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薪5万的人都经历过什么?

 联合参谋学院 2017-04-11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新世相

Sayings:

为了方便起见,人们习惯用数字概括不同的生活状态,比如:《月薪5千穿搭指南》、《月薪2万餐厅指南》。如果你生活在北上广这些竞争压力较大的城市,会发现这类流行的指南所覆盖的人群,大多对自己的薪资并不满意。

很多年轻人在新世相后台焦虑地留言,描述自己不够理想的生活:“日子过得辛苦,赚钱不够多,我的未来会好吗?”其中大部分人下意识地认为,更好的未来,意味着更多的钱。

为此我们采访了五位月薪接近或超过5万的人(听起来这是个够理想的数字)。看看曾经跟你差不多的人,经历了什么达到这个目标。在这之后,他们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这样你才能把理想中“未来”具体化。如果你想追求这样的生活,他们提供了一些经验。也展示了一些你要付出的代价,你愿意吗?

作者:正在月薪5万的人

“面试回程的飞机上,见到前夫带着他的小女友。我从玻璃窗看到自己,终于变成自己喜欢的人。”

@菠萝妹| 22岁,年薪5万;32岁, 年薪40万

22岁—28岁

刚开始一个人在苏州,交了房租就不够吃饭,烦躁每天被家人花样催婚;烦躁在银行做初级的dirty work;烦躁为什么隔壁姑娘哪哪儿都比不上自己,结果人家天天秀恩爱自己还单身。

后来被我妈用逼+骗的方式弄回了家,从头开始。用了五年,从小白,到横跨几条产品线的资深员工;酒量也和鞋跟高度一起,从0到了一直喝/恨天高。交了个男朋友,奔着结婚去,买了房,终于可以搬出父母家。

花了全部积蓄学英语,每天回家背单词到深夜。第二年,终于拿到外资银行offer。

29岁—30岁

从国企进入外企,文化和环境大换水。我总结了一些快速融入新群体的方式:“假装”融入小群体,我进外资银行一个半月就可以按照他们中英夹杂的方式说话,交报告一定要说“paper 已经submit了”。

聊天时不经意说出这些词,没太多经验的猎头会“wow,好专业”。其实都是套路。虽然很作,但可以快速融入环境、同事和客户群体之中。

被猎头挖到另一家外资银行,升职加薪,但感觉人在慢慢废掉。身边的人,能离开传统行业的人都已离开,留下来的似乎一辈子不会离开。那时想,我会不会满头白发65岁了还提着包像现在这样每天见客户?会不会见的客人都已经是我儿子辈了?这样混日子的生活反而压力很大,因为看不到未来。

升职的那个月丈夫出轨,于是离婚了。

31岁之后

看多了混日子式的生活,反而刺激我去学了更多东西。我害怕被这个时代淘汰,人不能沉沦。沉下去就再也起不来。

我决定离开传统行业,去互联网金融。一个人坐飞机到陌生的城市,经历了4个小时包括价值观和专业的三轮面试。回程飞机上碰到前夫带着他的小女朋友。

那个瞬间,我从玻璃看到自己:精神的短发,不讨好任何人的微笑,标准的职业着装,觉得一定可以拿到offer的自信。我终于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人。

如今我离开了生活了三十年的城市,房,车都留在了家乡,带着行李一个人到这个陌生的城市,租房,骑共享单车上下班。

至于发愁,大概就是我多久才能瘦回28岁时的体重。

● 一开始总是意气风发,像偶像剧女主角,想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踩着高跟鞋,努力生活,工作爱情都完美。以前觉得有钱才能让人看得起,后来发现,重要的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

● 永远都不要放弃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在最困难时。

“工作的边际效应就像吃包子,第1个、第2个最爽,第10个就饱了,第11个就吃不下去了”

@衣脑撕| 21岁,月薪7000;29岁,年薪45w+

21岁—26岁

刚开始做特稿记者,两年有一半时间在出差,接触各种灾难、丑闻、热点、隐秘和经济方式,为选题和稿子发愁。26岁管财经日报头版,守夜要到凌晨两三点。

结束后大脑还在兴奋状态,睡不着,因为不太锻炼身体也变差。以乐趣来参照,这个工作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差。就像你吃包子,吃了第一个、第二个时最爽,吃到第十个就很饱了,第十一个你就吃不下去了。这时我决定去创业公司。

用现实成本衡量,当时我管着30人的团队,有很确定的上升空间,有钱的话应该很快能在北京买房买车。但换到上海创业就不能买,收入也没增加,有点期权但公司不上市未必能退出,还比原来忙好几倍。这样会觉得,为什么把自己弄这么累?

但用“机会成本”来看,留在原处,可能失去的是体验经济社会最重要趋势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给一个初创公司,能得到全新的工作和管理技能。拥有的机会增量完全不一样。

26岁以后

创业的难度比我预估得大得多,但一个事情没做好的成本公司承担,对我来讲是很好的经验。

焦虑感与兴趣相关。如果你对做的事感兴趣,焦虑感通过持续不断的做来化解。你会失败,也会成功,会得到负面反馈,也会得到正面的,它可以平衡。但如果事情本身你就很犹豫,“我到底感不感兴趣”,我不知道那种情况如何排解焦虑。

发愁?每天都有。比如,“吃什么哇外卖都点过了”,“为什么这个同事反复掉坑呢”,“为什么CEO不做决定呢”,或者,喝一瓶啤酒就迷茫了。其实没什么时间迷茫,和缺时间深度思考,有时是一回事儿。

 我重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衡量一个事,不是看现在付出多少钱或时间,而是如果拿这个时间去做另外一件事,最好的情况是什么样。

● 能紧紧抓住兴趣很重要,这是杀掉焦虑感最重要的方式。每个人都有天然的好奇心,保持这种好奇心、紧追自己的兴趣,很可能找到走出迷茫的路径。

“找到自己很重要,哪怕用10次否定答案为代价。 ”

@高姗姗| 23岁,月薪5000;30岁,年薪百万

23岁—27岁

我出生于体育世家,23岁当体育记者。刚工作时特别想表现,老想着拿很多干货,尝试新写法,最后总被编辑毙稿。一开始不甘心,直到有次跟读者讨论才明白,不是领导为难新人,确实从读者角度无法接受我所谓个性化的东西。

新人,学习规矩很重要。对我来说,规矩就是报社的流程、思维方式、习惯等等。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别去想什么对和错,你还不具备判断能力。

工作一年后转岗到杂志做编辑,经常坐夜班。我非常抵触坐班,每天都很焦虑,坐不住,总想跑出去看看。最终还是再次回到一线做记者。找到自己很重要,哪怕用10次否定答案为代价,也要发现自己的价值和短板。

27岁之后

27岁,完全没有新媒体背景的我,调职网站。之前积累的经验回到0,甚至成为负。

为了生存,就是天天学习、天天与互联网圈的人在一起。有任何局、论坛、活动我都去,最多的一天就见了10个人,不断跟他们混熟。哪怕他们说话我听不懂,我也要去听,记下来回去查。

无论哪个阶段,如何加速成长都是最大的问题。世界发展太快了,一天甚至一小时不进步、不成长,都可能被甩下。但实际上你很难做到这个速度的成长,所以肯定会迷茫发愁,有压力。

我是那种少了压力也活不了的人,对我来说这是常态。“人挪活”在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一定要非常具体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钱?理想?喜欢这个老版?还是简单的一个背书?找弄清楚最吸引你的因素,而不是笼统地觉得“这个行业好”或者“团队感觉好做着挺开心”就来了。不知道自己具体想要什么时,特别容易迷失。

“刚来北京时我觉得一切都被自己踩在脚下,2年后,我坐在下班的出租车里哭。 ”

@ZTian | 23岁,月薪2700;27岁,月薪2W+

23岁—25岁

刚到北京时,我就像个初见天地的年轻人一样轻狂,向大学女友展示我可能创出一片天地的地方,觉得一切都被踩在脚下了(我们公司业界算是no.1)。结果异地恋分手,工资养不活自己,第一天就加班到凌晨四点。第一个项目结束就过年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春运会发生在我身上。

工作的第二年,带新人多了,工资涨了,内心膨胀起来。不会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点“放飞自我”,经常迟到、发脾气。说得的最多的句子就是“怎么会这么丑,看我怎么弄的”。

自己一步步走来付出了很多,觉得新人也该如此。跟同事合作不耐烦,久而久之同事之间也开始疏远。发现自己是个心理巨婴,需要被关注、被重视,我开始沉默寡言,不再膨胀轻狂。那感觉就像一个人在舞台上蹦哒了好久,才发现你就是一耍猴的。

25岁以后

25岁,行业寒冬,我每天自学到晚上十点,看着分院从90多人变成40人不到,战壕里就剩我是资历最老的兵了。

来了个大项目,我带着四个新人几乎天天睡公司,终于过了第一次汇报。然而却在向大老板汇报时,被他在公司一半人的面前指着我的鼻子质疑我,尴尬到比癌还厉害。

那天我早早下班,在出租车上,没有意识到眼泪止不住地流,一点声音表情都没有。回家后,我用了一个礼拜试着找回自己的锐气。发现没了,已经钝掉了。我对人温和,细声细语,接受了被人合并的事实,重新做起了以前的工作。

很快我又说服自己,买了十几本专业书,学着规划项目体系,争取新机会。去年终于坐稳项目负责人。但还差一件事,就是让大boss重新认可我。

● 我做了太多应该做的事,到目前却从来没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我目前换来这份收入的方式。

● 收入高低不代表一个人是否成功,也不代表一个人会生活得很好。回头来看,我的努力似乎都在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满意,虽然不想承认,但也许这是我的动力。

“刚开始还会崩溃到哭,完了发现有功夫崩溃不如赶紧干活”

@秋秋姐| 22 岁年薪6 万,32 岁年薪80 万

22岁—29岁

22岁刚工作时被客户骂哭。25岁仍觉得自己是螺丝钉,随时可能被替代。连续加班,没精力增长见识。未来到底在哪?

26岁是加薪最多的一年,工资升了30%。除了春节休息四天,每天上班,忙到各级老板都说:“你明天休息一天吧”。没人逼,就是不做心里不踏实。结果好,就感觉一切都值。

焦虑得睡不着时,早上6点出门跑六七公里,兴奋一上午,中午睡30分钟。电话会议和研发对喊也挺减压,还有抽烟(大雾)。刚开始还会崩溃到哭,但崩溃完了发现这堆事还是你的,指标还是你扛,有功夫崩溃不如赶紧干活。

一年后我当经理,再没退路。以前觉得天塌了经理顶着,现在自己成了那个高个子。我开始学习财务、HR,和整个经营层面的知识,有了全局观,更成熟。

有次半夜被叫到公司加班,第二天见客户。午夜啊,什么支撑都找不到,但是没办法啊,第二天要见人啊,必须交活。自己现查资料,最后睡在了公司。

获取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内容,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青年”;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青年制氧机(ID:qingnianzhiyangji)

责任编辑:胡艺瑛 PSY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