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alth 【爸妈营说】 本文是爸妈营【健康教育专题】的一篇好文 这篇说的可是老大难问题 每个娃都不同 但大多数娃都不!肯!吃!药! 虽然下面9招未必每一招都对你家娃管用 不过只要你耐心尝试,总有一招适合你家!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健康” 可查看150篇【健康教育专题】好文 孩子一生病,妈妈们可是操碎了心。 小时候我们都看过长辈们给小孩喂药的情景吧,就是把小孩强按在大腿上,趁小孩哇哇大哭,嘴张开了,咕咚一口就给灌进去了,小孩接着哭得更厉害,再接着咕咚又一口…… 在这样的架势下,药水从孩子的鼻子里呛出来了都不足为奇,然而家里的老人一脸理所当然地:'孩子不肯吃,这样喂药才快啊!' 只是,看着这么悲情一幕,妈妈们该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喂药方法。 不仅毫不人道,对孩子也毫无尊重感、而且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药液呛到气管里,可能会导致气管受损甚至窒息,呛咳严重时候,还可能使得药液呛入耳道,引发中耳炎。 给娃喂药真的只有'霸王硬上弓'这一种方法吗?当然并不是! 给娃喂药的确是一个斗智斗勇的工作,结合群里小伙伴的献策献计和自己的一些经验,菲爷为各位神勇智慧的妈妈们奉上新技能get: 给娃喂药的三十六计。 1)技能一:喂药神器 首先,你需要一个喂药神器。 喂药器其实是一个类似针管的设计: 好处: 一是有精准的刻度,可以控制正确的药量; 二是药液吸进去之后不容易洒出来,可以跟娃进行比较长时间的斗智斗勇; 三是喷出的管口很小,比较容易以'见缝插针'的方式射进孩子的嘴里。 现在甚至还有一些喂药器的头上有带奶嘴的设计,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菲爷曾经买过某品牌的喂药器,使用体验是:体型偏大,在小孩面前容易暴露目标;刻度单位大,但一般小孩每次药量才5ml;橡皮管比较松,用多几回就掉了;针管口是个小勺的设计,号称可以压着孩子的舌头把药液直接喷到喉咙,但这是个然并卵的设计,因为这么宽一个勺,你压根没可能放进孩子的嘴里。 更麻烦的是每次用完要清洗,到要用的时候翻箱倒柜找不着,或者临时又要清洗消毒。 后来有一次在香港看病,医生开药之后就给了几个喂药针管(如下图),密封包装,直接用这个当喂药器方便多了。于是后来在广州开药之后,也会叫医生开几个喂药针管,价格才0.2元一个,一拿一大把,而且都有无菌密封包装。 每次用都拆新的出来,用开水烫一下就可以用了,再也不用翻箱倒柜找了,而且针管非常小巧,刻度小而精准,单手好操作,针口易入嘴,这才是真正的喂药神器。 2)技能二:笑里藏刀法 有了这个喂药神器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各种斗智斗勇的把戏了。 不得不承认这个'笑里藏刀'的喂药法还是挺没节操的,不过对于吃母乳的孩子,却是特别管用的——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对母乳是来者不拒的; 然后趁她张嘴想来衔住RT的时候,就用针管biu一下对准,就能把药液射到嘴里了。 当然要注意的是一下不要射太多,防止呛到,还有就是针管不要从嘴的正面,而是从嘴角把药液射进去,这样就不会呛到。 这个方法适用于药量比较少,骗一次就能解决的喂药场景。 3)技能三:偷梁换柱法 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好奇的, 特别是当孩子能听懂大人说话的时候,就可以耍'偷梁换柱'的把戏了: 例如,先用针管吸一管配方奶给孩子喝,然后说'哎呀,用这个东西喝奶好好玩呀!',等她喝完一轮,然后换成一管药液,再喂到孩子嘴里了,等ta反应过来上了当,那药已经喝完了,当然之后可以再给点牛奶或者水安抚一下。 这个方法同一时段内次数不能多,试多几回孩子就不上当了。 4)技能四:角色扮演法 孩子也对'大人'用的东西特别有兴趣,也会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那么,不妨给孩子用一个'角色扮演法'。(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例如,湾湾看见大人用吸管喝饮料,非常感兴趣,那么就给她用吸管来喝奶瓶里的药液,也能喝上几口; 看着大人喝'盒装'的牛奶,也伸手来抢,我们就把大人喝的盒装牛奶喝光涮干净,然后用喂药针筒把药液打进去,她便也装模作样地喝起来。 还有的时候也,会跟她玩'干杯'的游戏,给她用一个很小的杯子装一点药液,然后大人也拿着类似的杯子装水,'干杯'之后一饮而尽,她便也喝掉了。 5)技能五:同甘共苦法 熊孩子有时候也是很狡猾的,'你不是想让我喝药吗?那你先喝给我看看!' 1岁多的小湾湾,有时候我把插着吸管的中成药递到她跟前,她竟然用小手推到我嘴边,示意我先吃。 对于清热解毒这一类的中成药,我一般也就'舍生取义',硬着头皮就喝了,而且还要发挥'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精神,将吸管吸得特别响,还有再咋咋嘴,回味无穷,扮出一副特别美味的样子,娃也才学着我的样子跟着喝了。 这种'同甘共苦'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演绎:可以你一瓶,我一瓶;也可以一碗药汤,你一口,我一口;甚至还可以我用2根吸管,你也用2根吸管…… 6)技能六:诱惑奖励法 等孩子再大一些,变成识货的小吃货,能听懂道理,有思维逻辑了,就可以用'诱惑法'哄她吃药了。 例如,'吃了这一口药就给你吃一粒冰糖哦!',娃真的好容易被收买呢! 当然,这个'冰糖'面对不同的小孩可以换成'泡芙饼干''奶酪条''青豆''山楂片''旺仔小馒头',反正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心头好啦! 7)技能七:歌颂吹捧法 除了好吃的,小小的娃也十分有自尊心和虚荣心,很容易被夸奖和吹捧收买呢! 例如: '湾湾吃了这一口药,好乖,全世界最乖的就属你了' '好勇敢,像狮子和老虎一样勇敢!不要像小老鼠和小白兔一样胆小' '你知道吗?天上的月亮最喜欢乖乖吃药的小孩了,如果你吃药了,它晚上就回来陪你一起睡觉觉的哦!' 各种歌颂吹捧不能单一,脑洞大开到外太空的创意不可少哦! …… 8)技能八:恐怖诉求法 在麦兜故事里,有一个简单粗暴却母爱深沉的情节,麦太讲故事:'从前有个细路仔,佢唔食药,后未,佢死佐……' 这种恐怖法有时候也是有用的,有一次带湾湾在一个水池里看见了一条肚皮浮到水面的鱼,我便告诉她:'这只鱼生病死掉了',小人儿若有所思地听着我的讲述。 然后再到吃药的时候,我告诉她:'你知道吗?如果生病了不吃药的话,就会像你之前看到的那条鱼一样,会死掉的!'小人儿马上乖乖吃药了! 不过,这种恐吓要适度,不要过于夸大其词,最好评估一下孩子事先承受的恐吓程度。 9)技能九:绘本角色法 在所有技巧中,我认为最温情、最有效的,应该就是绘本角色法了! 当孩子可以理解绘本的剧情了之后,用一些有趣的绘本故事,用形象生动的绘本主人公代入,便很容易向孩子解释'身体里有了小病菌,需要药物勇士来打败它们'的故事情节,明白吃药可以治好生病的道理,而不害怕吃药了! 相关的绘本有《您好,安东医生》、《是时候该吃药了》、《生病不害怕》、《丽莎生病了》、《打败小病魔》、《鳄鱼伯伯和牙医怕怕》、《可爱的身体》…… 孩子总是在成长的,机智神勇的妈妈们也总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解锁新策略,get新技能。 孩子就是这样让你的生命变得更丰富的,不是吗? 以下再附上从国外文献翻译过来的《给孩子吃药的九个误区》 1)不使用精准的刻度来喂药——吃多吃少都会有问题的! 2)乱猜你家孩子的体重——现在很多药都是按照体重比例来开的,体重不准确会导致药量的不准确! 3)忘记查看新药品的剂量——虽然过去吃的也是这个药,但现在吃的,和不同病症下吃的,剂量可能已经不同了哦! 4)多喂药就能加速痊愈——是药三分毒,而且身体机能恢复有一个过程,并不是多吃就能加速痊愈的! 5)不要尝试把剩下的药吃完——有很多药品一旦打开,到下一次生病的时候如果过了几个月,可能就已经不能吃了! 6)使用过期的药物——吃药前一定要看药品的保质期,过期的药品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7)忘记跟孩子的照顾者说吃药的事了——大条到这种程度的妈也是少见吧! 8)当你用错药时,没有及时把这个情况告诉你的医生——万一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好让医生告诉你! 9)不要有吃了药就一定会好转的假想,一定要根据观察实际情况,并及时复诊,如果之前的药过了几天确实没效果,就需要让医生重新开其他的药了! 作者:菲爷,从通信业世界500强海外骨干,变身回国女性创业者;从科学育儿、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窥婚姻、女性觉醒。微信号:辣妈菲也(spicymom2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