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枣庄记忆:大师在民间之泥人刘

 无冕之王001 2017-04-09

枣庄记忆:大师在民间之泥人刘

2016年,枣庄市有五位非遗传承人先后离世;鼓儿词艺人徐佩、马运兴,伏里土陶传承人甘志友,鲁南花鼓传承人耿忠胜,以及优秀唢呐艺人、鲁南鼓吹乐传承人崔怀义。

我谨以此系列短文,悼念他们!

——汪柏青

我百度了一下,“大师”,有两个条件:一是造诣深,一是有盛誉。

历史上能够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应该不少。但好象过去不太用大师这个名号。近来用,近来并且用得盛。我不免俗,今天也用一下。

缘起于昨天参加枣庄市非遗进基层走进市中区立新社区。

昨天,是今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好象这是文化人的宿命。尤其应该是基层文化人的宿命。这一点我会有许多话要说,慢慢说。先不说。

昨天是最冷的一天,被我们用来组织非遗走基层。

非遗中心的同事们早早在有阳光的地方摆好了桌子,以做展示之用。来的几位非遗传承人我都熟,一一握手问候的时候,都对寒冷有感觉。我因此心生愧意。一会儿他们要泥(面)塑、剪纸、敲起小鼓唱起来。这不仅需要克服寒冷的勇气,还要有无偿奉献的品性。而他们,没有国家给的工资,平时全凭手艺混饭吃。

但是,他们的手艺,在他们毕生所能影响到的范围内,算的上是“大师”了。只缘他们的脚扎在民间的深土里,没有机会上得高台,而已。

今天先说传说中的“泥人刘”。

刘进潮,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薄板村人。年近五十的真农民,有幸出身于一个泥塑之家,不幸出生于日新月异的时代,幸和不幸,成就了他。

刘进潮出生时,是文化革命年代,没有哪里再用他们家的泥塑造像手艺。未及成人,为谋生计,刘进潮抗起糖葫芦串背井离乡。这是他的第一个手艺。

由糖葫芦,刘进潮涉足电影院,由糖葫芦过渡到另一种生计,开始了写写画画的第二种手艺谋生阶段。

电影院荒落,刘进潮成为小城澡塘看门人,偷艺成为搓澡工。这是他的第三种谋生手艺。

澡塘生意难做,搓澡工难为,又恰逢文化春天,刘进潮重拾祖传手艺,主业塑神像,兼顾做各种泥塑。虽并不能养家,也难以糊口,老婆时常抱怨,难得刘进潮有感觉先人护佑,守下来了。

台儿庄古城,成为刘进潮人生最大的平台。也因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台儿庄古城选手艺人,农民刘进潮凭手艺中的,也因此进入非遗保护的视野。一下子进入高潮部分,应市委安排为驻华大使塑像,一像成名,基本完成一个农民到民间艺人的华丽转身。

“泥人刘”。

为他,期待明天更大的平台,获得所谓的盛誉,完成一位民间艺人到一位大师的再转身!

我相信,他,他们,只是缺少平台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