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解当前金融风险的几个抓手

 投沙斋 2017-04-08

2017-01-17期05版

1

       银行信贷也要分类管理,对于市场明显供大于求的行业,要严格限制信贷资金的投放;对于高污染、高耗能的领域,信贷资金应坚决退出来;而对于那些政策扶持、市场真正需要的产业,比如基础设施、医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信贷资金可以大力扶持。

       风控,风控,还是风控!无论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近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各种会议,抑或还有不少业界专家的公开发声,一个重要的信号是———2017年,金融领域最突出的任务是防控风险。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究竟从何而来、分为几类?要化解这些风险,抓手又有哪些?

       ■■“严”字当先

       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十大任务中,第三项任务就是“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比来看,防范金融风险在去年的十大任务中排在第五。业界人士认为,人民银行工作任务顺序调整,意在回应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表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谈及如何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明确表示,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构建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有关工作,强化宏观审慎分析,建立系统稳健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他同时表示,金融改革重点还需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提升金融业稳健标准;适当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设定杠杆率标准,强调资本约束,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要研究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和前瞻性拨备安排,研究制定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更高的资本、流动性、大额风险暴露等要求;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无独有偶。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部署下阶段银行业改革发展及监管重点工作时,特别将“以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放在“以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为导向,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之前来谈,强调“摸清风险底数”、“严控风险增量”、“加快处置存量风险,提高损失吸收能力”、“严管风险交叉”以及“做实并表监管”,核心体现一个“严”字。

        ■■“解剖麻雀”

        具体而言,风险应如何防控?

        “现阶段金融风险的成因来自多方面,要化解风险,我想用去产能为例来解剖麻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这样表示。在她看来,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头号任务,去产能,关键要去钢铁、煤炭领域的过剩产能,核心任务是处置“僵尸企业”:“我们做过估算,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两个领域的不良贷款大概为2000亿元。也有一些研究机构将煤炭、钢铁、有色和水泥加在一起统计,得出的不良数据更高一些。过剩产能要淘汰,金融风险也必须防控,怎么做?我建议,一方面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兼并重组,以此提高优势行业的集中度,落后产能必须淘汰,对前景较好的企业也要搞好产权界定,以此保障银行资产质量。同时,银行信贷也要分类管理,对于市场明显供大于求的行业,要严格限制信贷资金的投放;对于高污染、高耗能的领域,信贷资金应坚决退出来;而对于那些政策扶持、市场真正需要的产业,比如基础设施、医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信贷资金可以大力扶持。”蔡玲这样表示。

        除了银行信贷政策的“自我把关”,蔡玲认为,还应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个亮点就是要求金融脱虚向实,为此,金融监管部门更应在今年严格监督信贷资金的用途,确保资金不空转、真正进入实体。当然,这项工作不能只是一行三会在做,还要联合司法部门、企业、金融机构和相关部委,形成广泛参与的协调机制。”

       在化解风险过程中,债转股也是高频词汇。对此蔡玲认为,从理论上讲,债权转换为股权可以使企业盈利财务状况改善,恢复还债能力,这样的设计符合实际。“但在推动过程中,要防止一些地方从本地局部利益出发,把不适合债转股的企业,比如已经实质性破产的企业,推荐给银行作为债转股的对象。因为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反而会加剧银行表内风险的提升,催生出更高的风险。因此,我建议相关机构将工作做在前面,对于债转股企业要明确设立标准和门槛,要明确银行在其中的持股比例、特性以及转股之后银行的权利义务。同时也要明确,未来银行股权退出应当如何退。这里还涉及商业银行法的修订问题。总之,当前中国经济总量不小,金融风险更不容小觑,因此我很赞成将金融风控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蔡玲表示。

       ■■战略战术

       在金融风险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上之后,在防御系统性风险方面,又该如何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研究员朱鸿鸣对本报记者表示,经济工作会议里对风控金融风险的解读,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个是为什么?二是如何做?为什么做: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最重要的国家战略是四个全面,核心是小康社会,紧迫性从周期谈,三期叠加,经济周期的原因,虽然会滞后,但金融也有周期,而且也看到风险还在累积,经济工作会议也讲了,暴露也更加明显了,基本已经进入风险集中暴露期,这个表述有根本不同。

       要分别从战略和战术上看问题。在战略层面,要从消极防御转换为积极防御,要主动出击、综合施策:“防控风险不是让风险不发生,而是要化解风险。当然,这也需要适度释放一些风险而减轻压力,同时加固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一般来说,出现消极防御有两种原因:一是对风险的轻视,认为风险不在自己家,认为可以重发展轻风控;二是被风险吓倒,稍有风吹草动就认为是系统性风险,认为一点问题都不能出。而要做好积极防御,就需要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

       而在战术上,朱鸿鸣认为,要打好金融风险的歼灭战,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去杠杆,既要抑制住场内的杠杆资金,也要严防银行资金参与场外配资;二是提升监管能力,净化金融市场环境;三是抑制资产泡沫。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有些风险不能光靠抑制,还要靠处置和化解,如果力量过于分散,问题无法得到彻底地解决。这里有一些具体的风险点值得注意,比如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提速,动产质押登记系统长期缺失的问题,就需要集中力量解决。”朱鸿鸣同时认为,还应强化对相关主体的考核力度,要以处置、化解风险作为监管层和金融机构的考核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