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当我选择去创立一个智能手机公司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幸运地赶上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如果不甘于平凡,希望改变命运,“想做一番大事业”,年龄又大致合适,其实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风起云涌的科技创业大时代。 很多人即使到今天,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不奇怪,身在福中不知福是人类的常态。生逢其时的大航海时代的冒险家们,在早期也常常无知地羡慕过他们那些只有两艘小破船的海盲流前辈们,而对即将来临的巨大幸福一无所知。 如果你愿意花点心思,横向比较一下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话,会发现多数发达国家的社会阶层,在今天是相对死水一潭的(也许除了硅谷),很多发达国家这几十年几乎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大企业崛起。 每个时代,不甘于平凡、内心充满野望的年轻人(含少量不顾身体、不知死活的中年人)大致都是一个固定的比例,但不是每个时代的野望者都有机会尝试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2012 年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即将面对的是一个这样艰难无比、也幸福无比的创业历程:过去 5 年我的创业经历,比我前 40 年的人生更丰富、更厚重、更跌宕起伏、也更过瘾;过去 5 年我的进步和成长,只有青春期从孩子变成大人的那种质的变化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过去 5 年我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及与之相关的思考和总结,我只想跟那些对阅读和学习仍然在乎,依然把阅读和学习当回事儿的人们交流..... 显而易见,“得到”可能是最合适的一个平台了。 在未来的一年,我会在“得到”上跟大家交流分享以下几个核心板块的内容: 1.板块:如何选择企业的方向和战略 为什么大家都说努力没有选择重要?为什么战略上懒惰的公司,战术上再勤快也没有用? 除了“做出革命性的产品;开创或走进蓝海;用创新的模式实现颠覆性的性价比”这三种经典情况,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让一个企业以火箭般的速度发展? 为什么在智能手机已经是红得不能再红的红海时,迟来的、错过风口的锤子科技还在继续做手机? 如果一个科技公司被认为擅长做产品,擅长做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听起来这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但错误地进入了一个红海,它应该做些什么样的调整? 为什么未来的十年,锤子科技仍然会坚持做手机,并把它当成核心业务? 2.板块:如何找人和找钱 如何在公司被当成草台班子的时候挖到人才? 如何在公司虽然开始被当成公司,但还是被当成相当山寨的公司时挖到人才? 如何在公司开始被看好的时候…保持初心并挖到更优秀的人才? 如何在公司被认为风险较高的时候挖到人才? 如何在公司被普遍看衰的时候挖到人才? 如何跟桀骜不驯、甚至可能危害团队的天才型的人才相处? 如何跟只可能成为你的合伙人,不可能成为你的下属的人才相处? 如何在解雇公司高管的时候,把可能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如何在不得不进行较大规模裁员的时候,把可能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如何在公司被当成是笑话的时候融到钱? 如何在公司被认为基本上不靠谱的时候融到钱? 如何在公司被资本市场看好的时候…避免翘尾巴和犯低级错误? 如何在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继续融到钱? 为什么说“虽然企业家不承认好运气是不诚实的,但坚持不懈本身确实能改变很多的事情,包括运气”? 为什么有的企业家烧掉了一个亿/十个亿/一百个亿之后,还能继续融到钱? 3.板块:如何做产品 怎样把图形界面设计得让“科技白痴”都能看懂? 资深的专业产品经理如何才能从普通用户的“业余”角度去思考问题? 为什么说“老人机”是对一个智能手机系统的最高赞扬? “拟物化”和“扁平化”的“对立”,本质上是一个美学问题吗? 工业设计的本质是为了让一个东西更好看还是更好用? 为什么简单易用的避孕套诞生一百多年了,但今天每一个避孕套包装盒内都装有图文并茂的使用说明? 为什么说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石器的功能并无本质的改变,但这个过渡依然无比的重要? 消费升级时代,我们升级的究竟是什么? 产品经理如何发现用户的需求和痛点? 同样是被准确发现的痛点,为什么不同的产品经理给出的解决方案如此的千差万别? “产品经理的贪婪”指的是什么概念? 如何理解大家都挂在嘴上的“要专注”? 加湿器的水箱必须设计成倒着放置吗? 语音控制的智能音箱必须用语音来唤醒吗? 高度智能化的汽车就必须做大量的触控操作设计吗? 4.板块:如何做营销和品牌传播 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开一场全网刷屏并热烈讨论的产品发布会? 如何在预算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让市场部的一个宣传活动像病毒一样在网上扩散? 如何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让网友热烈地转发你希望他们转发的内容? 为什么有些企业的负责人用两个小时准备发布会演讲,而有些企业的负责人用两百个小时? 为什么过去很少有企业的负责人亲自在发布会上演讲?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企业的负责人不亲自在发布会上演讲? 为什么有些企业的负责人不应该亲自上台演讲? 为什么同样是中国生产的产品,贴上日本品牌就能多卖一两倍的价钱,贴上欧美品牌就能多卖好几倍的价钱? 如果说我们“崇洋媚外”,那“洋人”和“外国人”崇什么?媚什么? 品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5.板块:企业家必须拥有哪些基本素质 为什么牛x的企业家能做到“处变不惊”、“临大事有静气”?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他们究竟是先天性牛x,还是获得性牛x? 为什么要“成大事”,就要一路不停地“吃亏”、“认倒霉”,还要假装“我没有敌人”? 为什么多数的企业家面对公众的时候都显得那么“没有个性”、“无趣”,喜欢说“公关言辞”? 为什么创业失败的时候,有些企业家会自杀? 哪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人,相对而言,可能不适合创业? 为什么某些领域的企业家,道德水准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准? 成功地运作一个企业,到底能不能有道德洁癖? 为什么投资人通常会倾向于给那些屡战屡败但愈挫愈勇的连环创业者投资?难道有破产记录的创业者不会丢分吗? 6.板块:大概每周一次,推荐一本适合创业者看的书 如果你没时间读完,可以把我学习消化这些书的笔记用语音分享给你,帮助你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快速吸收一本好书的精华。 第一批确定要推荐的创业相关图书: 《定位》 《重新定位》 《视觉锤》 《品牌洗脑》 《疯传》 《参与感》 《鞋狗》 《乔布斯传》 《硅谷钢铁侠》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创业维艰》 《细节》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从零到一》 《创造者》 《需求》 《创业无畏》 《设计师一定要懂的材质运用知识》 《设计师一定要懂的文具杂货产品设计知识》 《设计师一定要懂的产品包装设计知识》 《产品的诞生:从概念到生产经典产品50例》 《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Web和移动可用性设计秘笈》 《交互设计精髓》 《异类》 《逆转》 7.板块:关于创业的问答 “你 100% 都可以问,我 99% 都可以答” 固定每周一次,回答读者/听众的各种问题。 8.板块:和其他创业者的对话 我会不定期找一些这几年创业的 CEO 们对谈,以满足大家,未来的 CEO 们对更多不同领域创业经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相信以上这些来自创业一线的、干货满满、诚意满满的一年期专栏内容,会对你将来可能的创业或参与创业,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虽然这一波的创业浪潮还没有完全过去,有识之士已经在提醒,“上半场已经结束了…” 如果你凑巧也是那种不甘于平凡的人,如果你的体内也“流淌着革命的坏血”,如果你不希望老去的时候内心全是遗憾,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将来没有保障......或者,你只是朴素地觉得,“干,我要是有机会做一款产品,肯定比你们这些傻x做得牛x多了”,现在就应该考虑开始动手了。 现在就行动起来,拿起你的武器冲出门去......别忘了带上这个干货日记。 最后,我要以一段深情的硬广告风格的独白来结束这段欢迎词:“当年,我就是因为没有我,所以创业的道路才走得那么艰难。现在,你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