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ina blog 刘尧钦中医 校对/高向晶 导读:当外邪进入身体,比如你感冒时身体会出现一些怕冷、发烧的现象,这种都称为表证,也代表病比较轻。如果表证没有治好,身体没办法对抗病邪的时候,病邪就会往内走,就入里了,就变里证。还有既不在表,也不是完全在里,而在中间的半表半里。阴阳前面说了很多,虽然阴阳还有很多变化,但今天开始要加一些东西了,我们来聊聊八纲。 1. 八纲 | 表里 中医的八纲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谈,目前学医之人,很多人都不懂阴阳,只会后面的六纲,就是只会表里、虚实、寒热,这后面六个相对阴阳来说,比较容易了解及学习,我们这封信就从表里开始。表跟里,什么是表?什么是里?我们中医有表证和里证,简单的说,就是可以直接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你会说「那不是又跟阴阳一样了吗?一个是看得见的物质, 一个是看不见的能量。」但不是,确切的应该说表、里都是指实体的物质,而非看不到的能量,是相对的事物。
所以我们中医说的表证,就是外邪进入身体的反应。所以当外邪进入身体,比如你感冒时,你身体会出现一些怕冷、发烧的现象,这种都称为表证,也代表病比较轻。如果表证没有治好,身体没办法对抗病邪的时候,病邪就会往内走,就入里了,就变里证,就稍微难治了。 那有没有例外呢?有,就是半表半里,它不在表,也不是完全在里,它在中间,这几个处方、治法都不一样。所以你未来看诊时一定要好好分清楚。表里你要记得,这不光是分二个,是分三个,就是表、里、半表半里。 2. 八纲 | 虚实
你可能常常听到很多人说气虚、血虚、肾虚…等等,那到底什么是虚呢?那什么又是实呢?最容易懂的说法就是,该有的没有就是虚,不该有的有就是实。 古人把一大串的意义浓缩在一个字上面,因为过去字是刻在竹简上的,换作是我,也会进行简化、浓缩。
虚就是大家都有的,但你没有。例如正常人气应该很足,血应该很足,肾阳的功能应该很足,你今天不足了,那就虚了,气不足就是气虚、血不足就是血虚,肾功能不足就是肾虚,其它脾胃虚、心虚、肺虚…等等,都是一样的道理。
跟虚刚好相反,实就是大家都没有的东西,你有了,你多出这个东西了。正常人身体不该有瘀血的,你有了,这对中医来说是实证,还有身体上长肿瘤、硬块,这都是实,甚至便秘,大便堵在肠子里面,食物堵在胃里面,这些都定义为实,我们把这叫大肠腑实(我们身体的器官分阴阳,它的意义不一 样,古人将它们分为脏跟腑)。 虚实也是很重要的东西,你不要看着好像简单,就认为不重要。到了今天我们已经讲过六个了(阴阳、表里、虚实),可以开始学习排列组合,例如阳虚、阴虚、表虚、里虚,这些是什么意思,你应该能懂了。 3. 八纲 | 寒热 寒热与阴阳一样,变化有很多,要学会不同的排列。 寒跟热不用解释太多,故名思义就可以。寒热看起来很简单,好像是八纲中最好懂的,认为不过就是温度吧?但未来你在临床上会发现,它和阴阳一样,变化非常多。
4. 中医必须回归经典才有出路 近一世纪以来现代中医的发展走错了方向,一直以西方医学为主,中医学只为辅佐,也就是说以西方的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作为病理与诊断的依据,然后依照这个准则来开立处方给病人,而真正的正统中医学是必须以研究传统经典为主,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等经典为基础,然后在扎实的基础医学上,再来向上发展出更新的医学主张,要想把中医学好,就必须从经典着手,这是无法避免的一条路。 现在的医学状况是西医无法将病治好,只能停留在控制的阶段,也无法真正的做到预防医学的更高阶段,而中医学也因为西医学的介入而产生质变,多年下来已经失去其真正正统中医的原貌。现代的中医看病已经是采用西医的检验报告为准,经典中提及的八纲辨证法则,只流于形式而已,完全失去其神。想要提振中医的治疗水平,在学校中就应该教授经典,中医的辨证论治法,都是依据病人当时呈现的症状来判定病情的走向,选取药物的组合,也是按照药物的性质来做取舍,当一位中医师能够辨证非常精准,加上选取药物的正确,自然就可以做到所谓的一剂就知的超级效果,如果没有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要想做到这一点,简直就是不可能。 经方就是指来自伤寒与金匮的处方,这些处方自古以来一直就被认定是经典之方,也就是说经方是已经经过千年以上,无数中医高手的临床经验验证过的处方,方子的组成已经是经典之作,不需要再多做变更,我们只要依样画葫芦般的照做就可以了,当然如何选择经方使用在一位病人身上,这就要靠师承来协助做到,学员们先吸收老师的全部经验后,加上自己临床多年的治病经验,到了这样的水准以后,就可以不受到处方的拘束,很自由的可以自创药物的组合,而不脱离经方的范畴。 我希望将经典的辨证法跟大家做个说明,这既是我辈的职责所在,更是义不容辞的工作,希望未来学中医的莘莘学子都能从这个方向着手,同时也可以让所有的国人都知道正统的中医学可以做到的阶段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