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虾”----养殖简介

 我ai爽歪歪 2017-04-09


金刚对虾实际上是斑节对虾的一个品系,目前斑节对虾的种虾主要来源有3个,中国北部湾,南亚以及非洲,由于非洲斑节对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100天)养殖到10-15支/斤的大规格,且价格高,利润大,近年来在我国福建、广东、江苏和广西等地实现了规模化养殖。

| 金刚对虾具有以下特点 |




| 金刚对虾的生态习性 |




| 漳浦金刚对虾养殖模式及技术 |






a.选址和配套设施




b.放苗前准备工作




有肥力的池塘肥水方法


按10亩*米土池EM菌5升+开口料10斤+芽孢杆菌500克提前一晚发酵,第二天加池塘水混匀后全池泼洒。以后每3-5天视池水水色和浮游生物量进行追肥,保证有丰富的基础饵料生物。基础饵料生物培养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放养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虾池水色以茶褐色或黄绿色为最佳。


瘦水塘肥水方法


按10亩*米土池氨基酸肥水膏1桶+氨基酸肥水液1瓶+芽孢杆菌500克加池塘水混匀后全池泼洒,使池水呈茶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cm, 使虾苗入池后有足够的生物饵料摄食。后期视情况定期使用EM菌配合氨基酸肥水膏(5-8亩/桶)进行追肥培藻。




c.虾苗放养


3.1放苗时水质要求:


(1) 水位100cm左右,水色呈黄绿色,透明度30cm-40cm,肥而嫩爽,池水中基础饵料生物较丰富。


(2) 水温:最适26℃-28℃。


(3) PH值:虾池PH值最适在8.0-8.6之间,不应低于7.6,与苗场苗池PH相差不超过0.5。


(4) 盐度:虾池盐度控制在15-30‰之间,不低于12‰为好,与育苗池盐度相差不超过5‰。


3.2虾苗选择及放养注意事项


(1)金刚对虾苗不像南美白对虾的苗,金刚对虾虾苗在静止的水中会有'沾壁'现象,如仍上浮不断游泳者是为异常,于流动水中虾苗应有逆水的表现,即逆水性,速度愈快,虾体愈健康,其尾扇张开程度较大。同时,虾苗要求个体大小均匀,体长1.2厘米以上,第一触角的前端分叉呈v字形的两条小触须经常并拢,体节疏而长。镜检虾苗,体表光滑无污物、细菌或寄生虫附著,腹节肌肉肥满且肌节略长为好苗。最好选择p12-p18的黑壳苗,虾苗额角上已长有4-6个刺。虾苗还应进行病毒和弧菌检测,不得携带WSSV、TSV、IHHNV和IMNV等几种特定的病原,弧菌数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放苗时间选择在5-6月份,土池放养密度通常为0.8~1.2万尾/亩。


(3)其他注意事项:选择晴朗天气,水温稳定在25℃以上,放苗前2小时应开增氧机搅活水体,同时投放应激类产品VC和多维类产品,放苗时,尽量避免将池水搅浑,先将苗袋放入池内浸20分钟,使袋内水温与池内水温接近(温差不超过3℃),在上风处水较深的地方顺风放苗,虾苗池水与虾塘水盐度差不超过5‰。


(4)设定测验成活率网箱,7天后测网箱成活率,精确计算成活率。


d.养殖管理


4.1水质调控


养虾先要养水,这是养虾成功的基本要素。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刺激金刚对虾的食欲,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速度,水质的管理主要方式是定期对养殖池水和底质的各项理化因子、生物因子进行监测,变化较快的指标每日监测。


4.1.1 金刚对虾水质基本要求


pH作为池水好坏的重要指标,养殖中后期宜为8.0~8.5,日波动小于0.5;溶解氧含量应不低于3mg/L; 虾池盐度控制在10-30‰之间,低于8‰,高于35‰虾体均会出现不良反应。总碱度120 mg/L以上,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02mg/L;氨态氮含量低于0.3mg/L。


4.1.2 水色的调控,适时加换新水


水色是池水中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量的综合反映。养殖金刚对虾的池塘,理想的水色应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金刚对虾养殖过程中,忌水色突变和丝状藻过度繁殖。养殖过程中,因定期根据水色进行排换水,水质较差和大潮水期间更应该排换水,始终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40cm。


黄绿色的水  透明度适中。


如有以下情况,则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


①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7或pH>9;


②池水透明度大于50cm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cm;


③池水颜色显著变暗,变浓,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水表面冒气泡;


④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


⑤水色一直未翠绿色,虾长速慢;


⑥虾体浮头,池塘底质发黑,发臭。


处理措施:


水色太清时,用肥水组合:EM菌5升+开口料10斤+芽孢杆菌500克提前一晚发酵,第二天泼水追肥。


pH不稳定:小苏打按每亩2-3斤泼洒,调节稳定pH值,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


水色变浓,变暗:按亩每5-8亩*米先用有机酸1升解毒,隔6小时后用含量为50%的过硫酸氢钾化水泼洒,泡沫堆积处多洒,适量换水;第二天上午按用10亩*米光合菌5升全池泼洒,连用2次,每天1次。


塘底发黑,发臭:保证溶氧充足,开增氧机,将按3-4亩*米过硫酸氢钾500克使用,第二天有机酸(5-8亩/瓶,一瓶2升)混合加水后全池泼洒。


4.1.3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底质环境


金刚对虾底栖息习性较为明显,所以底质的好坏直接决定养殖的成败。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养虾,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在改良底质中起重要作用。


有益细菌进入虾池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为养殖对象提供氧气。循此往复,构成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营造养殖斑节对虾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建议每10左右天加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如使用EM菌、光合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等复合微生物制剂,可有效的改良池底、降低H2S、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有益微生物的使用应注意


① 坚持定期使用,自放苗前起每7-10天加1次芽孢杆菌(500克)+EM菌(5升)为一个组合,每组用10亩,连续使用减少塘内有机物的积累,减轻后期管理带来负担。


② 坚持选用高质量的生物制剂产品,比如使用光合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的改良池底、降低H2S、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③ 注意根据天气,水体溶氧等情况调整微生物制剂的量。


4.1.4 适量补充营养盐类,保持水质稳定


虾池中的营养盐类是虾池生产力的基础,其中氮、磷是制约因子,氮、磷的含量是决定虾池生产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而碳酸盐的含量则是决定水环境是否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保持虾池水质稳定,需要调节养殖水环境营养盐类的平衡,补充水体中钙、镁、磷的含量。每10-15天可全池泼洒20 g/m3白云石粉1次,1-2 g/m3碳酸氢钠1次,以调节水体总碱度。若暴雨或持续阴天引发pH值降低至7.5以下,则全池泼洒生石灰每667㎡1-2公斤。


4.1.5 保证水体充足溶解氧


充足的氧气是水质稳定及虾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溶氧丰富,厌氧菌活性减弱,氧化还原电位高,水体有害还原性物质,如氨、亚硝酸、硫化氢等也会减少,同时虾摄食能力加强,消化率提高,能量代谢利用率也高,并抑制致病细菌(如常见的气单胞菌)的繁殖。因而创造立体式的增氧模式和不定期地使用颗粒氧,保持充足增氧,有利于对虾健康生长。金刚对虾池水溶氧量不低于3mg/L为了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有足够的溶氧,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及水化条件,合理的开启增氧机和使用过碳酸钠、过氧化钙等增氧剂,保持虾池(特别是池底)溶氧充足。


4.2 投料投喂


可视放苗密度决定投料次数,目前多选择早、中两餐少投,傍晚、晚上两餐多投。这样可满足生长需要又可保持水质稳定。


4.2.1 饵料选择


金刚对虾对饲料要求比南美白对虾要求高,一般选择优质高档配合饲料。优质配合饲料不仅提供充足蛋白质和氨基酸,而应质量稳定,有利于对虾的消化吸收以保证对虾的生长,一般投料后2-2.5小时基本完成摄食与消化。


4.2.2 投饵频率


早期3天投料2餐,上下午各一次,开口料0.5kg /10万尾,有条件的辅以投喂丰年虫,0.5kg /10万尾一次每天;4-15天投0#料,每日三餐,6:30投喂饵料量为30%,12:00为40%,19:00为30%;16后:改投喂4餐,6:30,10:30, 16:30,21:00,(料量比例分别为20%、30%、30%、20%)。


4.2.3 投饵技巧


日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对虾的健康和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前30天难以通过观察网测料,一般以下餐检查饵料台不留残饵为原则,掌握在投饲后2.5-3小时内吃完为佳;中后期测料可掌握在2-2.5小时内为好。天气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可少喂或不喂,这样可以降低饲料系数和减轻水体的污染压力。



投料2小时后检测金刚虾吃料情况。


提高对虾消化吸收,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类产品3‰,乳酸菌2‰,连续喂5天,每天喂2餐;高温季节添加大蒜素2‰-4‰,中草药类产品3‰。


e.病害防治


由于金刚对虾生长过程中病害较少,但一旦发生,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所以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在于对虾病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投EM菌,光合菌,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多元有机酸等预防疾病发生,由于养殖水体污染、气候变化、苗种质量差异等原因,金刚对虾常见病害有以下几种:


5.1纤毛虫病



病虾体表寄生大量纤毛虫(钟形虫、累枝虫、聚缩虫等),此病在有机质多的水中极易发生,当固着性纤毛虫少量附生于虾体时,症状并不明显,在宿主蜕皮时就随之蜕掉,但当虫体大量附生时,对虾的鳃、体表、附肢等外观呈黑色,体表呈灰黑色如绒毛状,患病的成虾或幼体游动缓慢,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进一步促进了固着类纤毛虫的附着和增殖,引起宿主的大批死亡。纤毛虫病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对虾的呼吸,在低溶氧的情况下更易大批死亡。主要原因是水质过肥,钟形虫、枝虫、聚缩虫等大量繁殖。


治疗方法:1、排水20-30cm,每立方水体用硫酸锌粉0.75g-1g每日一次,病情严重时连用2次,36小时补添新鲜海水还原水位,4天后调水、肥水。2、茶麸10-15g/m3,同时加石灰5-10g/m3,结合换水效果会更好。3、注意盐度调节,低盐水更容易滋生纤毛虫类。


5.2白斑综合症



病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体色微红,体表的甲壳上有稍带粉红色的白斑。白斑的大小和形状不规则,最容易出现在对虾的头胸甲上,严重者整个头胸甲都变白色。其次是腹部背面和两侧白斑处的甲壳表面无明显变化,只是失去透明性。


预防方法:内服,多维类产品2‰+海洋红酵母2‰,连续5-7天;换用高档饲料,保证对虾营养充足,以顺利脱壳。


注意事项:严禁排灌水,严禁消毒刺激对虾应激,每日投喂饲料减半。若是后期应及时安排收虾以减少损失,同时应注意隔离,以免传染周边虾塘。


5.3黑鳃、黄鳃病



其症状为虾的鳃部及足、腹部变黑,由于池底不良,或有机物质、重金属存在,虾体被一种丝状菌(Leucothrixmucor)所感染,而使虾体鳃部足肢腹节带有黑色斑点,而体力大减,进而大量死亡,尤其是在水温高时容易发生。黄鳃一般底部太脏,长期溶氧不足,水质不稳定等原因引起的。发生此病时勤于换水,排除池底污泥可改善虾病减少损失,必须在养殖前做好整池、晒底、消毒等工作,投喂饲料不过量,保持水质稳定,即可预防此病发生。


治疗:强化换水,先用苯扎氯铵(2-4亩/瓶,每瓶500毫升),配合适量沸石粉效果更佳,隔天用有机酸解毒,三小时后干洒爽底,第三天用腐殖酸钠(2-4斤/亩)+EM菌(1-2升/亩)全池泼洒稳定水色。


5.4软壳病



病虾甲壳明显变软,体形消瘦,活动减弱,生长缓慢,严重时可致死亡。此病可能由水中有机质过多、pH值较低及长期营养不良等引起。


防治方法: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用2-3kg/亩石灰加水泼洒,提高水的pH值,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内服离子离子钙、电解多维,免疫多糖类产品,强化补钙,促进脱壳,增强体质。


5.5肌肉坏死病


病虾消瘦,肌肉萎缩并与甲壳分离。发病初期腹部的背面出现白斑,以后整个腹部变为白色,鳃和肌肉坏死,最后死亡。发病率为2-3%。活虾运输过程中死亡率极高,甚至高达90%,极大的影响售价。病因未详,此病不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


治疗方法:1、虾应激大时泼洒应激VC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养殖池塘在高温季节要防止水温过高或突然变化,应经常使用光合菌,EM菌等调水,保持一定水位及充足溶氧。2.内服:氟苯尼考3‰、多维类5‰、海洋红酵母5‰。


5.6 肠炎病



症状:虾体肠道弯曲,吃料不理想,粪便较细、短,有的粪便很长,颜色深黑,虾体色发红,尤其是尾扇。


治疗方法:使用乳酸菌拌料,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诱食消化。另外还可使用捣碎的大蒜汁进行拌料,可起到杀菌和诱食的效果,可有效改善肠炎。


5.7水质环境突变引起的疾病


暴雨后倒藻,亚盐超标,腹部发蓝,腿发红属于慢性中毒。


暴雨后的处理措施:在雨季暴雨后由于淡海水分层,易使养虾池藻类倒藻,由此产一系列问题,如缺氧,pH值下降,氨氮,亚盐增高等。水质环境突变,虾体出现大批量脱壳等现象。


暴雨前,应激VC每瓶8亩,颗粒氧每亩250-500克;暴雨过后,使用生石灰25ppm,提高pH值,开动增氧机防止水体分层。


治疗方法:先用有机酸每亩250-500毫升,后EM菌每亩500毫升,分别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内服多维类及免疫多糖类的营养药物。





待称重的金刚对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