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用la做标准音?

 枣庄手风琴老师 2017-04-11


听音乐会已经成为不少音乐爱好者的选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乐队在演奏前,会进行音准调试,由双簧管或是小提琴演奏la音,其他乐器随之进行调整。这个la音被称为国际标准音。

标准音定义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每个音的音高都是由人工规定的。但历史上的音高并不固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音高标准,这就给音乐的交流带来了许多麻烦。在中国,是用十二律中的黄钟律作为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第一国际高度)是440Hz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自此,国际上才有了统一的音高标准,它方便了音乐理论研究、乐器制作和文化交流。而我们在钢琴上最先认识的dol,每秒振动约261次,它位于基本音级首位。

标准音的确定

1834年,在德国的斯图加特的物理学家会议上,就决定用频率为440的音高来作为“标准音”,即小字一组的A(a 1 = 440 Hz)。这个音高被称为“第一国际音高”。到了1859年,法国巴黎的音乐家和物理学家会议上,又决定将a 1定为435Hz(a 1 = 435 Hz),被称为“第二国际音高”。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第一国际音高,所以也被称为“演奏会音高”。因此,小字一组的a就通称为标准音。同学们在唱歌、视唱、演奏前敲的音叉发出的声音,就是这个国际标准音高。

标准音的演变历史

最初标准音的规定,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尽相同,比如我们熟知的作曲家亨德尔,将标准音A定位423Hz,而莫扎特定为422Hz。到了19世纪,由于音乐会的观众群体越来越大,音乐演出的场地面积也再增大,为了能够在广阔的歌剧院或音乐厅奏出高音的辉煌及情绪的高昂,管乐器制造者会将卖给交响乐队的乐器音高稍稍做提高。

定调的逐步升高有一个自然的缺憾,因为人声不能被有意地设计成更高。在某些欧洲歌剧院演唱者被迫冒着有损发声部位健康的危险,去演唱那些剧目。比如,作曲家音高写的A=423Hz,演唱者会以A达到450Hz的音高标准来演唱。那比莫扎特的A=422Hz还高半音。

这股潮流最终在1850年发生了改变,法国政府将一个法定的A=435 Hz标准音指定在他们国家。在某些歌剧院演唱者强烈要求下,这个标准在欧洲其他地区也被逐渐采纳。

看完是不是觉得以前的音乐家们很智慧?

精彩导读:

能看见音乐听见颜色,这种天赋居然是精神病!

天生没有手却练就成为最优秀的圆号演奏家!

不一样的音乐家:用大自然的山峰作曲

学音乐真的会让人变聪明么?

如何成为古典音乐大师?

环境对声音有多大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