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昵称535749 2017-04-09

2017-04-08 10:00 | 豆瓣:旅人說

前一段时间,旅人說邀请了风光摄影师JASON-KU,为你讲述风光摄影师的旅程,以及绝美风光照背后的故事们。上一期故事里,我们分享了从凌晨1点到下午14点之间的故事,接下来,请继续跟随 JASON-KU 的脚步,进入风光摄影24小时之旅中的后半段旅行。

上回说到,从12点到下午2点,太阳高度很高,在很多地方光线夹角甚至会接近90度。这样的光线并不适合捕捉风景。因此绝大多数摄影师会在这两小时之间好好休息。时针指向三点,风光摄影师再次拿起手中的武器向世界出发。

15:00

日本,京都

为了看到盛开的樱花,我在四月底飞到大阪。然而花期未到,眼前是满树樱花花苞。辗转到京都,才拍到了这张盛放的樱花与小火车同框的照片。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也许你会以为现实世界完全和照片中一样惊艳,但接下来却要与你分享一些真实的故事。

下图是同一个地点用手机拍摄的图片。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你也许会说这尼玛摄影师的照片实在太坑人了!这照片太假了现实明明就不是这样!

可是我想说的是,摄影师的照片的确是骗人的!

我从来不是想要告诉别人现实的画面是怎么样,而是想要通过照片展现出我内心想要的画面。

在京都的樱花季,我心里的画面就应该是樱花盛放,一列电车从樱花的隧道中驶过。

即使现实并不是这样,也能通过摄影的手法技巧来呈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画面。

这就是摄影师,这就是摄影,而不是拍照。

16:00

印度,旧德里

下午四点,在印度旧德里。

印度首都分新城(新德里)和旧城(旧德里)。

与每个新兴的大城市一样,只有在旧城才能看到这个城市最独特也最真实的面貌。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这张照片看似平凡无趣,但在我看来,印度最特别的元素都汇集在此。

在街道最前方的两边,是两种不同的印度人——衣着更加现代的印度教徒,和依然穿着白袍的穆斯林,映射着印度的两大宗教。

远处伫立着贾玛清真寺,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以此表达宗教对这个地方的影响。

画面中间是印度最独特的黄绿两色的突突车,也是印度国旗的颜色。

而这样拥挤杂乱的街道,则是旧德里给人最深刻也最真实的印象。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当所有元素融合在一个画面中,杂乱却有序。

这张照片并不算传统的风光作品,更应该称为一张随手拍,是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和等待而抓拍下的瞬间。但这样不经意的瞬间,有时反而能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

17:00

新西兰, Roys Peak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下午五点,在新西兰。

从 Wanaka 镇开车半小时来到山脚的停车场,沿着山腰的小径三小时就能站在众山之巅,Roys Peak。

太阳在山峦间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天空中云彩慢慢的飘向远方。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站在Roys peak,俯瞰LakeWanaka整一片蜿蜒曲折的湖面,还有环绕在湖面四周的群山。感受到的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讲述的心情。

18:00

法国,巴黎

下午六点,是日落前的黄金时间,Gold Hour。天空被晚霞染得金光灿烂。

天空下的埃菲尔铁塔清楚地告诉你,这是巴黎。

最高点是拍摄风光的最佳角度之一,在巴黎,其中一个最高点是巴黎圣母院。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在许多欧洲城市,教堂都是那里最高的建筑,即使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堂四周依然极少有建筑是高于教堂的。

可见宗教文化对欧洲城市的深远影响。

登上圣母院的钟楼,穿过钟楼内部狭窄的几乎完全封闭的旋转楼梯,来到两座钟楼间狭长的回廊,便可俯瞰巴黎。

回廊栏杆的每一个拐角处都伫立着一座雕像,它们不是天使或圣母的形象,而是姿态各异的怪兽。它们是宗教文化中最奇幻的生物,一百多年来一直不变的俯瞰着这个城市。

站在这样的最高点,巴黎几百年的城市变迁在眼前就像幻灯片般一页页闪过,那个瞬间能让你忘记时间和空间。

19:00

新西兰,好牧羊人教堂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夜晚七点,再次来到位于新西兰的好牧羊人教堂。

太阳隐没在群山中,天空开始呈现出蓝色,但最后的余晖将天上的云层染成金黄——这就是 Gold hour 和 Blue hour 之间短暂的时刻,也是天空颜色最丰富最饱和的时间。

此前已经看过好牧羊人教堂在凌晨星空下的样子,而在日落的火烧云下,它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一种氛围。灿烂而美好。

20:00

法国,巴黎

晚上八点,天空中还有最后一丝光线,到了日落后的 Blue hour。

卢浮宫的灯光在深邃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卢浮宫最吸引我的并不是两边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而是中间的玻璃金字塔。

《达芬奇密码》中,金字塔下是抹大拉的玛利亚之墓,身为丹布朗的死忠粉,对这个建筑充满想象。

这个玻璃金字塔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入口。在设计之初,这个线条明利、几何感强烈的建筑引起了很大的非议,很多人觉得玻璃金字塔简直毁掉了卢浮宫。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才逐渐接受这一现代艺术风格的设计。

21:00

中国,珠穆朗玛峰

夜晚九点,来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姆峰。从这个角度看过去,8844米的山峰感觉触手可及。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这里是海拔5400多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近距离观看珠峰的最佳地点。

坐着越野车沿着盘山的碎石路驾驶了一整天,颠到腰快断掉才在近黄昏的时候来到珠峰的游客营地,还需再步行三四公里才到达真正的珠峰大本营。

在几年前的当时,还没有任何高海拔徒步的经验,但为了能有更近距离的视角,我拿着手电跟相机就出发了。走了将近两个多小时,快天黑的时候才远远的看到登山大本营的灯光。

在巨大的山体下,营地的帐篷显得格外渺小。但正是帐篷中渺小的登山者,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了这个世界最高峰。

虽然此刻头痛欲裂,但内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22:00

中国,哈尔滨

夜晚十点,即将离开哈尔滨的夜晚,等来了一场最大的雪。

这是南方人无法想象的大雪。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天色全黑只有城市的灯光,我站在圣索菲亚教堂前,任由大雪落到身上,拍下这无可替代的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选取了欧式的路灯和栏杆作为前景,在昏黄的灯光下配合拜占庭式的教堂主体,再使用闪光灯将纷飞的大雪定格在画面中,将哈尔滨呈现出一种独有的韵味。

一个拥有标志性元素而且更具古典浪漫风格的哈尔滨,便是这张照片的独特之处。

23:00

冰岛,极光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夜晚十一点,在冰岛看到了极光。

当你看到极光,一定会在瞬间被震撼到无法言语。

极光是太阳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极地的高层大气后,与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生反应的分子和原子的不同,产生的极光的颜色就有所不同。

氧能产生最常见的绿色的极光,而氮则能产生较少见的紫色或者蓝色的极光。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当绿色与紫色极光交织出现在空中时,我不自觉地被震撼到直接跪下在草地上。

这样的颜色与形状已经完全超越了人脑的想象。

同时月亮在地平线上发出金黄色光线,这绝对是大自然是创造出的最美丽的景象。

极光的强度从1至5分5个等级,当晚看到的是4级的强度。这样强度的极光用手机都可以拍下来。

这一年是极光爆发年,但在冰岛的13天中,这是唯一一天能看到这么高强度的极光。

能看到这种壮丽绝美的自然现象,真是十分的幸运。

人生能有这样的一次经历,也是无憾。

24:00

冰岛,冰河湖

夜晚十二点,属于冰岛的冰河湖。

冰河湖的形成,是由于冰川融化的水流在流向大海期间,因流速变缓而成为了冰湖。湖面的冰块是冰川碎裂后产生的,顺着水流在湖面聚集。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月光下,湖面的冰块闪耀着水晶一样的光泽。

一条像丝带般微弱的极光倒影在安静的湖面上,与之前壮丽的极光现象相比,此时显得更加的静谧。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面积逐渐减小。

而当冰川完全在地球消失的时候,除了海平面上升之外,像蓝冰洞和冰河湖这样的景观将不复存在。

感叹大自然伟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它在人类面前的脆弱。

过去曾经觉得森林和冰川面积减少,物种濒临灭绝这样的事情离自己很遥远,但当你站在这片森林这片冰川,看到这些珍稀物种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它们真真切切的成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自此你与这里的世界就有了关联,而这些也会成为你世界的一部分。

走过的路越多,心中的世界就越大。这个世界的变化,会随时牵动着你的心。

尼泊尔新西兰地震,会因为那里古迹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而感到痛心;法国遭受恐袭,会因为发生在曾经走过的街区而时刻担心着那里的安危。

因为我热爱着它们。

热爱着所有走过的山川河流,城市街道,热爱着这个世界的一切。

而摄影,只是我热爱这个世界的一个方式。

———

文末福利

JASON-KU老师敲黑板小课堂

Q:如何简单地分析一张摄影作品?

摄影离不开构图、色彩和光影三大元素。

以我在威尼斯拍摄的这张照片为例,在这里进行简单的解构。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构图方面,教堂是画面中的主体。在构图方面,贡多拉和木桩形成指向教堂的直线,是画面的视觉引导线,将视线引向画面的主体。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而长快门拍出了贡多拉随水移动的动态模糊效果,减弱了贡多拉的形态,与背后清晰的教堂形成动静对比,以突出教堂本身。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色彩方面,蓝色的船身跟画面黄色的区域形成蓝黄对比,这种颜色对比是风光摄影中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大面积的黄色主色调令画面呈现温暖的感觉。

这就是使用对比色的方法突出主体的色调和氛围。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影调简单说即是画面的光影明暗。去除色彩的因素后,画面下方贡多拉部分是最暗的,也缺少细节,而教堂是最明亮对比度最高的区域。

从视觉顺序上,大多数情况下人眼最先注意到的是画面明度最高、对比最强的区域,所以在这里主体教堂在视觉顺序上是最先抓住眼球的。

构图、色彩和光影都能突出画面的主体,这就是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Q: 如何拍出没有人的干净画面?

作为新西兰最热门的拍摄景点,好牧羊人教堂可以说是几乎24小时都有游客在四周。但除了耐心和好运气,宁静安逸的画面往往需要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辅助得到。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从这几张原片中能看到,有很多像卫星一样围着教堂转的人。

但在完全一样的位置角度拍摄多张照片后,就能通过后期处理将每一张里面没有人的部分拼合成一张干净的画面。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这就是很多摄影作品人山人海的真相背后的“魔法”。

Q: 摄影作品的几何结构怎么分析?

为了强调金字塔三角形的独特结构和两边完全对称的建筑。我在拍摄的时候使用了对称构图,并在构图上引入了多个三角形。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三角形给人一种稳定永恒的感觉,而让观看的人对卢浮宫产生这样的观感就是拍摄时的初衷。

通过点线面等几何结构来分析画面是解构摄影的一个方法,这其中有着很深的学问。而当你了解了其中一二后,就会觉得优秀的作品更加的耐看。

以上,便是风光摄影师 JASON-KU 在24小时里追逐光影的故事。


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多图原文看这里】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二)

【前篇】将24小时最动人的光影,记录在镜头里(一)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旅人說

公众号ID:travelwonderland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