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很多易友和网友,都想我多介绍些案例,也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东西,但不明理则看不懂,你不懂则不能悟道,不懂道则不能求变,道不通则不能明心,心静方可生慧也!在这里连续说说堪舆风水之中,很少人知道的东西吧。

汉代罗盘一一司南,看似简单却深藏天地大道。

古代人纯洁简朴层次高,智慧比近代和现代人高。就堪舆的传承发展史而言,晋以前相传自九天玄女的《青囊海角经》,至秦末汉初黄石公(赤松子)的《青囊经》,由黄石公传予张良,再经张良传予邱延翰,又由唐代的邱延翰传予杨筠松,由杨筠松的《青囊奥语》等经典,将堪舆的学问与实践发扬光大,再由杨公传予徒弟曾文辿,由曾文辿的《青囊序》可见其传承,曾无子则传予女婿赖布衣,宋代的赖文俊《寻龙秘旨》《催官篇》等经典,将堪舆的学问与实践发展至巅峰……。
宋以后外族入主中原,至元代堪舆传承的学问渐失,喜钻牛角尖的文人墨客,触类傍通、画蛇添足、添油加醋、将简变繁,至明末蒋大鸿经无极子点化得悟真机,蒋大鸿的《地理辨证》《天元五歌》《水龙经》等经典,曾大声疾呼、抨击时弊、拨乱返正,然势孤力薄、积弱难返、仍越走越远……。
清以后至现代,堪舆学问的迷失有过之而无不及,文人墨客将堪舆风水学术变成文学创作了。今天的易学界,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是谁的风头劲、谁的声音大、谁能抢咪头、谁就最利害了,“教授派、大师派”极尽所能、以偏盖全、简单变复杂、大作特作,管你什么八辈子真传呢?注意呵,祖传并不等于真传呵,而民间尚有极少数得真传的实战派,他们在默默耕耘着、实践着、守护着、传承着……。
禅宗六祖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道越到低层,越繁乱复杂,越到高层越简单,所以大道至简至易。由高看低清晰明白,由低看高难观其貌,用高层理论解释低层一点就明,用低层理论解释高层误导世人。易学界为众所知的“精英”人物,早年的张囗民和近年的周囗骅,他们都写有著作存世,我都有他们的著作,且看过他们写的堪舆风水理论,他们可谓上上人的智慧了,但有些弄不明白、解不开的结,他们就引用西方的、低层的理论去解释……,说话讲错了不要紧听到的人不多,说错了可以唾把口水再讲过,说道说理以自然天象、自然物象、自然现象,去比喻、去联想、去推导可以,以低层次歪理去解释真理就会误导世人。而写著作却能流传于世,看到的人更多甚至可以影响几代人,你为名为利著书立说误导世人,老天爷就要收掉你,就要你英年早逝呵!!
易学界的“教授们、大师们”,文学艺术是导人向善,以感动世人、娱乐大众为目的,可以发挥想象去创作,而堪舆风水学术是使人与环境和谐,以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为目的,是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实践、去考证、去感悟,去分析、去论证、去著作,学术著作不是文学创作呵!易界同仁们,明理悟道,明心见性。学易要学得好,首先不是帮别人而是帮自己,你的心情、心态好吗?你的身体健康吗?你的财运、运气好吗?你的夫妻感情好吗?你的家庭和睦吗?你的孩子听话、读书好吗?你的社交、人际关系好吗?所有的这些你仍未如理想,还去写什么书、还去帮什么别人呢?!
(待续)转载请注明出处[唐人轩梁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