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陆泽文化系列:巨鹿的由来

 大陆泽文化 2017-04-11


   巨鹿的由来

 

  这是个古老的名字。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多少朝代都曾以"巨鹿"之名赐给功臣宿将作为封爵谥号,而现在也还有不少城市保留着"巨鹿路"、巨鹿道"等街巷名称,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巨鹿"原本为"大麓",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尚书》。它记载:"尧试舜百揆纳于大麓",说五千年前唐尧禅位给虞舜,就是在这地方。古时候,大巨二字相通,麓鹿二字意近。战国末年,吕不韦编写《吕氏春秋》,把"大麓"写作"巨鹿",这就是巨鹿名字的来历。

历史渊源及典故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时,巨鹿是邢国的属地。公元前六三五年,卫文公攻灭邢侯,巨鹿成为卫国的属地。战国时期,巨鹿为赵国属邑。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设置巨鹿郡。巨鹿从此开始成为郡的首府。

  巨鹿自古为军家争战之地。公元前二O八年,霸王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将章邯,摧毁秦军主力,促使了秦朝的迅速灭亡。秦亡以后,楚汉相争,结果刘邦成为胜利者,做了汉朝皇帝,于公元前二O四年,在巨鹿郡治东北边,建了一个南变县,隶属巨鹿郡。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巨鹿人张角以"太平清领道"为掩护,发动农民大起义,巨鹿成为黄巾起义的策源地。此后,晋朝曾把南变县并入任县。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又把南变恢复起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改南变旧地为巨鹿县,归赵郡管辖。从此巨鹿郡与巨鹿县,成为异地而同名的两级地方行政区。

  公元五八六年,隋朝政府调整行政区划,将巨鹿县扩大范围,改归邢州统领。唐朝初期,曾一度在巨鹿设置一个起州,但终因隶属不便,又废州复县。

  宋、元两朝,巨鹿县先属信德府,后属顺德路。清代巨鹿县名未变,民国为顺德府九县之一。

历史上的巨鹿

  巨鹿,古称矩鹿,作为地名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已产生。(吕氏春秋》上讲:地有九泽.越之具区,楚之云梦,赵之巨鹿。巨鹿泽即大陆泽,亦名广阿泽。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修筑有巨鹿邑.派兵守卫。秦灭六国,废分封而置郡县,巨鹿自此成为天下名郡之一。两汉、曹魏、石赵等政权亦设巨鹿郡,(新唐书?地理志》、(宋史?地理志》分别有邢州,巨鹿郡信德府,次府,巨鹿郡的记载。元、明、清三代则仅设巨鹿县而不复有巨鹿郡之称。秦朝在巨鹿郡下同时设有巨鹿县,其辖地大致相当于今河北省平乡县。北魏景明年间,移巨鹿县城于旧城之东三十里,改属平乡县管辖,而弃巨鹿县之制。隋朝大业初年,改南架县为巨鹿县。复置后的巨鹿县为以后历代政权所沿袭。

  历史上,由于河流改道及行政区划变革等原因,巨鹿郡辖地范围有过较大变化,巨鹿县辖地甚至有过根本的变动。但无论巨鹿郡还是巨鹿县,其境域主要位于今河北省中南部是没有疑问的。古巨鹿境内见诸史册的地点有二,一是沙丘平台,二是巨鹿邑。在上述两地,均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沙丘平台可能早在商代就已产生,并成为商封王淫乐之所。战国时期,赵国在巨鹿邑附近筑有沙丘宫。公元前295.赵武灵王出游沙丘,其长子章作乱失败,避入沙丘宫中。公子成与李兑以兵围之,公子章被杀,赵武灵王则困饿而死。史称沙丘之乱。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得病,不久死于沙丘平台。在这里,宦官赵高策划了废长立幼的沙丘之谋,迫令扶苏自杀,而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使秦朝统治陷入了无可挽救的危机之中,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巨鹿邑则与巨鹿之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秦代,巨鹿是一郡的治所,在政治上、军事上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秦末qiyi爆发后,巨鹿则成为赵国故地义军反秦的重要据点。定陶之战中,项梁兵败被杀,义军被迫全面撤退。章邯乘胜率军北击赵地义军.大破之。赵王歇与张耳被迫退入巨鹿邑困守,形势岌岌可危。这种情况下,楚怀王分兵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同项羽、范增率主力救赵,一路以刘邦为统帅.西进攻略咸阳。宋义遗巡不前,欲收渔翁之利,被主战的项羽所杀。项羽率楚军渡河,在破釜沉舟的战斗精神激励下,楚兵经过九次激战,大败秦军,俘虏秦将王离,遂解巨鹿之围。章邯率军驻守棘南,连遭失败,又受到秦二世的猜忌,走投无路之下,被迫率军投降。自此,秦军主力丧失殆尽.再也无力顽抗,只能坐以待毙了。巨鹿之战是秦军与反秦军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较量.义军欢庆胜利的呼声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巨鹿亦不例外,名臣硕儒接踵而至,英雄豪杰代不乏人。东汉耿纯、刘植战功勋著,均跻身于云台二十八将之列;张角、张梁、张宝兄弟则因发动黄巾起义而名垂后世;魏征是一代名相,其犯颜直谏无人可与比肩;其他如路温舒、张遂、魏收、竺道生等人亦是青史留名。其中应重点介绍的是张角和魏征。张角,巨鹿人。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经济调弊.广大民众流离失所,饱受颠簸之苦。其间又瘟疫肆虐.仅汉灵帝即位后的十余年间.就有四次大规模的疫病流行。天灾人祸不断,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角遂创立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开始利用治病之机宣扬教义。他认为疾病是罪恶之果,因此只要跪拜首过,再以符水咒说相治,便可恢复健康。通过治病,张角在民众心中享有了很高的威望.他同时派遣弟子到各地活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其信徒发展到数十万人,遍布在青、徐、幽、冀、荆、扬、充、豫等八州之地。张角遂置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以统属。他利用贫苦百姓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利用改朝换代来唤起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憧憬,进一步加强了号召力。甲子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张角本来计划各地同时起义.不料其弟子唐周上书告发,东汉政府立即采取行动****.张角弟子大方渠帅马元义及洛阳徒众千余人被捕遇害。张角等人得知起义计划败漏的消息后,星夜派人驰告诸方,

  各地义军纷纷而起。因为义军人人头戴黄巾,所以被称作黄巾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梁、张宝则分称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起义军英勇奋战,初期也取得过一些胜利,但由于起义力量缺乏训练,指挥分散.最终被东汉政权下去。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张角同样因其发动和组织起义的业绩而永载史册,为后世所景仰。

  魏征字玄成,巨鹿曲城人。魏征最早追随李密,降唐后又参加东宫一派,支持李建成争夺帝位。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魏征方为李世民所用。初为谏议大夫,授巨鹿县男封号,后官至侍中。魏征为人机智,见识远大而又有胆识,经常犯颜进谏。正是因为认识到他的忠诚与卓识,唐太宗才特别赏识魏征的胆略,能够从谏如流。

  魏征曾连续四次上书,劝谏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行仁政,戒奢侈,而以德礼、诚信治天下。太宗十分欣赏,下手诏嘉奖他,并择优而纳。魏征又有良臣、忠臣之论。他讲,良臣,援、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其立论之妙确有高意,但良臣能否成为良臣,还要依赖明君的存在。援、契之辈若遇到莱、封之君,恐怕也难逃杀戮之祸。即使魏征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他曾对太宗讲: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对于魏征的功绩,唐太宗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呐忠说,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联之违者,唯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事实上,虽然魏征不曾象李劫、长孙无忌等人那样建立殊世功勋,但其勇于进谏之行和兴利除弊之谏正是贞观之治得以实现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魏征死后.唐太宗亲临坳哭,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溢为文贞,并允其陪葬昭陵。唐太宗曾对人讲: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姐逝,遂亡一镜矣。由此可见魏征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魏征并非完美无缺,他曾自录其前后谏挣言辞,拿给当时负责编史的起居郎褚遂良看,以博取雅名,甚至还因荐举杜正伦和侯君集而有阿党之嫌。但无论如何,称其为千古第一谏净之臣似乎并不过分。魏征在民间同样享有很高的声望,巨鹿人民曾修筑魏承相祠,引以为豪并加以怀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