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人生: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上善若水604fin 2017-04-10

智慧人生: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弘一法师)

不自重者,取辱,不知道尊重自己的人,往往自取其辱。自重不是自己抬高自己,增长傲慢;而是尊重自己的人格、自性。真正自重的人无不是谨言慎行,断恶向善,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希望提升灵性,回归本性本善。《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不知道自重的人,就会轻浮急躁,言语不实、做事鲁莽而被人讥嫌轻视,实在是自取其辱。

不自畏者,招祸。胆大妄为、不知敬畏的人,往往会招来灾祸。自畏,就是自己畏慎、恭谨,常常提起警觉,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检点自己的言语造作,唯恐自己犯过失、做错事,唯恐自己违背圣贤教诲,违背自性。所谓畏,是畏舆论,畏良知,畏因果,畏道德,待人处事自然谦畏、敬畏、恭畏,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如同面对众人监察,不敢放逸、懒散,自然会避免过失。如果不知自畏,错认放任习性为随顺自性,以狂妄为勇气,于是心中恶念萦绕,言语行为无所顾忌,因而天天造作恶业自己还不知道,久而久之,恶业积累,灾祸现前,又怎么能够避免呢?古人也教给我们避免后悔和灾祸的秘诀说,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凡事缓和一步,不要急躁,就可以避免因为仓促带来日后的悔恨;凡事知道退让,就可以避免与人相争带来的灾祸。

自重、自畏,不但是尊重自己的性德,也尊重一切众生的性德;不但敬畏自己的良知,也敬畏一切众生的良知,自然尊重敬畏一切众生。他们知道众生一体,本来是同一个性德,同一个良知,又有什么不能和缓与退让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