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痛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

 願隨身 2017-04-11


  急性腰扭伤
腰痛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
  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承担着人体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重力,并从事着复杂的运动。其前方只有松软的腹腔和髂腰肌,附近仅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无骨性结构的保护。故在负重或不协调的运动中,椎体间关节、后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韧带及周围的肌肉、筋膜等极易受到损伤,也叫闪腰。急性期若未能给予有效治疗,容易转变为慢性,成为顽固的腰背痛。

  【病因病理】
  1.病因 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不少人有过腰部扭闪的经历。导致腰部扭伤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腰痛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

  (1)弯腰提取重物或挑担、举重时,由于身体两侧用力不平衡,致使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的单独损伤,或两重以上的组织同时扭伤。正如《金匮翼》记载:“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
  (2)在外力作用下,脊柱的过屈或过伸动作均可引起腰扭伤。或腰部直接受外力的推动,使腰部筋肉扭伤或撕裂,甚至造成撕脱性骨折。
腰痛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

  (3)站立姿势不正确,突然扭转腰部或呵欠、剧咳等,均可引起腰部扭伤或岔气。

  2.病理 由于外力的作用,脊柱关节发生超出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一过性过度牵扯及扭转后,其小关节或周围筋肉组织发生移位、扭转或撕裂,致组织充血或肿胀,日久瘀坑机化形成粘连。关节囊破裂时,伴有关节内出血、肿胀,机化后形成索状结缔阻织,造成关节内粘连。偶有韧带的过牵而把其附着的骨组织撕下,造成撕脱性骨折,或引起腰背筋膜及神经组织损伤。《金匮翼》记载“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说明气滞血瘀、筋位不合是急性腰扭伤的主要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腰背痛 发病骤然,伤后即感腰部一侧或两侧局限性疼痛。病人常能指出准确的疼痛部位(这一点在诊断上极为重要)。有些病人在受伤时感到有清脆的响声或韧带撕裂样感觉,随后疼痛为持续性。疼痛轻者可勉强行走,重者完全不能活动。在大声说话、呵欠、咳嗽或大、小便用力时均感疼痛加重。
  2.局部压痛点 在扭伤早期,受伤局部多有固定压痛点,并与自述疼痛部位相一致。为了确定痛点,用拇指在腰部反复触压,可在下列部位找出最敏感的痛点。如肌肉和筋膜损伤,压痛点多位于骶棘肌处、第3腰椎横突部和髂骨嵴后部;棘间韧带损伤,压痛点在脊柱中线棘突之间,属深压痛;棘上韧带损伤压痛点在中线棘突上,属浅压痛;椎间小关节损伤,压痛点在椎旁深处;腰骶关节损伤,则在腰骶关节处压痛。
  3.腰背肌痉挛 多数病例受伤侧腰肌紧张或痉挛,病人站立或向前弯腰时更加明显,并使疼痛增剧,长时间卧床休息,紧张的肌肉可变松软,但用手触压后又可紧张。腰部一侧受伤时,向对侧弯曲肌肉痉挛明显且剧痛。
  4.脊柱侧弯 腰部肌肉、筋膜的扭伤、撕裂引起的疼痛,必然导致肌肉发生痉挛,不对称的肌痉挛,可引起脊柱向伤侧的侧弯改变。脊柱的侧弯是为了照顾受伤组织,使病变周围组织免受挤压所产生的一种保护性自动调节。疼痛与痉挛解除后,侧挛的脊柱即可正直。
  5.牵扯性下肢痛 牵扯性下肢痛系腰肌或韧带扭伤、撕裂后刺激了有关神经所致牵扯(涉)的部位,多为臀部、大腿后部和大腿前内侧等处。在咳嗽、大便用力与活动时牵扯痛加重。

       患者有搬抬重物史,有的患者主诉听到清脆的响声。伤后重者疼痛剧烈,当即不能活动;轻者尚能工作,但休息后或次日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起床。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 
       *急性腰肌及胸腰筋膜扭伤:多有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剧烈,腰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甚至深呼吸时都可使疼痛加剧。腰肌呈紧张状态,常见一侧肌肉高于另一侧,有时可见脊柱腰段生理性前曲消失,甚至出现侧弯曲,压痛点多位于腰骶关节,髂嵴后部或第3腰椎横突处可扪及腰部肌肉明显紧张。腰部活动受限,尤其是前屈受限。行走时常用手支撑腰部,卧位时难以翻身,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拾物试验亦为阳性,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病理性改变,有时可有脊柱腰段生理性前曲消失或轻度侧曲。
       *急性腰部韧带损伤:有明显的外伤史,常发生于弯腰工作或暴力突然迫使腰部屈曲时,损伤时可自觉腰部有一清脆响声或撕裂样感觉,呈断裂样、刀割样或针刺样锐痛,有时可伴有明显压痛,腰部活动受限,前屈受限尤其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和屈膝屈髋试验可呈阳性,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表现,若棘上、棘间韧带断裂者,可有棘突间距大。
       *急性关节扭伤:腰骶关节部、骶髂关节部位、腰椎小关节处明显压痛,腰部肌肉由于痉挛而变得僵硬,不敢活动,尤其不能后伸,背伸时腰痛加重。行关节囊封闭可使疼痛缓解,X线检查可有轻微关节错缝、关节对合紊乱或脊柱侧曲。

  (二)诊断要点
  1.有明显外伤史。应详细询问腰部受伤时的具体细节,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2.腰部有明显的疼痛部位及局限性压痛点。注意压痛的程度和部位的深、浅及范围。
  3.腰背痛伴有腰肌紧张与脊柱侧弯,或牵扯性下肢疼痛。
  4.韧带损伤,在腰前屈时疼痛明显或加重、伸腰时无显著改变。肌肉和筋膜损伤,转动伸屈腰部时均可使疼痛加重。在前屈姿势下旋转腰部,若活动受限或疼痛增剧,则系腰椎小关节的损伤。
  5.X线拍片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提示。除疑有骨折外,多数病例不必拍片。
        
      损伤类型鉴别 
       1.腰肌扭伤:腰部肌肉在脊柱各节段中最为强大,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坐位或立位时,腰背部肌肉无时不在收缩以抵抗重力作用于头、脊柱、肋骨、骨盆,不仅控制前屈时身体向下传达的重力,且能恢复直立姿势。除侧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损伤。其好发部位以骶骨附著点处最常见,其次为棘突旁或横突上的腱膜附著处,而位于肌腹中部的撕裂则较少见。

腰部扭伤和肌肉拉伤有时候并不容易区分。两者的治疗方法相同,症状亦很相似,包括:
*疼痛主要出现于腰部或臀部上方,但不会牵连至膝部以下
*肌肉僵硬(痉癴)
*活动会加重疼痛,静止时则可得到舒缓
腰部肌肉拉伤的成因是过度拉伸脊椎旁肌肉,导致肌肉纤维撕裂;腰部扭伤的成因是稳定脊骨关节的韧带受到过度拉伸所致。

急性腰部扭伤和肌肉拉伤的成因是负责保护脊骨的软组织(包括肌肉及/或韧带)受到急速、强有力的动作拉扯而导致撕裂。这会引起周围肌肉僵化(肌肉痉癴),并产生剧痛,以限制局部活动能力。这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以免受伤位置再度受创。一般情况下,轻微的肌肉及关节扭伤和劳损可在几天内自行痊瘉。

但若腰部重覆扭伤而得不到适当的医治,会发展为慢性腰背痛症。慢性腰部扭伤/劳损意为持续逾三个月的痛症,由久治不瘉的伤患或重覆性劳损所致。为避免引起痛感,身体其他部位会自然地以补偿性姿势来应付日常活动。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各种不良姿势习惯,令相关肌肉进一步劳损和变弱。结果疼痛和弱化问题互相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令身体长期处于失调状态。

以下因素都会加剧腰痛问题:
*肥胖 - 体重增加腰椎的负苛,加速肌肉和关节的损耗
*吸烟 - 研究證实吸烟影响软组织内的血液循环,减慢复元
*缺乏运动 - 腰部肌肉绷紧,欠缺灵活性,增加突发的受伤机会

       2.棘上韧带损伤:棘上韧带是附著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状纤维组织,表面和皮肤连著,起保持躯干直立姿势,以及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韧带较强大,但在腰5~骶?1处常缺如或较为薄弱,而腰部活动范围较大,故也易造成损伤。
       3.棘间韧带损伤:棘间韧带位于连续的两个棘突之间,位于棘上韧带的深部,其腹侧与黄韧带相连,背侧与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动的强大约束。腰部屈伸动作使棘突分开和挤压,棘间韧带的纤维之间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变性。在此基础上,加之外伤因素,棘间韧带可发生断裂或松弛。
       4.腰椎小关节紊乱:每节腰椎均有三个关节,即两个后滑膜关节和一个前椎间盘关节。相邻椎体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相吻合,构成关节突关节,周围被一层薄而坚的关节囊所包裹,可从事屈伸和旋转运动,起著稳定脊柱和防止椎体滑移的作用。当腰部突然过度前屈并向一侧旋转时,可使关节突关节间隙变大,滑膜进入关节间隙,直腰时将滑膜嵌住,发生急性腰痛。
       5.腰骶关节损伤:人体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间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支撑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个脊柱中负重最大的部分。当脊柱发生屈曲、后伸和旋转运动时,都作用于关节突关节上,而关节有关节囊、韧带相连,允许一定的活动,但在过伸时遭到牵拉伤、撕裂和半脱位,导致腰骶关节损伤。另外,腰骶部的异常结构如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诱发因素。

                             

  【手法治疗】

  1.原则 舒筋跳络、活血散瘀,解痉镇痛。
  2.施术部位 病变局部(腰部)及其压痛点。
  3.主要手法 推、揉、振、动。
  4.取穴 扭伤、人中、肾俞、痛点、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等穴。
  5.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十五到二十分钟为宜,手法刺激宜轻,穴位刺激宜重。
  6.手法操作(分以下七个步骤)

  (1)按摩扭伤人中法 病人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点、揉、推、按对侧扭伤穴(阳池与曲池穴连线上四分之一处)1到2分钟;拇指或中指端压拨人中穴1分钟左右。肌肉和筋膜损伤,应侧重刺激扭伤穴,韧带及小关节损伤,应侧重刺激人中穴。
  (2)推揉分拨理筋法 病人取俯卧位。术者立于侧旁,用双手掌或拇指由上而下(从内上向外下)做“八”字形分推数遍,双手掌自上而下揉脊柱两侧腰肌(以骶棘肌为主)3到5遍,拇指在最痛点处揉、拨(每个痛点2分钟)并顺其纤维方向推理筋肉数遍。
  (3)压振腰部痛点法 病人取俯卧位,术者双掌重叠放于痛点部位、随病人深呼吸向下垂直压振5到7次(呼气时压振、吸气时抬起)。
  (4)捏挤脊柱两侧法 病人取俯卧位。术者双手多指或手掌由下腰部至中胸部捏、挤脊柱两侧背肌3到5遍。
  (5)按压俞穴动腰法 病人取俯卧位。术者双手拇指分别按压两侧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同时嘱病人主动活动腰部。
  (7)屈膝屈髋动腰法 病人取仰卧位。术者双手拇指揉压阳陵泉、足三里穴零点五到1分钟。而后做屈膝屈髋或回旋活动腰部。

                         

  【注意事项】

  1.若有后关节错位,可在侧卧位施“推肩扳髋复位法”,坐位施“握腕拉臂推棘法”。急性腰扭伤亦可在俯卧位施“托腿按腰晃伸法”。
  2.治疗期间,病人应卧硬板床休息,限制腰部晃动3到5日。

预防
平常做剧烈活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长期弯腰工作、久坐、久蹲或坐过矮的椅子时不要突然站起或直腰。
在搬抬重物时要采取正确的姿势,先把腰部肌肉紧张起来,采取屈膝下蹲的姿势,不要过度弯腰,搬抬物体的重心一定要离身体近一些。冷天还要注意保暖,因为寒冷的刺激可以使肌肉的小血管收缩,使肌肉痉挛,还可以造成肌肉的无菌性炎症,引起或加重腰痛的发生。
睡眠时要尽量睡硬一点的床,因为过软的床可以改变腰椎的生理屈度,使腰椎的生理屈度增大,加重腰肌的负担。进行腰部的肌肉训练方式是很多的如仰卧起作、体操,另外自我揉搓腰部肌肉可以预防腰部扭伤。

自我按摩~自(治)疗法
同时按压睛明穴(位于面部眼内角稍上方凹陷处)和至阴穴(位于小脚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处),具有止痛的功效。
睛明穴和至阴穴是膀胱经的起止穴,同时按摩它们,能让膀胱经气血很快贯通整条经络。而急性腰扭伤之所以出现疼痛,与膀胱经气血临时受阻有很大关系。所以,急性腰扭伤患者在得到正规的检查和自(治)疗之前,可先同时按揉至阴穴和睛明穴来缓解疼痛。
穴位按摩,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施术者面对患者站立,用左手轻握患者健侧手部,先点按健侧手背部的一个腰痛穴,施术者用右手拇指尖按摩,由轻到重,逐渐加压,以患者感到麻或酸麻或酸胀为度,持续按摩3~6min,同时嘱患者深呼吸并做左右转动腰部、前俯后仰动作。开始幅度要小,动作宜轻、随著疼痛逐渐缓解,可令患者加大活动幅度,并做起坐、下蹲等活动。再点按健侧手背的另一个腰痛穴,方法同上。然后让患者俯卧于床,医者用双手拇指腹从上向下沿腰背部重点点按患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穴,在患侧摸出明显腰背部压痛点及上述穴位有条索状结节时,可稍加大力度按摩反应点,使其产生酸胀感为度。当疼痛缓解或减轻后终止按摩,全过程大约30min。1次/d,5次为1疗程。

腰痛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
穴位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是根据中医学「以通郁闭之气,摩其雍聚,以散瘀结之肿」,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利用针灸学中巨刺法取健侧腰痛穴,腰痛穴为经外奇穴,位于手背,指总伸肌腱的两侧,腕横纹下一寸处,一手两穴,根据巨刺法,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这种交叉取穴的方法,疏筋活络,行气止痛,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局部取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改善局部气血运行,活血通络。循经取委中、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崙,通关开窍,活络散瘀,调理脏腑及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三种取穴法按摩能促使病变处瘀滞消散,痉挛解除,达到止痛目的。

《家庭必备医学事典》书中提到,腰部扭伤初期,应尽可能地不要活动,保持侧躺静养,2~3天后疼痛会舒缓,再去医院看诊,且要尽可能避免泡澡,因为扭到的地方已经发炎,应采取冰敷的方式舒缓疼痛。

扭伤时,该书不赞成去按摩受伤的地方,这样反而会造成反效果。在方幸宾先生所写的《疼痛对应疗法》中提到,闪到腰时应该按摩的地方不是腰部,而是其对应点:肩胛骨。

患者应俯卧,请他人以推拿按摩的方式,按摩肩胛骨的治疗处数分钟,腰痛有立刻舒缓的话,代表你有找到正确的位置,方法才是正确的,否则需要再重新应变,直到疼痛舒缓为止。(左腰痛按右肩胛骨,右腰痛按左肩胛骨)

腰扭伤的症状除了腰痛之外,如果还出现血尿、排尿障碍等症状时,则有可能是椎间盘突出,应尽速就医。


腰痛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


  慢性腰部劳损
  无典型外伤口的腰部慢性筋肉损伤,称为腰部劳损。如腰骶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等组织的慢性损伤。在慢性腰痛病例中,腰部劳损占有相当比重。本病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

  【病因病理】
常见的病因有3种:
1、棘上、棘间韧带慢性损伤。绝大多数病人有损伤史,弯腰时下腰部感觉酸痛无力,或腰部有断裂感;部分病人可伴有向臀部的放散痛,但无运动、感觉障碍。压痛常局限于腰椎4、5或腰5、骶l棘突上和棘突之间浅表组织,在病变处有时能触到韧带剥离感、结节等,腰椎X线摄片检查无骨质病变。
2、腰椎退行性脊椎炎。多发生在中年人,腰痛并非均来自增生的"骨刺",而主要是来自肌肉、筋膜、韧带、后关节的劳损或椎间盘组织或硬脊膜和脊神经,"骨刺"可使腰部的运动受到限制,在临床上表现为运动不便。晨起或久坐起立时常出现明显腰痛,活动后上述症状能明显减轻;劳累和气候变化可使腰痛加剧。X线检查可发现"骨刺"及生理弧度、椎间隙改变。
3、第三腰椎横突症候群。第3腰椎是位于腰活动的中心,又是腰椎生理前凸最突出的地方,成为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其两侧横突端受牵拉的应力最大。再则,由于第3腰椎横突最长,所承受的杠杆力也最大,在顶端附著有腰方肌、横突间肌、横突棘肌、骶棘肌、胸腰筋膜的深层、横突间韧带等组织,腰部任何方向的运动均使第3腰椎横突顶端承受反覆的牵拉和磨动,故致伤机会较多。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以腰部慢性、间歇性的酸胀、疼痛、乏力为主,症状不重,酸痛部位广泛,但讲不清楚具体的疼痛点,经充分休息后,症状不一定能消除,腰部容易疲劳有烦扰不适感。单一姿式难以持久维持,久坐、久立后,伸腰活动,改变体位才稍感轻松;劳动后腰局部症状即明显加重,酸痛可向臀部、大腿内侧放散。遇阴雨天,症状加重,天气晴朗酸痛可缓解。 

  中医学认为“久劳”和“劳伤久不复原”是形成劳损的主要原因。《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也。”清代叶桂说:“劳伤久不复原为损。”所以,腰部困久劳致伤引起的疼痛称劳损腰痛。

  根据发病情况,腰部慢性劳损的病因病理可分为以下几点:
  1.腰部筋肉急性损伤后,未作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休息不充分,迁延日久所致。
  2.由于多次扭伤腰部,损伤组织撕裂出血,瘀肿吸收不好,久之产生纤维变性或瘢痕组织,使筋肉发生粘连,压迫腰骶神经后支,是产生腰痛长期不愈的主要原因。
  3.多数病例是由于工作繁重,或单一姿势的长时间弯腰劳动、持续性负重,使腰部组织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容易发生疲劳,天长日久形成慢性劳损,局部组织水肿、缺血、纤维变性、增厚或挛缩等。
  4.在剧烈活动或劳动后,不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或立即吹风,冷水冲洗,风寒湿侵入机体,使经络阻滞、气血运动不畅。由于骤然受凉或外邪所感,致肌肉紧张、小血管收缩、严重地影响腰部筋肉组织的营养与代谢。长期营养障碍,使筋肉发生纤维变性,而导致慢性腰痛。
  5.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及体弱或退变等,亦是形成慢性劳损的内在因素。

腰痛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病史 部分病例既往有明显的腰部急性扭伤史,或经多次扭伤,也有无明显外伤史者,但与其工作性质和不正确的姿势有关。
  2.腰背痛 单或双侧腰部大面积隐痛,或酸痛不舒、腰部发紧、沉重、乏力,病人不能明确地指出疼痛部位。疼痛在过量劳动后加重,休息减轻,病人可参加一般的体力劳动。腰部运动一般明显障碍,但活动时可能有牵掣感。在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伴有下肢的牵涉性疼痛。
  3.压痛点 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可出现较广泛的压痛点,但不固定,经反复触压,痛点可有变化。本病压痛点一般位于腰骶关节,第3腰椎横突尖部,髂嵴后四分之一处,腰3、4、5棘突间,腰4到骶1棘突与横突之间的椎板处,髂后上棘内侧缘及外方二横指等处。
  4.腰肌痉挛或萎缩 腰肌痉挛常发生于严重劳损的病例或急性发作时,并可出现脊柱侧弯及疼痛的加重,常见于一侧骶棘肌或腰背筋膜的劳损,按之较硬,并有结索状物触及。少数病例,腰部活动正常,无畸形和其它改变,仅为骶棘肌萎缩、无力、压之敏感,棘间隙可找到压痛点,亦为腰部劳损所致,对此类病例应注意有否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5.兼受风湿者,患部喜热怕冷,局部皮肤粗糙或僵硬,感觉较迟钝。

  (二)诊断要点
  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腰部酸痛不舒,在劳累后或阴雨天加重。
  3.直腿抬高试验多接近正长,腰部运动受限制不明显。
  4.压痛点处用百分之一普鲁卡因2到3毫升封闭,症状常可缓解或消失。
  5.X线检查,仅提示腰骶椎先天变异或骨质增生,余无异常发现。

  腰部劳损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如陈旧性脊椎骨折、腰椎结核、肾脏疾病、前列腺炎、妇科病等,即可做出诊断。

       腰肌劳损与腰椎间盘突出
       腰肌劳损是局部软组织的损伤,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压迫神经导致的症状。鉴别这两个病最简单的就是前者疼痛局限在腰部,后者会有疼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小腿或是脚。轻微的腰突症卧床休息、睡硬板床、理疗、热敷,最多做做牵引;腰肌劳损休息就可以缓解。 

腰痛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

  【腰部劳损的辨證分析】
       1.长期体位不正或弯腰下工作,或经常腰部持续负重,可引起腰部筋肉的慢性积累性损伤。
       2.腰部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迁延日久,可造成腰部慢性损伤。
       3.腰部有先天性结构异常,使肌肉的起止点随之发生异常或该部活动不平衡,而易致腰部慢性损伤。
       4.腰为肾之府,由于劳损于肾,或平素体虚,肾气虚弱,肾的精气不能充养筋骨、经络,故患部多为气血不畅或瘀血滞留于经络,血不荣筋,筋脉不舒,而致腰部筋挛疼痛。肾气虚弱,风寒湿邪易于乘虚侵袭,久而不散,筋肌转趋弛弱,若患者弯腰劳作,则弛弱之筋肌易于损伤,使劳损与寒湿并病。


  【治疗】
  1.原则 温经通络、活血三瘀,剥粘连、舒筋止痛。
  2.施术部位 以伤侧腰骶部为主,下肢为辅。
  3.主要手法 推、揉、滚、拿、拨。
  4.取穴 命门、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腰臀部痛点。
  5.刺激量及时间 以中等刺激量为宜,,每次治疗时间二十五分钟为宜。
  6.手法操作(按以下步骤施术)

  (1)推揉滚挤腰部法 病人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左侧,双手掌交叉分放于脊柱及其两侧,作上下纵行分推5到7遍。继之,用双手大鱼际或掌根部由下而上揉、掌根关节滚、两掌根对挤两侧骶棘肌数遍(挤压用力方向,应向脊柱中线)。

  (2)推按分拨痛点法 接上法。用双手拇指由上而下左右拨骶棘肌数遍;而后,用拇指端重点推按拨结索之痛点,每点2分钟左右。

  (3)捏拿脊柱两侧法 接上法。用多指纵、横捏拿脊柱及其两侧背伸肌数遍;(自下而上或由上至下均可)。

  (4)叠掌摇摆推按法 接上法。以双手掌重叠放于腰4、5椎(脊柱)背侧,用力左右摇摆、并上下推按2到3分钟。

  (5)脊柱背伸滚打 接上法,嘱病人将脊柱尽力背伸。术者用一手小鱼际部滚打腰骶部及臀部两侧数分钟,以舒松腰臀部筋肉。

  (6)按摩俞穴痛点法 接上法。用双手拇指轻力揉压两侧肾俞,重揉压腰臀部的痛点及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委中等穴(肾俞穴1分钟,其余各穴半分钟即可)。

  病人取仰卧位,可施“屈膝屈髋动腰法”和“直腿屈髋动腰法”,而后揉拨阳陵泉,压放气冲穴。

  病人取坐位,施术“推搓腰背拿肩法”,术者立于侧后方,一手扶肩,另一手由上而下推抚背腰部数遍;继之,一手掌紧贴腰部脊柱横搓1到2分钟;多指捏肩部结束。

叩击腰阳关,可以消除腰肌劳损,缓解腰部疼痛。
腰痛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
一、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二、按摩方法:手四指我大拇指成拳,手腕放松,用拳背部叩击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阳关穴36次,意守腰阳关穴。
三、功效:此穴具有振奋阳气、强腰膝等作用。经常叩击此穴可以舒筋通络,促进腰部气血循环,消除腰肌劳损,缓解腰肌痉挛与腰部疼痛,使腰部活动灵活、健壮有力。


  【注意事项】
  1.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劳损腰痛的恢复极为重要,是非急性综合治疗措施中很重要的一环。常用练习方法有:“鱼跃式及拱桥式”两种。
  2.局部热疗及痛点封闭。有助手巩固和提高疗效。
  3.病人平时应睡板床,用宽皮带束腰,注意腰部保暖,防寒。
  4.如系腰背筋膜损伤,可于病人侧卧位加施“按压腰部痛点顿拉下肢法”数次,并施推、滚手法数分钟。


 

    慢性腰肌劳损又叫做腰背肌筋膜炎,主要是腰背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慢性劳损而出现纤维化或僵硬的现象。症状为腰背部疼痛,长期反覆发作,时轻时重,缠绵不愈,遇阴雨天气或劳动之后酸痛常常加重,适当休息后症状减轻。这种情形多见于成年人,通常与职业、工作型态有极大之关系,例如长期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弯腰工作、长时间采取躯干侧弯姿势、用一侧肩膀扛重物等),或者腰椎先天或后天畸形,或是腰部急性扭伤后治疗不当,或反覆扭伤使腰背肌筋膜不能得到充分修复,以及工作环境中长时期的遭受风寒湿邪侵袭,都是慢性腰肌劳损的原因。

 

  在治疗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主诉、舌象、脉象,作出最适切的处置,包括内服药、针灸、拔罐、推拿等。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体质各不相同,所以中医师所给的处方都是“量身订做”,因此患有腰痛的朋友,还是应该亲自寻求合格的中医师作适当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倒是有一些简易的保养与保健方法,可以在家配合,当成是辅助疗法,对于腰肌劳损的复健是有益的:

 

)腰背肌的锻炼:就是腰背肌的过伸练习。包括:

1. 仰卧保健法:患者仰卧,以双脚掌、双肘和头部五点,支撑在床上,将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离开床面,维持秒,再恢复原位。反复练习20 下,早晚各练习一次。 

2. 俯卧保健法:患者俯卧,将双上肢反放在背后,将头胸部和双腿用力挺起,离开床面,使身体呈反弓型,维持秒,再恢复原位。反复练习20 下,早晚各练习一次。

 

腰背部的叩击保健法:患者端坐或站立,以双手握空拳,从两侧腰背部自上而下,轻轻叩击约10 分钟,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消除腰肌的疲劳。

 

)热敷腰背部:每天晚上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在疼痛处热敷,也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腰肌的痉挛。

 

)调整生活作息:不要过度劳累,要适时的休息。若工作必须久坐时,可经常改变体位,或按摩局部。要尽量避免腰背部直接遭受冷气侵袭,并节制房事。

 

)饮食保健:平时可用杜仲5钱至1两,猪腰子一副,煲汤服食。用猪腰子(即猪肾)来治疗腰痛,在中医上是属于「脏器疗法」的一种。猪腰煲杜仲,有补养肝肾,坚强筋骨的作用。对于腰背疼痛和足膝酸软等症有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