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民居建筑的“混血儿”——石库门

 昵称8815056 2017-04-09

        “石库门”始于十九世纪末,成熟于二十世纪初,是一种融汇东西方文化特点的新型民居建筑,典型的“洋泾浜”,是上海特有的,也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几乎就是上海的代名詞,虽是这样,但却不是为“阿拉”建造的。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当独特,先是《南京条约》的落地,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先后在上海圈定了租界,接着,大批洋商进入,太平天国又爆发起义,万计的江浙难民涌入上海租界,家境殷实的避难者,便在上海置地建宅。当时的设计者,结合江南传统民居与欧洲联排别墅,创造了“石库门”这一独特建筑风格的民居形式。该类建筑通常用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的厚木做门扇,门框用石料环绕门扇也叫“箍”住门扇,因此,被称为“石箍门”,那时来上海的有很多宁波人,宁波方言“箍”字发音与“库”相似,后来这种建筑就被叫成“石库门”了。


        “石库门”的研究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还涉及近现代上海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市政、建筑和社会万象。中共一大会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就在这里(今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石库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