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嗲爆了!原来用上海话读古诗词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7-04-09


众所周知,

古人在作诗的时候都讲究一个押韵,

那些押韵的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意境优美,

难怪前一段时间古诗词大会那么火爆~



然而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注意过,

虽然大多数古诗词都是押韵的,

但也有一些古诗词我们读起来觉得并不押韵啊。

比如说我们从小就会背诵的《咏鹅》~

↓↓↓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鹅”“歌”是押韵的,

按道理说,

最后一个字“波”也应该押韵才对,

难道是因为骆宾王还小,

所以就偷懒了??



当然不是,

你试着用上海话来念一下就会发现,

原来“波”“鹅”“歌”是押韵的。

这就厉害了,原来骆宾王是上海人?

当然不是!

原来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

而那时候根本还没有普通话,

江浙民系都是使用吴语的!!!

原来阿拉上海话这么有文化底蕴……



事实上,

在上海话里保留了不少唐宋、

甚至更早时候的古音,

通过上海话,

我们或多或少就能了解到古人是如何讲话的。



那么重点来了!

除了《咏鹅》,

还有哪些古诗需要用上海话来读呢?

头条菌表示,

这些曾经让我们困惑的古诗词,

用上海话读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啊!

不信你来试试~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这首诗不押韵的地方就非常明显,

但是如果用上海话来念,

就会觉得很押韵了!



再看下面这首

李益的《江南曲》~

↓↓↓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最后一个字'儿'如果用普通话来念,

就显得有些牵强不舒服了,

但是在古语当中,

“儿”本没有读音,

它的音是蒙古人侵略中国以后才有的。

所以用上海话读的话,

“儿”ni(音同泥),

这样一读就显得很押韵了!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杜牧的《山行》,

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

尤其是那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意境相当优美……

咳…咳…别想歪了啊!



头条菌还记得这首诗中的“斜”字,

老师当时再三强调要读“xia”

那时还以为是多音字,

直到现在头条菌才知道

“斜”在上海话里本身就读xia,

比如说斜土路……



当然还有孟郊的《列女操》

用普通话读起来会觉得怪怪的,

但是用上海话来读就平仄合韵、朗朗上口啦~

↓↓↓

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在头条菌看来,

用吴侬软语来读婉转深情的唐诗宋词,

真的非常有味道,

这才是方言最独特的魅力!

当然啦,

以上只是从诗词唯美的方向上来看的。

如果从翻译的角度来看……



比如说《清明》这首,

正常的是这样: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但是用上海话翻译起来画风就成了这样……

↓↓↓

清明节辰光,雨落是落得来淌淌滴,马路高头个人阿侪哭出乌拉,魂灵头啊呒没了;心里殟塞,想弄杯咖啡调调心情,问个小鬼头星巴克辣啥地方,伊讲还要跑三条横马路,吾昏古起哦。



再看看这一句非常煽情的诗句: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用上海话翻译起来画风就歪了……

↓↓↓

辣么桑头别过头起看,则小鬼头迓迓叫辣海暗黜黜个幺二角落头里一刚!



还有陶渊明那首豁达的《饮酒·其五》~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成上海话完全跟豁达不沾边嘛~

↓↓↓

漆饱只饭么事体做,了东面额篱巴下头采菊花,采发采发,头颈酸来,笃悠悠抬起骷浪头看看叫庐山。哎呦喂!风景哈嗲呀!感觉一级唻!



最后再看一句男默女泪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用上海话翻译起来分分钟想分手……

↓↓↓

搞啥么事搞,要西一道西!!!



好啦,

以上纯属科普和娱乐,

不管怎么样,

方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

上海话作为海派文化的一种,

更应该永远传承下去,

展现它独特的魅力!


(信息来源于@汉语学习沙龙、网络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