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杏坛归客 2017-04-09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今天我们说说李白的诗歌成就!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他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

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政治失意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控诉自己的冤曲:“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想念长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登上太白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他要求仙:“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

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

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

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将进酒》也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

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好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

《梁园吟》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是临到结尾,他突然又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达到这个水平。从这种跳脱变化的特点继续发展,于是他在有些诗篇里就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



李白的乐府诗中拟古乐府之作很多。

他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的语言,酷似《孔雀东南飞》、《子夜歌》和《西洲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习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又是多么地青出于蓝。

这些初看来是最平凡的地方,但是后代摹拟李白的诗人没有一个人达到这种高度完美的境地。

学腔调似难而实易,学语言似易而实难。

李白运用的诗体很多样,但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他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学习乐府民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他的七绝向来和王昌龄齐名,各具特色。但就接近民歌一点说,他却超过了王昌龄。

他的五律,运古诗质朴浑壮气势于声律格调之中,往往不拘对偶,也很别具风格。如《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等篇,历来为评论家所称引。



李白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一致。

他对汉魏六朝文人作品也很认真学习。他称赞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朓、鲍照的话,屡有所见。




下面我们说说李白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我国文学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伟大的传统在唐诗中都发展到新的高度。李白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可以说,唐诗历史上,李白和陈子昂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创作上,他和陈子昂有相似之处,多写古体,少写律诗,但他在学习乐府民歌以及大力开拓七言诗上,成就却远远超过陈子昂。

他这些努力对诗歌革新任务的完成起了巨大作用。



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他的诗名在当代已广泛传扬,到贞元时期,他的没有定卷的诗集已“家家有之”。


中唐韩愈、孟郊大力赞扬他的诗歌,并从他吸收经验,以创造自己的横放杰出的诗风。


李贺浪漫主义的诗风更显然是受过他更多启发的。


宋代苏舜诗人钦、王令、苏轼、陆游,明清诗人高启、杨慎、黄景仁、龚自珍等也莫不从他的诗中吸收营养。此外,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的词,也受过他的影响。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论述

1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自我形象活跃在其中。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山,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诗写诗人夜宿在山村的一个老媪家,女主人尽管贫困,但仍然热情招待。这令诗人十分感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挚的感情。


峨嵋山月半轮秋,应如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他的诗有时宛若回旋的狂飙,喷谥的火山,狂呼怒叱,纵横变幻。即使在这种诗中,也可以见到诗人的感情和形象。


《蜀道难》这首诗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历史,接着就描写沿途的风物,呈现出一幅千奇万险的画面。

噫吁哦!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这首诗里极力描写蜀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回旋往复,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然而这首诗的气势却是豪放的,感情是激昂的,使人读了以后心情振奋,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读者读之则有神驰八极,心怀四溟的感觉。


这正是因为诗中融合着李白的豪放性格的缘故。这是讲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的色彩。即使是在《蜀道难》这样的诗里,描写蜀道的艰险,可是也融入了李白的豪放的性格。




2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的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再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运用独特的匠心,构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

像《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诗都是这样。还有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即《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也是李白著名的作品。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短短的十二句诗,感情几次跳跃,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地抒写了胸中的忧愤。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里的“昨日”“今日”两个意象,可以说是前人没有用过的,只有李白才能想得到,用得出。这两句是感叹时光的流逝和胸中的烦闷。

陶渊明诗说:“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李白的这两句也就是这个意思。可是陶渊明的诗感情比较深沉,语气比较和缓,李白的这两句则感情比较激烈,语气比较急迫,话是冲口而出,连格律也顾不得了。

这首诗本来是七言,但是一开头就打破了七言的形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两句散文化的句子,这是因为李白的感情很强烈,所以诗是冲口而出的,就顾不得什么格律了。

李白积在心中的烦忧太多了。他憋不住,于是借这个机会一吐为快。我们仔细琢磨,“昨日”“今日”的意象中,实则是“昨日之我”和“今日之我”,意象虽为二,所指之人则是一。

李白在第三句和第四句上,又换了一个角度:“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笔锋一转,转到这次饯别上来。面对一派秋色,正好可以在谢脁楼上痛饮一“酣高楼”,一方面固然是饯别他的族叔李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消愁。

第五句和第六句又是一个跳跃:“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文章”就是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即指建安风骨,“小谢”就是指南朝的诗人谢脁。


这两句是不是在讲文学史呢?也许可以说是,但这两句诗的落脚点还是在自己。

李白在这里用了“中间”这两个字,可见是要接着往下讲的。

这就是后面的两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俱”是都的意思,“俱怀逸兴”是都怀着逸兴。那么应该包括哪些人呢?其上应该包括汉代的散文家、建安的诗人,其下应该包括李白自己。

这样才有“中间”的小谢。

李白写自己和他们一样,怀着不平凡的兴致,想要高高地飞翔,飞上青天去拥抱明月。

这两句表现了李白凌云的壮志,奋发的感情,也概括了他自己诗歌的风格。

以这样的志气和才情,李白在社会上竟没有出路,他怎么能不感到烦忧呢?所以诗又回到“愁”字上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朗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一句是比喻他的忧愁,这个比喻奇特,又恰切;音调又是多么流畅,节奏又是多么鲜明。


这种音调和节奏,让人联想起不尽的流水和流水般不尽的忧愁。

李白在世上的忧愁既然无法消除,那他只好浪游江湖,去过隐居的生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可以说明,李白的诗歌常常捕捉一些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可是他居然能把这些表面看来没有联系的意象组织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他跌宕起伏的感情。像这首诗,短短的十二句,感情几次跳跃,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一会儿说昨日,一会儿说今日,若断若续,可是又一气呵成。这是李白诗歌的——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

刚才我说过李白的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如实的描绘,关于这一点。《古风》十九是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的。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这些夸张虽然大胆,但生动,形象鲜明,谁见过“巴陵无限酒”可以“醉杀洞庭秋”,但读者只觉得形象生动、鲜明,并不感到突兀和不可信。




3
李白的诗歌的丰富奇特的想象。


李白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奇特的想象力,有的诗让我们读起来觉得真是一种奇想。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朋友到咸阳去,到长安去,我的心也跟着一起去了。怎么去的呢?我的心是杯狂风吹去的,并且西挂到咸阳树上。


李白可以想象自己的心被狂风吹起,吹得那么遥远,吹到了咸阳,不但心被狂风吹到咸阳,而且自己的心可以挂在咸阳的树梢上,好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这些诗句都说明了李白诗歌分奇特丰富想象。


李白的丰富想象,还表现在大自然的人格化和个性化上。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这诗的想象很天真,他保持了孩子的童心,同时也把山月人格化了,山月好像是他的同伴,和他一起从终南山下来。

李白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清新、豪放。他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他有两句诗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这两句诗,恰好可以用来说明他自己的语言特色。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些诗都是用很简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的感情。

《早发白帝城》诗是用了《水经注·江水注》的典故的,可是我们读起来,并不感觉李白是在用典,他的自然就能达到这种地步。


另外,李白决不使格律来束缚自己的感情,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往往冲破格律的限制,出现一些散文化的诗句。

比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又如:“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就是散文的句子。


《江夏赠韦南陵冰》:“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

这也是散文化的句子李白在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好像他已经忘记是在作诗了。

李白诗歌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以及豪放飘逸的风格,在当时就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但受到同时代的贺知章、杜甫等诗人的盛赞。

以至于到宋代,明代,清代诗人都倍受影响!使浪漫、豪放、俊爽的诗风得到不断地发扬。

他那些“戏万乘若僚友”的事迹传说,被写入戏曲小说,流传民间,更表现酷爱自由的人民对他的热爱。


伟大诗人李白就说到这,下一讲,我们说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