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欣赏的三大误区

 海涛668 2017-04-09

网络提供了很好的互动性,成为了解网友意见的便捷途径,纵观网友对书法的批评,似乎当代书家几乎没有作品可以打动众多网友,为什么传统经典大家一致认同,而现代创作收获的多是批评?

书法的发展自明清以来,有两大因素的改变,导致其书写的难度骤升,至今仍处于探索之中,这两大因素都和纸张有关,一是宣纸的出现, 二是纸张尺幅变大。

宣纸的出现丰富了书法的美学元素,不同于过去单调唯美的光滑亮泽的点画线条,而有了更为丰富的表达,或更加润泽,水墨华滋,或更加枯劲,可以表现更多苍茫、老辣、遒劲、古拙,甚至挣扎、彷徨等更多地含义。此时的美,不再是唯美,而是抽象美学意义上的美,如文学作品,既可以展示美好,也可以展示不幸和悲愤。

纸张尺幅的变大,使得书法从书斋走向厅堂,从文字记述的实用功能走向装饰和艺术欣赏。而毛笔的笔毫仍然只是那么大,即使有特制的巨型毛笔,人手的控笔能力存在局限性,就目前的探索而言,很难要求象古代经典那样精致、准确。因而,只有尝试书法创作的专业人士才能体会到大幅作品的不易,结果,获得专业人士认同的高水平书法家并不见得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同。书法审美的偏见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

  1. 网络视频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书家创作的过程,而以前只有师徒关系才可以见到。但不幸的是,很多书家的创作过程并不如最终呈现的作品一样的美。其中被大家诟病最多的就是“慢”, 写一个字太慢了,一种是确有画字的嫌疑,而很多时候,合理的慢是对点画线条“质”的追求。有过书法深度学习的网友应该知道,快容易,而慢更难,尤其是在宣纸上,需要极强的控笔的稳定性,以及对纸张吸水性能的把握,合理的“慢”能够使线条质感更为饱满而有张力,而不合理的“快”只会留下漂浮、躁动的线条。尤其对于大幅作品,不同于小字只用顶端三分之一的笔豪,而大字多要铺毫书写,“慢”是必须的。大幅作品的出现,也脱离了文字的实用性,而成为装饰品或艺术作品,慢也就不是问题了。一幅油画要画几个月呢。

  2. 区别于表面看起来的粗燥,应学会欣赏苍茫、遒劲的美学意象。书法的门槛较低,而进步的阶梯很漫长。不乏东郭先生的江湖书家和干部、名人书法,胡乱的缠绕,鼓弩为力的疾书,带来线条的粗燥、缭乱。识别大家手笔的苍茫、遒劲和功力不足的缭乱,应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识别,细节上,功力深厚的书家,每一根笔毫的运动轨迹应该都是稳定的,有一定几何造型的,而功力不足的作品,笔豪的运动是随意的、缭乱的。感觉上,真正的书法作品应该充满正能量,振奋人心,而功力不足,则给你一种烦躁的感觉。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3. 丑书有真丑和假丑之分。丑书的出现,来自于清以来对魏碑汉简等民间书法的尊崇和学习,也有现代美术观念的引入,丑书丰富了书法的审美意象,丑书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结体的丑,一种是点画线条的丑。结体的丑,多是书家为了取势或其他的审美追求,而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舍弃对结体的追求。点画线条的丑,多是为了追求现代美学的构图理念,或表达一种闲适自由的意象,而刻意为之。正因为丑书的出现,也多了很多滥竽充数的书法家,功力、才气不足,而故作稚嫩,故作懒散。有功力的书法作品,无论美丑,应该都有很强的控笔能力,具备笔豪运动的一贯性和细节上的几何性。在审美上,无论表面有多丑,应该具备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极度的“美”,否则就是真正的丑书和滥竽充数者。

    总体来说,因为纸张的变化和书法用途的变化,自明清以来的现当代书法仍然处于探索之中,不及古典是当然的,但这种探索又是必须的,当书法离开了文字记述的实用性,走出书斋,走向厅堂则是一定的。否则,书法只能成为历史,失去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而无法继续传承下去。

书法欣赏的三大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