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指笔尖,见山外山,见天外天

 为什么73 2017-04-11

手指笔尖,见山外山,见天外天

原创 2017-04-11 小昭 正安文化北京


 

 

提笔、蘸墨,在铺展开的宣纸上,缓缓落下,借由笔尖的恣意游走,心境也随之释放,是中国文人最爱的心灵创作。


字如其人,源于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的名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写字时,其大、小、快、慢、松阔、紧凑、锐利、圆融,都是适时适地运用线条在描绘内心,人与字在当下合二而一,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君子不言,言必有中”,君子所持的中道体现在一言一行中,而君子笔法,也当是胸中有成竹、下笔如有神。


苏轼曾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提到:“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大文豪通常会的不只一种书法,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更是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可以想象诗人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看到惊涛拍岸、似层云迭起,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慨叹江山如画的中华孕育了这许多英雄儿女,也疏解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无奈。


欣赏苏轼的行草,字的大小与规整与否,不再重要,大字儿可以写小,小字儿可以写大,同一个字儿可大可小,如同汹涌奔腾的大江和千古风流人物,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人生不亦是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    东坡居士行草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拓本


由心入字

出神入化


通常学习书法,会从楷书开始,因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一撇一捺的临摹,容易入手学习,也是端正自己心境的开始,适合练就童子功。 


清代刘熙载言:“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事实上,未经专门书法训练的人写出来的字更能代表其性格。无论有没有练习过毛笔字,只要开始描绘,内心的起心动念就跃然指尖。


字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清清爽爽,一清二楚,自己是怎么样就会写出怎样的字。如归元老师所言,“ 通过书法的学习,可以提升一个人关照内心的能力。因为,书法是每个人当下心态的体现”。


△    赵归元老师书法欣赏


比如,写字洇墨我们通常以为只是水多了的原因,实际上,同样的墨,凝神聚气的时候墨像被笔吸住一样,而神乱气散时,墨也忽地洇成了一团,心念能控制笔墨的多少、笔触的大小。


“要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才能够“成为”。人在哪,身在哪,心在哪,成为就在哪。有的人辛苦一生都可能没有成果呈现。为何?就是没有这样的醒觉力。”

---赵归元


由字观心

见山外山

见天外天


正德三年春,王阳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贵州龙场,这次贬谪对他来说是个打击,然对其思想的转变十分重要。龙场在贵州西部万山丛中,在当时的人看来,有各种毒虫疠气的灾患,还是未开化的地区。


虽然是被贬到这儿,王阳明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一次,王阳明以象祠之渊源作《象祠记》,抒发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


△    阳明先生草书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阳明先生的字,草书笔力遒劲而洒脱,字形变化多端又浑然一体,非常畅快。想必阳明先生面对人生的难关,仍坚信无论在任何环境中,君子应修养自己的品德。


修养,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历练尤为重要,而心境的起伏,与自己的字也是交相辉映,一如阳明先生曾经的感慨“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写字,是与自己内心安然的对话

领略手指笔尖的气象万千

方见今生今世,内心的光芒


-  终 - 


小互动


以下三幅书法作品,来自三位著名的皇帝,根据你对三位皇帝的理解,猜猜作品都是谁的呢?


△   点击看大图




6月,正安书画印私塾(二期)即将开课

愿你在水墨书画的浸染中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书画印私塾课程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