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整理编辑 每个行业都有行话,既是一种行内人约定俗成的专业用语,也是一种行业文化,从中可悟出很多行业门道,有助对该行业的深入。 收藏界尤甚,外行人一下子搞不明白。玉器收藏当下方兴未艾,初涉此道,必须先搞懂这个行业的术语、行话。下面就对应用较广的行话作初步介绍。
2.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品。 3. 包浆: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4. 吃药: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5. 走眼: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6. 掌眼: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7. 有一眼: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8,宝光:是指玉器长时间盘玩或特殊环境下,在器物面表出现的一种,珠光现象。使玉器更显华贵和灵动之感,罕见。 9.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10. 沁色: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常见的沁色有――白色,朱砂沁,土沁――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11. 鸡骨白:一种沁色,因像鸡骨头的颜色而得名。鸡骨白的成因有三种,一种是天然的玉料就是这种颜色;一种是玉器入土后受沁造成的;还有一种是火烧形成的,有很多分类。 12. 水银沁:黑色沁,古人称为水银沁。实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水银能沁蚀玉体,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水银沁――黑色 13. 朱砂红:玉器表面有朱砂附着物。 14. 铁沁:铁氧化生锈后对玉器造成的沁色,多呈褐红色。 15. 灰皮:玉器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浅,浅的就像一层皮。 16. 土咬: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土吃,土蚀。 17. 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后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状态。 18. 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后经过清洗盘玩后的状态。 19. 提油: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 20. 绺裂: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合起来为绺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21. 斜刀:又称坡刀,西周玉器中常见的一种雕刻工艺,磨去阴墙一面,成斜坡状。 22. 玉山子:立体圆雕的人物,山林景观摆件。 23. 汉八刀:汉代的一种玉雕技法,风格简练流畅,宛如八刀而就,多见于玉蝉,玉握猪。 24. 圆雕:指三维立体的玉雕。 25. 透雕:又称镂雕,是用拉丝的工艺表现出镂空状的玉器。 26.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立体的形象。 (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珍藏古玉) 27. 拉丝痕: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线锯拉丝痕迹。 28. 片切割:用硬度较高的工具来切割玉料,其痕迹多为直线状。 29. 线切割:用麻绳之类的工具蘸水加解玉砂来切割玉料,其痕迹为弧形。 30. 老玉新工:用老的玉料或老的素器新添加纹饰工艺,此类仿品杀伤力较大。 31. 老改老:在古代就因为器物破损而改制的玉器。 32. 留皮:在器物上保留原石的表皮。 33. 巧色:又称巧雕,俏色。是玉工依玉材之自然色泽纹理,巧妙地加以设计运用,做出纹饰来增加表现力的雕刻技法。 34. 饭渗:肉眼观察玉石内部有如同稀饭里的饭粒状的白色斑块。 35. 游丝毛雕:西汉玉器上出现的一种阴刻线,其线条形若游丝,细如毫发,后人称为游丝毛雕。 36. 高古玉:一般指汉以上的古玉。 37. 中古玉:指唐至元代的古玉。 38. 粗大明:指明代玉器的粗犷风格。 39. 羊脂玉:玉中极品,如同羊油般。每个人心目中评判羊脂玉的标准不一样,我认为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必须是和田籽料,二白度要好,三细腻度要好 明代子冈牌带金钉沁 40. 祭坑玉:专门为了陪葬而做的玉器,大多玉料一般,工艺粗糙。 41,秋葵玉,千年白玉,万年秋葵。指的就这种黄沁高古玉,年代越久色越重。 42,二阴挤一阳,是商周的雕刻工艺,造成图案立体感。 43,片雕,是指片状玉器,商前以片状器型为主。 44,牛毛纹,是中高古玉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细如牛毛,故而得名,无法仿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45,变形,经几千年地下重压而造成的玉器变形,基本发生在质地坚韧的和田玉上,见此现象必为真品。 46,起皮,起泡,是二千年以上才可能因玉质变化而产生的现象。 47,蛤蜊光,在极其特殊的环境下,玉会形成如蛤蟆一般的五彩光泽,极为罕见珍贵。(光线和拍摄原因,可能蛤蜊光不是很明显,有缘的可以欣赏实物) 48,出麻,这极少人知道。这是经三千年以上自然酸性,造将和田玉的较松软材质腐蚀后,剩下的最精华部分纤维,如麻的纤维一般。而且很神的的地方是,这纤维竟然是软的。 49,金镶玉。是古代的一种金银镶嵌的玉石装饰工艺,但别弄错了是金来装饰玉,古代玉比金贵重且神圣。 50,熟。行内称老熟或熟,是指玉经岁的经历而造成玉的材质变化。尤如煮熟的罗卜和煮熟的肉皮那种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