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东南地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下)

 金色年华554 2017-04-09

                             鄂东南地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1930年6、7两个月,驻在江南阳新根据地的原蕲、黄、广地区的革命武装,同赣西北和阳新、大冶地区部分革命武装,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第四纵队、第五纵队。同年10月,这两个纵队,与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五团,被改编为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还在1月间,中共中央指示活动在鄂东南的红五军第五纵队,准备吸收当地农民武装扩编为红第八军。6月,第二次“左”倾路线贯彻以后,中共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为组织“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又在统编红军的计划中指示红第八军立即成立与猛烈扩大,并令赣西北红军马上编入红第八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红八军于同月在大冶正式成立,由三个纵队组成。

6月13日,红五军、红八军攻打黄石港后,即返回大冶,在大冶城召开前线指挥部会议,成立红五军、红八军留守处,留下部分人员坚持鄂东南革命斗争,主力即行南下参加攻打长沙的任务。不久,在江南整训之蕲、黄、广地区红军游击队,和红五军第五纵队的部分留守人员合编为红八军第四纵队,共800余人,司令员陈奇。7月下旬,赣西北调来的部分红军游击队则改编为红八军第五纵队,共700余人,司令员黄刚。两个纵队共约1500余人。

组建为红八军第五纵队的赣西北红军游击队,有着长期的光荣斗争历史,并与蕲、黄、广地区的革命斗争和革命武装有过密切联系。这部分红军游击队,原归九江中心县委领导,是从1927年10月14日星子起义和1927年10月30日港口起义中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的一部分。当时星子起义武装在九江、瑞昌、德安三县边界建立了岷山根据地,港口起义武装在九江西北赤湖根据地。1930年春,两地革命武装发展到千余人。其中一部分曾到过蕲、黄、广地区活动过,给了当地革命斗争以支援,曾和鄂东北红军游击队配合行动。当年夏,九江中心县委接到组建红八军的指示后,即从岷山和赤湖两个根据地抽调480余人,枪420余支,由黄刚率领到阳新集中,接受改编。

红八军第四、五纵队组成之后,由陈奇、柯庆施、李奚石、黄刚等七人组成“行动委员会”,率部先后开赴江北,发动江北地方起义的任务,并会合当地及皖西红军游击队以实现扩编为红十五军的任务。

7月11日,红八军第四纵队首先渡江北上,当进至黄梅北部小溪地区休整时,国民党郭汝栋部即以两个团的兵力来犯。红八军第四纵队在农民武装2000多人的配合下,分三路向敌人英勇反击,将敌人击退,毙敌30余人,俘敌一个排,缴获重机枪两挺。

19日晨,第四纵队一部在黄、广农民武装配合下,攻打雷家咀团防局据点,毙敌53人,俘虏7人,并捣毁据点全部设施。接着又攻下胡牌团防局,毙敌数十人,缴枪90余支。第四纵队本想继续向北发展,求得与皖西革命武装会合。

但因黄梅县农民武装于8月1日攻打县城失败,第四纵队于8月12日,攻打黄梅县城,未克。同时,红八军第五纵队也渡江北上,11日晨击溃国民党地主民团200余人,又于13日消灭偷袭大金铺的国民党军一个营,缴枪200余支,14日与第四纵队会师。第四、五纵队会合后,又连续打垮广济县张涣、胡大、周笃等地国民党地方武装。22日夜,又在农民武装4000余人配合下,攻占广济县城,歼敌一部,缴枪200余支,子弹70余箱。

广济战斗后,红八军第四、五纵队为了继续实现会合皖西革命武装的目的,9月11日经张家塝北上,向英山发展。至英山北部石头咀,遇到皖西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五团和英山红军游击队遭国民党军队围攻。于是,两支部队合兵一处,围攻的民团逃窜,红军即南下打击从南面向红军进攻的国民党军郭汝栋部。红军主力埋伏于金家铺南侧的纸皮山,红军游击队诱惑敌人进入红军伏击圈,突然发起攻击,毙敌40余人,俘虏250余人,缴获长短枪200余支,收复英山城。这时,皖西根据地遭到国民党潘善斋新编第五旅进攻,形势逆转。国民党援兵伙同残敌英山大举反扑,红八军第四、五纵队和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五团于9月15日撤出英山转回黄梅。

9月26日,红八军第四、五纵队在黄梅县千余人农民武装配合下向东出击。一举攻克宿松县城,缴获长短枪100余支和大批物资。部队在宿松停驻二日后,返回黄梅根据地。红八军第四、五纵队西进,会同广济县农民武装于10月4日晨分三路向六村国民党据点猛攻,事先潜入敌人据点的人员举火策应。经半日激战,攻克据点,活捉国民党团防局首领之一董岳明及国民党区长董玉珍的儿子。6日,攻田家镇未果,又北上,于11日再克广济城,歼守敌一部,缴枪200余支。

红八军第四、五纵队攻克广济后,在城内留驻数日,后移驻黄梅、考田镇地区。

1030年7月初,中共江苏省委提议,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在省委书记李维汉、省军委书记李硕勋直接领导下,成立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军部,军长陈治平,政治委员王洪(武飞),政治部主任陈履真,参谋长冷启英。徐海蚌地区农民暴动武装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下辖三个师:以萧县之黄口、王寨、永固地区的暴动队伍编成第一师,师长张圣和,政治委员李祥龄。以铜山县东之黄集、大湖贺村地区的暴动队伍编成第二师,师长鹿世昭,政治委员胡汉杰。以宿县西北的百善集,县东的东三铺、水池铺等地的暴动队伍编成第三师,师长丁超武,政治委员李干臣(李干成)。

 中共徐海蚌特委军委委员冷启英与魏云岭到宿县花庄、任桥一带,联系宿迁县的李干臣,宿县的赵龙云、戴文生,灵璧县的彭玉生等领导人开会,决定在百善集、东三铺、水池铺等地实施暴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第三师师部,丁超武任师长,李干成任政委,军事代表李宁。下设三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员戴文生,政委魏云岭。

 中共徐海蚌特委、中共宿县县委原计划10中共徐海蚌特委、中共宿县县委原计划10日举行的叶柳湖暴动(百善集),因7日胡楼农民武装收缴百善集团防队催烟歀团丁的枪支,乃提前举行。8日,宿县县委带领胡楼农民武装100多人的队伍,长短枪六七十支,配以大刀、长矛、木棍等,攻打百善集团防局。久攻不下,向西南撤退,在徐楼与临涣等村农民武装汇合,迅速转向叶柳湖。9日拂晓,300多人的农民武装,在叶柳湖遭遇寿振岭团防队包围,久战不支,10日凌晨分散突围时有数人被捕,暴动失败,原将暴动后的队伍编入红十五军第三师的计划未能实现。16日,中共宿迁县委接到通知,党、团合并改为行委,李干成为书记。

中共江苏省军委派徐怀云、赵雪门到宿迁县加强行委和红十五军第三师的领导工作。

 20日左右,中共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指示,为适应暴动的需要,中共徐海蚌特委党、团合并改为徐海蚌总行动委员会,王洪(武飞)为书记、陈履真为省委巡视员,两人共同负责总行委工作。胡汉杰(胡俊三)为组织部长,孙劲秋(孙叔平)为宣传部长。王洪(武飞)兼任军委书记,冷启英为军委委员。

 23日,中共徐海蚌总行委组织部长、中共铜山县委书记胡汉杰,军事委员鹿世昭在铜山吴窑带领农民武装举行暴动,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第二师。师长鹿世昭,政治委员胡汉杰。王洪(武飞)、陈履真到铜山地区指导工作。是日攻占王闸口,收缴地主民团长短枪40多支。

 24日,攻占石蒋圩及小南庄,打击恶霸地主,收缴地主民团长短枪20多支,打死国民党乡长一人。反动地主向国民党宪兵队报信,红军暴动武装遭到宪兵队围攻,队伍被打散,鹿世昭牺牲,暴动失败。24日,攻占石蒋圩及小南庄,打击恶霸地主,收缴地主民团长短枪20多支,打死国民党乡长一人。反动地主向国民党宪兵队报信,红军暴动武装遭到宪兵队围攻,队伍被打散,鹿世昭牺牲,暴动失败。

25日,中共徐海蚌总行委连续发出三号通知,要求各级指导机关(从县委到支部)一律改组为行委,有党、团组织的地方一律合并。行委会是军事化的组织,一切决议、通告等于命令,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与执行。

30日,中共徐海蚌总行委书记、军委书记、红十五军政治委员王洪(武飞),军委委员、红十五军参谋长冷启英,中共宿迁行委书记、红三师政治委员李干成等,带领红十五军第三师第一支队(旅),泗县行委与宿迁县行委计划8月1日在石梁河联合举行武装暴动,然后将红军队伍拉到洪泽湖边区打游击。因小孙圩夺枪及仇岗战斗过早暴露目标,于是日提前行动。红军及农民武装20000(二万)多人队伍,向洪泽湖方向挺进。途中遭遇国民党军队三面包围,终因腹背受敌,孤军应战,队伍被打散,中共泗县行委书记王子玉、委员魏正宾、魏尚书、赵海涛、陶世勋等人被俘后牺牲。有1000多人的红军武装队伍成功突围到洪泽湖边区打游击。

8月6日,中共徐海蚌总行委书记、军委书记、红十五军政治委员王洪(武飞),军委委员、红十五军参谋长冷启英,中共宿县行委书记赵龙云等率领红十五军第三师第二支队,在宿县东三铺、水池铺两地同时举行农民武装暴动。红军及农民武装攻占东三铺、水池铺两个集镇上的国民党团防局,缴获长短枪六十多支。击毙恶霸地主张实之及家丁一名,抄了张实之的家,缴获长枪十九支。国民党宿县常备大队前往镇压,双方发生激烈战斗,红军及农民武装转移。有部分人员被打撒,中共宿县行委书记、红十五军第三师第二支队司令员赵龙云,宿县行委委员王井超等人被俘,在宿县西门口英勇就义。

月底,中共宿迁县行委根据中共徐海蚌总行委的指示,决定在洋河镇组织暴动。成立暴动总指挥部,行委委员汤涤非为总指挥,率领红军及农民武装2000多人,打出红十五军第三师第三支队旗帜,从洋河西门攻入镇内,准备夺取国民党区警署枪支。因暴动领导人之一陆敬礼被敌人诱捕,供出暴动计划,国民党区警队早有准备,用机关枪把门,农民大多打撒,红军队伍不久撤出。埋伏在圩门外的红军突击队员夺取10多支长枪。

中共徐海埠总行委、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司令部,报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红十五军下一步军事行动指示。后经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指示,徐海埠地区红十五军改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红十五军第三师第一支队改编为独立第一师第5团(1000多人)。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五团行军至皖西考田镇地区与红八军第四、五纵队汇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在此之前,由中共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派来的红十五军军长蔡申熙,已从阳新来到部队。红八军第四、五纵队到考田镇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10月16日正式宣布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政治委员陈奇,政治部主任周吉(际)可。第一师师长黄刚,原第四纵队改编为第一团(800人),团长查子清,政委李奚石。原第五纵队改编为第三团(700人),团长黄刚(兼),政委陈西。原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五团(1000多人),也同时编入红十五军。军部设有参谋处、政治部、军需处和后方留守处(负责领导医院和修械所),机枪连,侦察排等直属部队。全军共约2000多人,枪1400余支,迫击炮两门,轻机枪八挺,重机枪四挺。

 1931年1月,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在商城南部的长竹园会合,并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十五军第一团改编为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后是主力团),到四川后改为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九团(后是三十一军的主力团),到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抗战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第三营(活动在太岳区);红十五军第三团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抗战开始后,该团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团第二营

 

  

                                             魏云东

                                          2009年2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