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岩松:人生就是跟岁月的谈判

 换汤不换鱼 2017-04-10




  中国逻辑习惯非黑即白。只要发现了谁的一个缺点,头一天还热情相拥呢,一转眼就“这个人怎么这样”。可是,你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啊。当我们了解人性的复杂时,理性才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近半年我常常讲,不要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讨论道德。比如中国人讨论最多的,一个是老太太跌倒了没人敢扶,怕被讹;一个是小悦悦事件。大家在那儿感慨,中国人现在良心滑坡、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觉得,当下的中国人不比100年前糟糕,也不会比100年后好。内心有好有不好,人性就是这样,要看周围的环境是激活了我们的好,还是激活了我们的坏。


  它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有时候还跟改革有关系。比如说,15年前,两车一撞,下来就打,因为打完了的胜负决定谁赔偿。现在比较文明,两车一撞,下来将保险号一抄,还可能互相点根烟,走了。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不是讲文明,是强制上保险。为什么老人跌倒了会没人敢扶呢?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没有覆盖每个公民。如果老人跌倒以后,知道不会给儿子和姑娘添麻烦,他就不会讹人。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一天在日内瓦湖边,龙永图问我:小白,你知道什么叫谈判吗?我说,不就是你们天天跟美国人拍桌子吵架吗?他说,小白,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任何单方面的赢都不叫谈判,那是征服,或者说是战争。后来,龙永图奉献了“双赢”这个词。


  当时我只记住了这句话,没有太深刻的理解。


  这三四年,我不断地重复这句话。年轻人从来都觉得“妥协”是一个糟糕的词。过了40岁我才明白,如果能够营造、逼迫对方和你都做到一定的妥协,然后完成进步,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回望历史,你不觉得,所有的进步都是由于双方妥协促成的吗?


  说小了,人生就是一场跟岁月的谈判。很多人过得拧巴,就是单方面想赢,忽略了岁月的力量。人到四十多岁头发会白,眼睛会花。你改变生活方式,妥协,岁月也会与你妥协半步。你跟你的领导之间也是一场漫长的谈判,民主不也是如此吗?


  我觉得,当下的中国,需要营造一种双方都懂得的妥协的氛围,共同前进。权力要懂得妥协,对自己要有所克制。我觉得公众的妥协在于,我们可不可以变得更加理性,而不是情绪化;我们可不可以在反抗的同时,也能自责和自律。我觉得,这可能是最关键的。


  我们未来的10年,就是要看会不会形成一种妥协的平衡点,然后完成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质变的那一瞬间。任何单方面的妥协都不可能。现在很多事件、冲突,都是来自非理性的公众和非理性的权力会合。


  但是,这两者之间谁先谁后,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公权力要先妥协。媒体更多的是要约束公权力,要通过对常识的捍卫和对理性的呼吁,慢慢地让这个社会的理性建立起来。


  现在不像20世纪90年代初,突然沉默,不理过去了,然后一门心思玩经济挣钱。


  现在,中国人重新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开始迷茫:物质差不多了,可是还不幸福。怎么办?在这个迷茫的时候,我觉得恰恰要理性起来,很简单,逼迫双方妥协,从自己做起。


(摘自南国都市报 作者:白岩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