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塘水质管理四原则,你都遵守了吗

 渔业生产队 2017-04-10

深浅适量

养殖成鱼的池塘面积应比鱼苗池、鱼种池大一些,一般以5~10亩左右为宜。水面越宽大,鱼的活动范围越广阔,既有利于鱼的生长,也因水面波浪显着,能够使溶氧及时得到补充。

在保证合适水域面积的条件下,保持合适的池塘水深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鱼种池水深1~1.5米为宜,成鱼池水深2~2.5米为好。池水太浅,水温变化幅度大,水质容易败坏,饵料生物数量少,会影响到鱼的生长和产量;池水太深,供水难度加大,水质环境不易调节。

肥瘦适度

及时施肥,是池塘精养的主要措施,鱼塘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各种粪肥、绿肥、混合堆肥均可使用。施肥前,应先将肥料腐熟分解,避免使用新鲜的粪肥,防止池塘水质污染和恶化。

为保持鱼塘合适的肥瘦程度,基肥量要施足,追肥则应少施、勤施、看水施:春天水温低,应当多施,夏季水温高,可以少施;水瘦的应当多施,水肥的可以少施;投饵量少的应当多施,大量投饵的可以少施;以鲢鱼、鳙鱼为主的池塘,应当多施,以草鱼、鳊鱼、鲂鱼为主的池塘,可以少施;人粪尿可以泼洒,厩肥、绿肥应在水边堆放浸渍。

水质太瘦,营养不足,水质太肥,溶氧减少,合理施肥的基本要求,以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为宜。

颜色适当

池塘施肥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体颜色出现明显的变化,不同的藻类会导致不同的池塘颜色。

一般情况下,施化肥的池塘,水色由黄褐色逐渐转为黄绿色,再转为嫩绿色,最后呈现蓝绿色;施粪肥的,水色由黑褐转为黄褐,再变为茶褐,最后呈现红褐,但粪肥种类也影响到鱼塘水体颜色:施牛粪的呈淡褐色,施猪粪的呈酱红色,施人粪的呈深绿色,施鸡粪的呈黄绿色。

对养鱼有利的水色主要是绿色与褐色,前者包括黄绿、褐绿、油绿,后者包括黄褐、红褐、绿褐。控制施肥量,适时加注新水或换水,可以使水体颜色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酸碱适中

池水PH值(酸碱度)应该适中,否则会对鱼造成直接危害,还能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无法分解,间接影响鱼的生长。

若PH过高,大量的铵(NH4)会转化为有毒的氨(NH3),侵蚀鱼的鳃组织,使呼吸受阻,造成凝血性坏死;若PH过低,水中的硫化物以硫化氢(H2S)的形式存在,增加硫化物的毒性,削弱血液载氧能力,使黏液分泌过多,也会影响呼吸;而PH低于4或高于10,鱼类将很难存活。

PH值过低,可以泼洒生石灰调节,也可泼洒稳定性二氧化氯,每月2次,每次每亩1米深水体用70克;PH值过高,可以通过换水或加注新水调节,也可以通过泼洒醋酸或硼酸进行调节。要求池塘水质PH值为中性至弱碱性(6.5~8.5)为好。

由于集约化养殖单位水体载鱼量很高,所以水环境条件的控制非常主要,只有营造好的鱼类生活环境,结合先进科学的养殖技术,才能促进加速鱼类养殖业的新发展。鱼塘水质管理技术就是以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