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做选择的时候,请思考一个问题。

 曲海刚 2017-04-10

兰师纵横

国家灭亡和人才流失中的关系您知道吗?

 

1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无论是联合还是对抗的行动,均要有合宜的计谋。所向与所背的双方,就像圆环一样旋转而无中断,各有自己的形势。对于各方的具体情况,应反复进行研究。根据事态的发展,决定自己的态度。



2


一则寓言,说有一天,狼的使者来到羊群里,许诺说:“如果你们把守护你们的狗抓住杀了,我们以后就不再吃你们了,让你们过上安静的日子。”那些愚蠢的羊答应了狼的要求。这时,有只年老的公羊站出来说:“我们怎么能相信你们,并同你们共同生活呢?有狗保护我们的时候,你们还闹得我们不能安心地吃顿饭呢。”

聪明人不会轻信敌人的诺言,而放弃自己的安全保障。相信敌人的诺言无疑是愚蠢的,而选择自己盟友的时候,则一定要睁大眼睛。


3


春秋时期,鲁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经常受到其他大国的威胁。鲁国国君为了巩固统治,想和晋、楚这两个大国结交,就准备把自己的几个儿子派到晋、楚两国去,名义上是当官,其实是当做人质。

鲁国大夫犁鉏不同意这样做,他对鲁君说:“大王,如果您的儿子落水了,您到越国去求人救他,越国的人虽然善于游泳,但也救不活您的儿子;如果鲁国失火了,您到海里去取水,海水虽多,也不能及时扑灭大火,这是因为远水难救近火啊!现在晋国和楚国虽然强大,但距离鲁国很远。离我们最近的大国是齐国,如果让公子去齐国,我们和齐国结交,当鲁国有难时,齐国能不来相救吗?”鲁君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鲁国国君舍近而求远,准备结交一些根本帮不上忙的盟友,这种做法违背了常理,显然是错误的。但是他联合大国,寻求安全保障的做法是正确的。

有时候,当我们面临共同的威胁时,单打独斗是很难有胜算的,此时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克服困难。古语云:“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有足够的力量联合,即使是泰山挡道,也可以将它移开。


 

4


历史上许多有远见的政治家都因做到了这一点,而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使自己走出了困境。比如三国时期,蜀军败于夷陵,被吴国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损兵折将,导致刘备悲愧交加,病死于白帝城。此时,蜀国内部政权不稳,外部魏国大兵压境。其危急情形,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在这国难当头之时,诸葛亮没有盲目决定向东吴复仇,而是首先考虑建立统一战线,恢复与东吴的联盟关系。由于统一战线的建立,进攻蜀国的曹真大军被吴将徐盛打得大败,而诸葛亮由于再无后顾之忧,得以放手南征,七擒孟获,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为蜀国又赢得了几十年的生存空间。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当彼此对立的各方都邀请自己加入的时候,应该接近谁?远离谁?弄清这一点是很重要的。鬼谷子给出的答案是“因事为制”,也就是根据事态的发展来决定。


5


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当对立的双方势均力敌、难解难分的时候,第三方的态度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当第三方加入某一方以后,就迅速促成了另一方的失败。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了。李自成为招降驻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派降将唐通带着五万两白银和吴三桂父亲的书信,前去游说吴三桂。吴三桂原本打算归顺闯王,但又得知李闯王政权镇压明朝权贵,自己的父亲被追赃拷打,家产全被查抄,连他最宠爱的小妾陈圆圆也被掳走了,他一气之下,杀了李闯王的使者,给清朝的睿亲王多尔衮写信,请求他发兵,征讨李自成。清军早就想进关,统治整个中原了。所以,多尔衮立刻率清兵进入山海关。李自成得知吴三桂不肯投降,就亲率大军,和吴三桂大军在山海关附近决战。




两万清军骑兵从右边突袭农民军,农民军大败。后来,清军彻底打垮了李自成,进入北京,顺治皇帝登位,统一了中国。

在现代商业领域,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也必须善于选择最佳的盟友。

同样,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凭个人的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事业上的飞跃。学会与人合作,则显得至为关键。那么,该怎样选择合作者呢?

借用一句名言来说: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凡事要根据形势来判断,这也是鬼谷子思想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