……”由十八世岁贡生伯起撰,二十世府庠生克猷书。此碑虽为明辈份,辩尊卑,但这一句即充分说明了王氏家族到此地的时间。

家乘碑已残缺不全,只存上半部,新立年代不祥。它叙述的是王氏家族后人的分支分布及始祖墓地的范围、状况等。

相传中的北老坟在民国时期已被毁,楸柏树被砍伐运至邓州修了城门楼,所有石碑在“共和”后兴修水利、修路架桥中作为材料被使用了。现存的残缺不全的石碑都是在80年代初期由王姓族人从水库中、大小道路的桥涵中搜寻复得。

2006年,南阳油田王光亮、王琪著了一部《南阳王姓蒙古族源流考》,2008年时任淅川县农委书记的王光昌出版了一部《王姓蒙古族史话》。2012年新野县民宗局领导王海洲编著了《新野王姓蒙古族史话》,这几部著作的出版,都用详实的资料,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南阳王姓蒙古族的族源和祖源,并分别梳理了各支之间的关系。

南阳市各县王姓蒙古族先祖是元朝皇帝后裔。相传四托王是王姓先祖。而传说中的四托王则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四子托雷,这已被2005年赴蒙古国考察团证实。

王成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六世孙元顺帝时期的镇殿王、义王和尚。鼻祖是圣主勃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二世监国托雷(四子)、三世元世祖忽必烈(四世)、四世镇南王脱欢(九子)、五世威顺王宽彻普化(三子)、六世镇殿王、义王和尚,即王成。

1368年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七日。“顺帝北奔,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而以和尚佐之。”(摘自《元史》卷一百一十七2912页)。监国帖木儿不花在八月初二日,大都城破,被明军杀于齐化门。“即先循不各有所之”是指和尚的去向不明,顺帝北奔是在明军没有攻破京城的时候,而和尚“先循不各有所之”则是明军破城之后,监国被杀,《元史》有记载,和尚的去向不明也有记载,这说明和尚携带亲兵、家眷逃离了京城。雁门关被封锁,南逃的可能性很大,据镇平王氏祖谱记:濮阳兵败,渡黄河南奔。据《明史》记载,元皇帝后裔的去向或被杀或流放异地都有明确的记载,而和尚及其子侄们的去向却没有记载。这说明和尚及亲眷确实安然逃脱而又平安地到了宛地而隐藏下来了。直到明朝后才稍敢暴露身份,据邓州嘉庆志卷23艺文章第七本《王仲子墓志铭》记载:“吾闻邓西六十里,与先酂接壤处。有王姓者称右族……王姓自始祖卜居下肃里”。在明朝以前,九重这个地方属邓州所辖的下肃里,元镇殿王、义王和尚,隐居这里后,不忘王室宗祖,以王为姓,又成功逃脱明军追杀而隐居下来,欲成就今后大业而取“成”为名,这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王成卜居肃里后,娶孙氏女子为妻,狩猎、农牧为生,过起了汉人百姓的生活,生儿育女。但他时刻不忘宫廷生活,所以他和他的儿孙们在下肃里石街道的东边一里处建造了一套同皇宫相仿九进院的“九层院”,并在其南面修造了玉(御)花池、玉(御)花园。久而久之,“九层院”被叫做“九重院”因标志明显,称谓方便,所以秦、汉到元代的“下肃里”在明朝时期被“九重院”所替代,一直沿袭至今。

王成自元末明初到此至今近六百五十年,其三个儿子繁衍后代已有五万余人。长子王廷玉由邓迁往镇平王岗乡砚台,后裔发展至镇平、内乡、西峡、南召、卧龙、邓州、南京等地。次子廷元迁往九重院西八里的王盘(今厚坡镇王河),其后裔遍布淅川、邓州、湖北等地。三子廷贞留居九重,其后裔分居于淅川、邓州、湖北、云南等地。

六百多年来,九重王姓蒙古族人,始终不忘根自蒙古草原皇帝血脉相传。朝代更替、时代变迁,今逢盛世,王姓蒙古族人勇于追溯历史、面对现实、不忘根本,上世纪80年代初,在王成墓地植柏树百余棵,由于疏于管理,墓地荒芜,柏树成活不多。2015年王姓蒙古族人又重修祖坟、植松柏百余株,修葺墓地,重立祖(族)碑,绿化、美化了墓地的环境,整修了道路,铺设了祭场、停车场,使王成墓地成为九重镇极具民族特色的景点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王姓蒙古族家乘碑

淅川县蒙古族,始祖王成,居下肃里---今九重,至今近六百五十载。二世则有:廷玉、廷元、廷贞;分上、东、西三门。

长子廷玉,明初职授邓州挥麾使。后迁居镇平砚台。生子名本。本生五子:志、忠、恕、聪、智。其后裔散居于镇平王岗乡等二十二个村庄,南召板山坪、白土岗等二十四个村庄,南阳卧龙、王村等六个村庄,内乡大山寺王庄等十二个村庄,后内乡分支又迁于西峡各处八个村庄。

次子廷元,居九重院西北八里王盘(含厚坡镇王河村),其后裔散居于九重王楼、老民岗、王举岗、三座楼、下营、香花王氏基家、厚坡的磙子沟等十余村庄。

三子廷贞居九重院本宅,生三子:光龙、东龙、建龙。长、次子居本宅,支系分居九重街、王寨、榆树冲、老坟冲、北王冲、南王冲、三姓营、下岗、邓州彭桥南王岗、龙堰乡大王庄、赵集乡王半坡等十余村庄。廷贞六世孙王谟居东洼(今王家村),后代散居东洼、斧头庄、刺柏树、庄子(王楼水库处后迁河东)、河东、街西头、后岗、香花镇水口王营、邓州高集乡南王家村等十七个村庄,另迁至湖北郧西一支。廷贞三子建龙迁居邓州麦仁店,后代散居于老宅及邓州腰店南章子坑、张泉、小黄庄、段家等6个村庄。建龙长子襄返回九重院西王棚,后代又分居太平岗、黄栜树岗、周棚等四个村庄。

祖墓葬于此六百余年,因世道变迁,虽护坟地有,祭田均无,其后辈仍护至今日。楸柏虽无旧时茂密,然松柏仍郁郁葱茏。家乘碑记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今逢盛世,重修坟茔,平祭场于墓前,并勒字碑记述其事。

宗族派语碑

派叙:

吾族自始祖王公讳成至今六百五十载。为辩尊卑,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十八世岁贡生伯起,二十世府庠生克猷合撰写宗族之派序。百余载祖辈繁衍后人自明尊卑而延续。今昭后世睹其派而明,故重勒三十二字:

克 承 光 烈

祚 泽 绵 长

芝 兰 秀 室

玉 树 茂 堂

乐 善 循 理

身 世 吉 祥

永 言 孝 思

春 露 秋 霜

以期后人按派立名,永不忘矣

王成墓墓碑碑文

吾镇殿试祖王公讳成,乃元宦。鼻祖圣主铁木真成吉思汗、睿宗四托王托雷、世祖忽必烈之后裔,顺帝年间,始祖侍帝左右,屡建奇功。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闰七月,顺帝北归,辅佐淮王监国,明军逼京,监国以势去,吾始祖携亲眷南奔,至宛地而卜居于此,以“王”为姓。 狩、牧、农为生,娶妻孙氏,生三子,长廷玉、次廷元、三廷贞,分上、东、西三门,繁衍生息,后裔遍及宛地淅川、邓州、镇平、内乡、南召、西峡、卧龙等十余县市,今布九州八方,计五万余口。欣逢盛世,国家承平,吾辈追念先祖之恩德而垂修坟茔并考证撰文追思英名,以昭示后辈不忘根本渊源、永久纪念云。

淅川县蒙古族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联谊会

16年5月成立淅川县蒙古族历史文化联谊会。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宗亲

淅川九重王姓蒙古族历代名人 王廷玉

1、王成长子,镇平祖谱载:明朝职授邓州挥麾使,后迁镇平西三十里砚台,他是最早入仕之人。

王铎

王铎生卒不祥,乃王纪的父亲,王成之四世孙。明《嘉靖南阳府校注》第四册,卷之九,二十页,对其有以下记载:“王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贡,仕广东道监察御使”。说明王铎乃明朝三品官吏。

王纪

王经乃王铎之子,王成五世孙。《明嘉靖南阳府校志》卷之八,一百二十页中记述:“王纪,永乐十年(1417年)页”。《乾隆邓州志》卷十五:人物举人中记载:“王纪,邓州人,永乐中以乡举人太学,知大兴县事,转兵马副指挥。以勤能著称,升顺天府尹,受知宜庙,尝赐对云:‘海阔天空双眼界,风清月明一胸襟。’后左迁参政,仍以绩最,升贵州布政使,进甘肃都御使。”王纪乃明朝三品官吏,生卒年不祥。

王希周

王希周生卒年不祥。王成六世孙,明朝六品官吏。

《乾隆邓州志》卷十四椽史:有如下记载:“王希周,任主薄。”《康熙邓州志》卷二十三艺文下《王仲子墓志铭》记载:“垫江君者王希周,仕为主薄尉,有惠政,垫江人祠之。生子二:曰诏曰诰。”从王成七世孙王诏的墓志铭记载:“你希周,住四川垫江主薄,有昔妻鸾凤,生子二人。”

王诏

王诏王成七世孙,王希周长子,“奉天子垂恩,输金授唐府典仪正。”从他的墓志铭可以看出,王诏有官位,但从未上任。

王诰

王诏之弟,王希周次子,王成的七世孙。生年不祥,卒于万历13年(公元 1585年),官至给事郧中丞,华亭县镇巡检,仕为明朝六品官官吏,死后葬于九重。

王志藩

王志藩,生卒年不祥,王成的九世孙。明末任郧慕游击武官,为七品武官。明末时,他授命驻防郧县,襄阳一带。从其墓志铭的背面看,在襄阳与李自成作战时,把李自成打得丢盔卸甲,躲在石头洞里面不敢露面。

王家铨

九重镇太平村黄栜树岗人,王成八世孙,字公衡,约生于清乾隆20年(公元1756年左右),卒年不祥。

王家铨是清乾隆年间太学生,曾中进士凡、曾出任过主管河道的官职。

王景忠

王景忠乃王殿安之子,生卒年不祥。王成的十五世孙,王景忠自幼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并经营商务,聚财有道。他为人谦和,乐善好施,开办学馆,广纳弟子,他既是位名高望重的一方学人,又是富甲远近的豪门大户。道光年间,旱涝交替,颗粒未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朝廷也无力救济背乡离井、食不裹腹的饥民。王景忠此刻没有囤积居奇,守财自用,而是广施恩德,开仓放粮,捐献银两,赈灾面积广及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七省,并代发周边府县官吏薪奉三年。一时间,声名鹊起,有口皆碑。道光皇帝为了褒奖王景忠义举,封他为朝仪大夫,敕地方官吏为树碑立传。立碑之日,进中六部尚书及周边七省督军、巡抚、南阳知府、邓州正堂、右堂均亲临现场。道光皇帝还赐王景忠“济世永昌”御扁一块,以弘扬他的德行。

王达政

王达政生卒年不祥。是王景忠长子,王成十六世孙。王达政兄弟共有8人,自幼受其父影响聪明好学,热爱读书,后随其父在学馆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为其最佳。十年寒窗学始成。道光年间,他以清新的文风,恢宏的立意,年方22岁进士之第。自此,王达政便踏上了仕途,任江宁知县。做官后,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在江宁任上,王达政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好事,留下了许多为人颂扬的政绩,受到了江宁百姓的称赞。

王伯起,九重人,清朝贡生。

王光郧,清末贡生,曾任河北中原县令,终年46岁。

四、民族活动

1、80年代初,淅川县蒙古族王姓恢复其蒙古族民族成份。

2、1984年,王光昌被推选为淅川县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3、1984年,蒙古族代表王克敏出席河南省民族经济经验交流会。

4、1985年,经南阳行署批准,九重设蒙古族中学一所,蒙古族小学3所。即九重蒙古族中学、九重蒙古族小学、王楼蒙古族小学、白塔蒙古族小学。

5、1993年,九重“成吉思汗”雕像落成。

6、2005年,蒙古族人王光昌撰写的《王姓蒙古族史话》一书出版。

7、2007年,南阳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九重团体会员由王德明带队共12人参加。

8、2011年九重代表团由王光文带队参加南阳蒙古风情园开园典礼。

9、2012年5月6日,由王克事带队参加河南省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诞辰诞辰850周年活动。活动在南阳蒙古风情园举办。

10、2015年春,九重蒙古族人接待内蒙古自治区全国蒙古族人口普查小组。王光昌、王乐为首的九重蒙古族十多人陪同普查组一行参观了九重村部,在九重文化娱乐中心拜祭了成吉思汗,视察了九重蒙古族小学,参观了南水北调渠首陶岔。

11、2015年8月,九重蒙古族人王光生、王海青等九人随同中国赴蒙古国经济文化历史考察团在蒙古国进行了寻根祭祖活动,证实了河南蒙古族先祖四托王的身份,即铁木真成吉思汗之四子拖雷。

12、2016年1月,九重蒙古族成功举办了始祖墓重修揭碑奠礼及大型祭祀活动。

13、2016年5月2日,在蒙古街九重文化娱乐中心成功举办了“淅川县蒙古族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联谊会”成立大会,王乐当选为会长并出任理事长,推举王光勤为常务理事长,王海青为秘书长,王光昌任名誉会长。

五、族人活动守则及规划

1、配合和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化解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2、遵照章程,进行民族救助和帮扶工作。

3、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资助优秀人才、拔尖人才。鼓励和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4、捐资和争取项目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九重建成蒙古风情文化大观园,重现“九重院”风采。

5、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历史文化经济交流,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及民族精神,不忘根本,团结各民族,爱国敬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