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中医药?

 老夫子的论语 2017-04-09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佩服那个把中国传统医学命名为“中医药”的人。这个命名让中国传统医学延续了很多年的寿命。因为中医这个名字让人以为:否定了中医就是否定了中国。你想谁愿意否定自己的祖国呢?

虽然中医药的确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但现代医学其实也充满了中国人的心血和智慧。不说近年来国内医学科学的贡献,往前追溯几十年,中国人也曾为医学进步做了不少贡献。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刘士豪教授、朱宪彝于Science发表的《TREATMENT OF RENAL OSTEODYSTROPHY WITH DIHYDROTACHYSTEROL (A.T.10) AND IRON》,提出“肾性骨营养不良”疾病命名。这是少数中国人命名的疾病分类,该命名沿用到最近才更改。而现代临床医学最严苛的高质量研究评判标准「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也是由中国学者李景均教授提倡并推广到全球。

如何看待中医药?

世界钙磷代谢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刘士豪教授

如何看待中医药?

临床研究的随机双盲原则的倡导者:李景均教授

新中国建国前,当时的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摒弃中国传统医学、建立跟世界一致的现代医学体系。新中国建国后也曾着力推行摒弃中医的做法,但因为政治干涉而停止……这其中的根源可能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心态:中医药是中国人的医学,要是否定了它,岂不是否定了中国、否定了中国人?这岂不是打击了大家的自信心?

废除中医其实并不影响中国人的自信。今天的中国根本不需要用中医药来建立所谓的自信。哪怕往前推几十年,我们也不需要这些来蛊惑自己的心智!因为几十年前的中国人就可以很好的掌握现代医学、推动人类医学的进步!

再何况,一切的医疗行为都最终以疗效来说话!不能祛除疾患、改善健康,那你如何吹嘘也是无用的。我们考察中医药统治中国时的医疗卫生现状: 根据《人口研究》的一篇论文所统计的数据,清代宗室成员大多很短命。顺治同辈的宗室成员平均寿命35岁,康熙同辈的宗室成员平均寿命33岁,雍正同辈的宗室成员平均寿命29岁,而乾隆的最低,平均寿命仅为25.3岁。16岁以下死亡率非常高,14%-48%之间。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郭松义的一篇论文,在统计了清代135位民间绅士的子女死亡情况,976个子女中有244个死于0-4岁,占到25%。而同时期宫廷内宗室的情况是怎样呢?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80年间,北京男性宗室成员死亡1375人,其中0-4岁死亡者499人,占到36.3%,比民间绅士的子女高11.3%。女性宗室更惨,0-4岁死亡占比竟然可以高达63.1%。因此,可以推出清朝宫廷内宗室成员平均寿命,可能比民间绅士都要低得多。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发表了一篇叫做《2014-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的文章。中医粉丝们立马做欣欣然,大叫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中医。仔细看看这部“战略”,说的传统医学,包括非洲的巫医、欧美的替代医学,比如美国的水晶球看病------是不是觉得很像童话故事里的巫师,是的就是这玩意!跟这样的巫医并列,可想世界卫生组织是作如何看待。但中医欣欣然,以为被人表扬了一番……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出这样一份“战略”,是体察到这样的现实:现代医学并不能覆盖世界的各个角落,很多人因为传统信仰、经济原因而不选择现代医学,而倾向于传统医学。为了保障各地人类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从尊重现实的角度出发,用一种含糊的说法,希望推行对世界各地传统医学予以“验医验药”。不信?我们一起看看一些中医粉丝丢给我们的证据

如何看待中医药?

仔细看看世界卫生组织含糊说法,就明白它的良苦用心了

回顾历史,不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还是曾经的古代西医,乃至近代、现代医学都需要严格的验证才能被今天的我们认可。别说传统医学,现代医学里也有大量诊疗措施因为通不过验证而被否定。而最严苛最可靠的验证手段就是李景均教授提倡的「随机双盲原则」。但很可惜的是,李景均教授本是在中国灾难 最深重 时期-----日本全面侵华时期历经万难艰辛从国外留学归来,但却在新中国建国后,因为政治干涉学术而离开新中国、最终去了美国。据说该事件还引起了毛泽东同志的震怒。到美国后,李景均先生在人类遗传医学、医学统计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大大的改变了现代临床医学面貌。而这一切,他原本可以把功绩写在中国。抚今追昔,回到中医药问题上来,我们能否汲取教训,不让历史重演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